回覆列表
  • 1 # 青嵐出國

    新加坡是發達國家!

    新加坡是東南亞地區重要的金融中心、運輸中心和國際貿易中轉站,也是世界電子產品重要的製造中心和第三大煉油中心。傳統經濟以商業為主,包括轉口貿易、加工出口、航運等。1959年以前,新加坡國民收入的75%來自轉口貿易活動。獨立後堅持自由經濟政策,加緊發展資本密集、高增值的新興工業,大力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力求以最優越的商業環境吸引外來投資。現在,新加坡從建國初期的“一窮二白”,發展到如今的“亞洲四小龍”之首,從不發達國家跨入“新興工業化國家”的行列,成為近年來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和富裕程度最高的國家。

    新國坡國土小, 人口少, 資源缺乏, 國內市場有限。但是其地處馬來半島南端, 馬六 甲海峽南口, 地理位置優越。因此, 從英屬殖民地時代起, 新加坡就成為一個國際都市, 起著中轉貿易和鄰近地區商業中心的作用, 並從此不斷繁榮發展。1965年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聯邦, 在李光耀總理強有力的統治下, 開始推行一系列針對本國現狀的經濟發展戰略。新加坡從實際出發, 實行全方位開放, 努力把本國經濟融合在世界經濟之中, 積極參加國際分工, 充分利用外國資源、市場、技術和資金以發展本國經濟。 新加坡政府從1961年起根據不同時期國內國際情況,制定了各階段的五年發展目標,從而使新加坡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站穩腳跟。

    各階段情況如下:

    第一階段(1961-1965):為了改變過去單一依賴轉口貿易的狀況, 並解決殖民統治留下 的嚴重失業問題, 著手發展進口替代和勞動密集型工業。當時新加坡人口為180萬人, 失業的就有20萬人。經過5年的努力, 創造了1.7萬個就業機會。第二階段(1966-1975):這是奠定基礎的十年。為了進一步使依靠轉口貿易為主的經濟結構向多元化經濟轉變, 著力發展製造業, 引進電子產品, 發展出口導向型工業。十年中使製造業的產值從4.3億新元增加到35億新元, 每年遞增26%;同時期, 基礎設施 建設展開,機場、港口、道路相繼建成或得到改善, 公共住宅開始大規模興建。此階 段基本解決了失業問題, 同時基本具備吸引外資的條件, 外國投資設廠開始增加。 第三階段(1976-1980):此階段是經濟起飛階段。大力引進技術密集型產業, 以電子行 業為先導, 開始大量生產電腦。提倡科研與經濟結合, 提高了生產技術水平。製造業 繼續發展, 其就業人數由21萬增加到36萬。同時加快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 使軟、硬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為大規模引進外資創造了良好條件。 第四階段(1981-1985):著力引進高新技術, 不斷提高產品質量, 降低生產成本, 增強產品的國際競爭力。?/FONT> 第五階段(1986-):擴大引進高新技術、鼓勵跨國公司與本地中小企業掛鉤。為了引進投資、技術和專業管理人員, 將外資企業的所得稅由原來的33%減為10%, 同時鼓勵外華人在新加坡辦學校、醫院, 便於他們長期居住。 .經濟概況 傳統經濟以商業為主,包括轉口貿易、加工出口、航運等。獨立後,堅持自由經濟政策,加緊發展資本密集、高增值的新興工業。政府目前的經濟發展方向是:以服務業為發展中心,加速經濟國際化、自由化高科技化。為進一步發展經濟,近年來,大力推行“區域化經濟策略”,加速向海外投資,積極開展在國外的經濟活動。 行業概況 (1).農業概況 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例不到1%。主要有園藝種植、家禽飼養、水產和蔬菜種植。農業擁有可耕地面積5900公頃, 佔國土面積的9.5%。糧食全部靠進口, 80%的蔬菜從馬來西亞、中國、印尼和澳洲進口。農業中儲存高產值出口性農產品的生產,如種植熱帶蘭花、飼養觀賞用的熱帶魚,種植一些傳統的熱帶經濟作物等。 (2).工業概況 自從1965年從馬來聯邦脫離後, 工業化推動了新加坡的經濟轉型。主要有製造業, 包 括煉油、石化、修造船、電子電器、紡織、交通裝置等部門。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電子工業是增長最快的部門, 但面臨著其他亞洲國家的競爭。政府正致力於提高生產率, 以在低成本、高技術領域保持競爭優勢。 (3).服務業概況 新加坡服務業發達, 隨著東南亞經濟的發展, 還將進一步增長。金融業是最大的服務 業部門, 在過去幾年裡增長很快。旅遊業發達, 每年到新加坡的旅遊者近900至1000多萬人次。主要來自印尼、中國、馬來西亞、臺灣、南韓等國家和地區。

    由此可以看到新加坡的發展真的是歷盡艱辛,不過苦盡甘來,最終成為了亞洲首屈一指的國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己種植的常春藤不見長,怎樣可以促進其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