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阿松讀歷史

    華人喜歡月亮,有悠久的文化傳統。月亮在古時中國就已形成了一種與中華民族的生活、審美、哲學,等相關的文化,它可以入詩、入文、入歌、入畫,入情入理,可傾聽、訴說,吟之、唱之。用李白的一句詩來代表的話,就是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反正,中國的月亮最明亮最美麗最圓滿。因為,在華人的心裡月亮代表著圓滿的愛情,代表著故鄉,代表著與家人的團聚,也代表著對家人的思念之情。

    宋代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在詩句中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之情。其中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襯了自己遺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大醉, “大醉”遣懷是主,“兼懷子由”是輔。對於一貫秉持“尊主澤民”節操的作者來說,手足分離和私情,比起廷憂邊患的國勢來說,畢竟屬於次要的倫理負荷。此點在題序中並有深微的提示。 此篇是蘇詞代表作之一。從藝術成就上看,它構思奇拔,畦徑獨闢,極富浪漫主義色彩,是歷來公認的中秋詞中的絕唱佳作。從表現方面來說,詞的前半縱寫,後半橫敘。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迴路轉。 全詞設景清麗雄闊,以詠月為中心表達了遊仙“歸去”與直舞“人間”、離欲與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曠達自適,人生長久的樂觀枋度和美好願望,極富哲理與人情。立意高遠,構思新穎,意境清新如畫。

    唐代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通俗來講,這是杜甫在月夜之下感到了寂寞,思念兩地分居的愛人了! 抒發的內心情感。

  • 2 # 牛先森不牛

    從《詩經》開始,人們就創作了一首古代版《月亮代表我的心》,來跟心愛的姑娘表白:

    《詩經·陳風·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liǔ,嫵媚)兮。

    舒憂受兮,勞心慅(cǎo,憂愁)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紹兮,勞心慘兮。

    意思是說:美人長得好看,身姿窈窕,就像月亮一樣美好,讓我思念不已。

    到了陶淵明這裡,又借月亮表達時光易逝的惆悵:“皎皎雲間月,灼灼葉中華。豈無一時好,不久當如何?”

    李白就更厲害了。留下來900多首詩,300多首跟月亮有關。

    可以說,唐宋以來沒有哪一個知名詩人或詞人沒有寫過月亮。

    孤獨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惆悵時,“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悲傷時,“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

    人們還給月亮起了很多暱稱,

    像玉兔,“著意登樓瞻玉兔,何人張幕遮銀闕”;

    夜光,“夜光何德,死則又育?”;

    冰輪,“玉鉤定誰掛,冰輪了無轍”;

    還有玉輪、玉蟾、桂魄、蟾蜍、嬋娟、玉桂、玉盤等等。

    心心念念都是月亮,不是真愛是什麼?

    那麼問題來了,古人為什麼那麼偏愛月亮呢?

    本人總結了以下三個原因:

    首先,古代沒有電燈,沒有iPad。

    熄燈後,月亮就成了最明顯的東西,一出門,一開窗,就能看到。久而久之,寫月亮就成了家常便飯了。

    有人說了,那為什麼不寫太陽呢?這個嘛,誰敢抬頭看太陽嘛?而且華人崇尚平和、中庸、含蓄的品質,剛好與月亮的素雅、清和相契合。

    第二,月亮的樣子每個月都會規律性地發生變化。這對當時的人們來說,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

    更何況,月亮不管怎麼變,都辣麼美。

    看到彎月,可以說“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看到半月,可以說“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看到圓月,可以說“今夜明珠色,當隨滿月開”。

    看到殘月,可以說,“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總之一句話:

    善於聯想的人們還把月亮的陰晴圓缺和人間的悲歡離合聯絡在一起,發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感慨。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月亮可以跨越空間而存在。我看到的,你看到的,是同一個月亮。

    所以月亮可以寄託友情,“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鄉情,“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愛情,“今夜月明入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祝福,“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直到現在也一樣,很多人離開自己的故鄉,每當夜深人靜之時,看到一輪跟故鄉一樣的明月,心中才稍稍得到安慰。

  • 3 # 慧希媽媽

    月亮:人生的圓滿、缺憾 思鄉 思親

    “望月懷遠”、“傷春悲秋”、“見流水則思年華易逝”、“梧桐細雨則悽楚悲涼”

    月亮的別稱:蟾宮、玉盤、銀鉤、嬋娟、桂宮;“玉盤”、“玉輪”、“玉環”、“玉鉤”、“玉弓”、“玉鏡”、“天鏡”、“明鏡”、“玉兔”、“嫦娥”、“蟾蜍”

    月亮:在中國古代詩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筆法.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表現了李白的思鄉之情.詩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純客觀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詩人感情的意象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詩句以委婉的疑問點出了這月圓之夜人間普遍的懷人心緒,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對故鄉朋友的深切思念.

    此外“月”還有以下意象

    ( 1)明月蘊涵邊人的悲愁.

    如:“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的悲壯雄渾.

    (2)明月蘊涵情感的無奈.

    如謝莊“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禱和祝福;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蘊涵時空的永恆.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時間對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時間面前的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耳機進水了還能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