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茶掌門
-
2 # 娛扒府
怎麼說呢,都有點。而且,這個狗尾續貂的劇情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難不成僅僅是因為塑造葛大傑已經學會了反思?不知其用意到底為何。這也是很多人棄劇的原因之一。按理來說,劇情寫到許志逸的冤案得到了糾正就已經很完美了,可是,偏偏在許子蒙的身上又發生了一起一模一樣的故事,這是在拿著觀眾的智商玩呢?
現如今許子蒙也因為被懷疑是殺妻之人被逮入獄,而且劇情和許志逸的一模一樣。
更好笑的是這個時候的仇曙光和當年的葛大傑一樣的固執和堅定,反倒是此時的葛大傑清醒了許多。這個劇情設定的很沒有道理,難不成仇曙光就必須要走一條錯誤的路子才能夠成長起來?
所以,這個時候的仇曙光是被感情左右了理智的。辦案不能放過任何一條線索,這個可是仇曙光一直在堅持的,可現如今呢?完全被編劇寫成了一個有勇無謀的匹夫形象,這個比較尬。
再來說一下李小冉飾演的鄒桐。鄒桐此時扮演的是一個冷靜的旁觀者。
但是,如果劇情沒有翻轉的話,那麼鄒桐此時的表現和被感情矇蔽了理智是差不多的。此時的鄒桐關心許子蒙更甚於自己嘴裡面愛著的陳碩。
觀眾也不禁要問鄒桐真的愛陳碩嗎?
但願吧,畢竟,這些人中最出彩的就是陳碩了。
-
3 # 樓蘭娛姐
這部劇如果只有許志逸殺妻一個案子就算完美了,但同樣的冤案居然在許家發生了兩次,這家人也是夠背的了!現實中真有這樣的事情嗎?
我們來說說葛晴被殺案吧!說實話,從來沒有一個正面角色被小編盼著儘快領盒飯,葛晴是第一個。看著她冥頑不化地堅持不離婚,反反覆覆的折騰許子蒙,我都快被她折騰的上火了!心裡在不停默數,這一集葛晴趕緊領盒飯,結果還沒有,又盼著下一集她儘快領盒飯……
就像這裡最成熟的檢察官老爺子王守一所說的那樣,司法的公正有時候靠的是人性。他越接觸十幾年的一個罪犯,就越覺得他不可能是兇手。
因為他了解那個罪犯,即使沒有證據證明他沒犯罪,一切證據都指向他,老爺子依然相信那件事不是他的代理申訴的罪犯所做的。
有人說鄒桐也是被感情左右了理智,其實不是。正因為她瞭解許子蒙,比所有人都懂他。所以,她才能像老爺子一樣掌握人性、人心,覺得許子蒙不會殺葛晴。
反觀曙光,他因為和葛晴從小一起長大,受葛家的恩惠較多,也沒有如葛大傑所願娶了葛晴,使葛晴被人殺害。他過不了內心裡的內疚、自責,以及對許子蒙的偏見這一關。所以他才被這些情感所左右,做出了錯誤的判斷,認為許子蒙就是兇手,還想盡辦法證死他。
這和當年葛大傑的做法簡直是一模一樣,他就是第二個葛大傑。誠然,警察也是人,也有情感,但為什麼在涉及親朋好友的案子上,不做迴避呢?當年葛大傑冤枉了許志逸17年,難道這就不是一個沉痛的教訓麼?
作為一名警察,如果被情感所左右去偵查破案,那是極其可怕的,不但有可能造成許多冤假錯案,還有可能讓真正的兇手一直逍遙法外,破壞司法的公正,破壞警察的形象,破壞法律在百姓心中的正義。
仇曙光之前審理許志逸案子做的就很好,擱到葛晴案子上卻犯了這麼大的錯誤,讓人實在是很失望。好在有鄒桐的堅持,有陳碩的努力,有葛大傑最後的理智,才讓許子蒙沒有成為第二個許志逸,避免了第二個冤案的誕生。
總之,這部劇不但教育了大家,還讓觀眾再一次認識了公檢法三個部門的具體職責。也希望它能成為一個警鐘,讓這些司法部門在判案、斷案、查案時,不要被情感左右,維護司法的公正,維護百姓的權益,還被害人一個公道。
相關內容
- 你覺得《因法之名》中誰應該為葛晴的死負主要責任?
- 《因法之名》中子蒙入獄,為什麼陳碩極不請願作子蒙的辯護律師,即便鄒桐再三請求?
- 《因法之名》誰殺了葛晴?
- 《因法之名》李小冉飾演鄒桐出場,與許子蒙戀愛,向傳統戀愛觀念挑戰,值得追嗎?
- 《因法之名》葛晴處心積慮地倒追許子蒙,最終結局如何?葛晴的虛偽懦弱,值得同情嗎?
- 《因法之名》鄭天為什麼莫名其妙地殺死葛晴?為什麼17年後,鄭天才現原形?
- 電視劇《因法之名》葛大傑導致許志逸蒙冤十七年,家破人亡,葛大傑是罪大惡極嗎?
- 《因法之名》中為什麼陳碩在鄒桐多次請求,甚至確定戀愛關係後才答應為許子蒙辯護的?
- 《因法之名》如果許志逸母親沒患癌,還能否打動鄒桐陳碩為她兒子翻案?
在葛晴被殺這件事情上,曙光的表現讓我大跌眼鏡。
1、一個優秀的刑警隊長,屢屢立功,居然這麼不成熟,我覺得不僅僅是被情感所影響,而是水平太差,證據鏈明視訊記憶體在斷裂,卻反覆強調犯罪嫌疑人只有許小蒙一個,真的沒有刑警隊長的水平,和偵破許志逸案時是完全判若兩人。
2、鄒桐經歷了父親車禍去世後變得冷靜了許多,在許志逸申訴案上表現出了檢察官應有的素質,在葛晴被殺案上,雖也有情感影響,卻更加理性,和陳碩一起尋找證據,為許小蒙辯護。
3、倒是葛大傑異常冷靜,總結經驗教訓,一直在叮囑曙光要注重證據,抓住真兇,不能犯父輩們的錯誤,不要重蹈覆轍,不要冤枉好人,讓真兇逍遙法外,表現出了公安局長的專業素養。
當然,對這部劇有太多的不理解,許子蒙母親被殺,許志逸被冤,十七年的錯案冤案,真兇卻是一個毫不相干的好色電工,有點虎頭蛇尾,不合情理,而且是在一個小姑娘的幫助下才找到了真兇畢四新,真的無語。
最後在想,編劇啊,為什麼要把葛晴寫死,難道非要造一個一模一樣的殺人場景,透過每個人的心理轉變和心理成熟,最終成功破案,才能彰顯司法公正和司法進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