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沒有跨不過溝
-
2 # 李飛叨
淮陰市井笑韓信,漢代公卿忌賈生。賈誼能和韓信相提並論,可見其過人之處。而且賈誼只活了33歲便英年早逝,也的確令人唏噓不已。
縱觀歷史,賈誼的主要成績就是在政論方面和文學方面,我們能熟悉的是他的《過秦論》和《論積貯疏》,這樣一個人才,在漢文帝手中,並沒有放射出他應有的光芒,是極端令人惋惜的事。
賈誼在21歲時,被漢文帝任命為博士,少年早發人生得意。他每次和漢文帝以及文武百官談論政事,都能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漢文帝對他十分欣賞,準備委以重任。但也正是因為這種欣賞,遭到了其他大臣的嫉妒,其中有代表的就是周勃和灌嬰。這兩個人的分量大家應該清楚,那都是手握兵權的朝廷重臣,賈誼的力量明顯不是對手。在周勃灌嬰和其他人的排擠下,漢文帝逐漸疏遠了賈誼,最後把他外放做了長沙王的太傅。
這種遭遇對於心懷大志的賈誼,是毀滅性的打擊,他也只能在鬱悶中盡心盡力地輔佐長沙王。但漢文帝畢竟沒有忘記那個才華橫溢的少年博士,只過了三年,就把賈誼召回了朝廷。兩個人在談話的時候,漢文帝向賈誼問起了鬼神之事。賈誼學的是什麼?是輔佐帝王治理天下的學問。漢文帝問的是什麼?是封建迷信的神神鬼鬼。雖然兩個人談話談到了半夜,但我想賈誼的內心是崩潰的:皇上,你能不能問點有用的?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道不同不相為謀,賈誼又一次被外放,這次是給梁懷王做太傅。按說漢文帝雖然沒有在國政上重用賈誼,但對他個人的文采和學識還是很看重的,梁懷王可是文帝最小的兒子啊?能給他做太傅,也足見文帝對賈誼的重視了!
可惜梁懷王是個短命的,最後從馬上掉下來摔死了!賈誼認為自己沒有盡到責任,不久也鬱鬱而終,終年只有33歲。
漢文帝為什麼沒有重用賈誼,有諸多大臣因為嫉妒背後捅刀子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我認為賈誼對朝政的看法和漢文帝有著根本的差異,比如說賈誼的《治安策》,裡面提到了諸侯王權力的問題,這在當時顯然是不合時宜的,從漢文帝的角度出發,是不會採納的!
回覆列表
漢高祖劉邦稱帝后,為了江山的穩固,消滅了異性王。但也因此,中央政權也無力控制地方,為了加強對地方統治,將劉氏子弟分封各地稱王,“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對於身上流著劉氏血脈的一家人,更加信任一些。
西漢景帝時期發生的一次吳楚七國之亂,是中央政權與地方割據勢力之間矛盾的爆發,而發生這樣的叛亂是因為景帝採用晁錯的《削藩策》,開始削藩,先後下詔削奪楚、吳等諸侯國的封地,激起了諸侯王們的不滿,觸犯了諸侯權益爆發的戰亂。
賈誼,拿現在的標準看,算得上是西漢初年傑出的青年文學家、政治家,文史中曾記載:“年少有才名,十八歲時,以善文為郡人所稱”。
學成文武藝,賣於帝王家,做為了一個有理想、為國為民的才藝青年,仕途是他一展抱負的最佳之路。
在他進入幾年沉浮的仕途後,賈誼任梁懷王太傅時候,體察出了諸侯王的政事弊端,而且,當時發生了淮南王、濟北王都因謀反而被誅滅。居安思危,賈誼因此上疏陳述政事,全面分析了諸侯王與中央政府的關係,提出:
一、諸侯王的叛亂,並不是取決於親疏關係,而是取決於中央政府與各諸侯王的形式,取決與他們力量的強弱,以“疏著必危,親者必亂”,打消文帝僥倖心理。
二、“強則作亂”,強調諸侯王時刻威脅著中央政府,必須趁他們羽翼未豐及時下手,否著形成氣候,就是堯舜再生,也無能為力。
強調諸侯王的強盛必然會導致謀反作亂,現在的安定只是表面現象,諸侯王的勢力在膨脹發展。
賈誼提出了兩個方面的措施:
一、定禮制
限定諸侯王的禮儀,強調必須嚴格執行君臣之禮,不得逾越,從而維護天子及中央政府的最高權威。
二、定地制
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中心方針,在原有的諸侯王的封地上分封更多的諸侯,從實際上分散和削弱諸侯王的力量。使大國不復存在,則不會對天子和中央政府構成威脅。
賈誼的這些政策如果文帝再當時實施,已經明確的觸犯了諸侯王的權益。
歷史上已經證明,中央政府削藩,諸侯王為了保障自己的權益,很大因素會引發反叛。
如晉時期的八王之亂,造成了天下大亂,北方異族進入中原。
唐王朝中後期歷次削藩,但,最終被藩鎮所滅。
明朝建文帝削藩,引發靖難之役,被叔叔朱棣拉下皇位。
清朝康熙帝削藩,引發三藩之亂,歷時八年才平定,造成了國力浪費。
吳楚之亂會提前出現,在景帝時期,根本就不會存在大而強的諸侯王。
賈誼的超前思維,雖然在文帝一朝時發揮作用不大,但在景帝、武帝時期最終得到實現,對漢朝的長治久安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