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範體育
-
2 # 程式設計師互動之家
最近關於華為鴻蒙系統炒作的非常厲害,任正非更是在接受法國雜誌採訪的時候講到了華為的鴻蒙系統不僅僅為了手機系統準備的,其實是在部署的物聯網作業系統,畢竟對於華為公司來講消費電子僅僅是一部分,主要業務主體在通訊領域,5G的發展對於基站的數量需求比之前還要增加一倍,放在全球的範圍看這個市場前景還是非常大,萬物互聯的時代5G是非常大的拉動力,對於一向格局巨大的華為公司來講構建一個通用的系統應該是時間問題。
這次美國的封鎖倒是逼出了華為一直的計劃鴻蒙系統,這個系統最直接的落地點應該就是手機系統,這點優點類似於安卓系統,安卓在剛開始階段僅僅是針對手機系統,後來推廣到平板,電視,機頂盒等裝置上,任何系統構建都需要一個過程,谷歌在最初構建生態圈也不是很順利,不斷的遊說諾基亞使用安卓系統,安卓打造自己的塞班系統,但塞班系統更像是為程式設計師打造的系統,創新性明顯不夠,諾基亞手機倒下首先是高階手機被蘋果手機衝擊了一下,後續被中低端的安卓衝擊徹底完蛋了。
從最初的支援安卓的手機廠商來看也是非主流開始的,主要從htc開始的,後來從安卓4.0開始換成了三星公司,三星公司在一段時間還推出了自己的系統,結果推廣非常不利,最後還是選擇了安卓,正是早期三星公司的力推徹底把安卓系統推向了歷史的舞臺,現在是華為公司在把安卓向高階上推進,並且在安卓系統的基礎上做了大量的系統最佳化,其中erofs,GPU turbo,方舟編譯器等等都是在最佳化安卓的體驗,同時也是在給自己系統做技術積累,這些技術在鴻蒙系統上肯定會有所體現。
作業系統關鍵是生態系統的構建,要想推廣起來還得看國內市場的推廣情況,國內阿里巴巴曾經做過yunOS,到目前為止推廣的也不是很順利,始終沒有突破到主流乾道上來,這麼看只有主流的手機廠商來推廣可能還會有點機會,國內看華為希望最大,畢竟華為在消費電子領域已經積累了非常深厚的人氣,藉助於這次美國封鎖的歷史機遇很可能創造一個奇蹟,突破國內市場就有保底的基礎,然後再去全力發展。
回覆列表
是我們沒有嗎?不,我們有,而且很多。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中標麒麟、銀河麒麟、中科方德、深度,很多人聽都沒聽過(具體也可以參考我的文章,有中國產作業系統和中國產手機作業系統彙總。)
是作業系統不好用嗎?不,有些作業系統如深度等,已經能滿足絕大部分需求,操作簡單、使用方便。
是我們技術不強嗎?不,我們已經有華為、阿里、騰訊等技術超強的公司。
但是,我們沒有一款作業系統,受到大家認可。
原因在於:我們沒有生態。
我們中國產作業系統,沒有遊戲、沒有行業軟體、沒有娛樂。。。。我們作業系統只能是個辦公系統,而且很多功能還麼有微軟做的好。我們沒有買的理由啊,大眾沒有用的理由啊。正如任正非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做一個作業系統的技術難度不大,難度大的是生態,怎麼建立起一個生態?這是一個大事情,慢慢來。"
作業系統之上的 " 生態 " 包含了開發者生態和使用者生態,二者相輔相成構成網際網路的 " 自迴圈 ",中國產作業系統只有吸引到了開發者源源湧入,才能為使用者提供豐富的使用場景。
但是這其中,沒有一款能被廣泛的應用起來,其原因就在於,軟體生態不夠完善。windows能有今天的成就,無非就是海納百川,有龐大的軟體供應商在針對windows開發相應的軟體。致使你離開了windows作業系統,就用不了對應的軟體。
中國產作業系統該如何建造生態?
1.集中力量開發。目前中國產作業系統有中標麒麟、銀河麒麟、中科方德、深度等等,中國產 CPU 有龍芯、兆芯、飛騰、海光以及海思等等。公司普遍規模較小,大一些的有三、五百人,小的甚至不足百人,每年的研發投入至多數千萬元,無論是人力還是財力投入方面,國內企業跟國外企業都相去甚遠
2.加強技術研發能力國內對作業系統大多基於Linux核心開發,開發大多集中於核心外圍的開發工具包、工具鏈以及圖形工具等領域,缺乏對核心程式碼的研發。技術水平不足會導致作業系統與CPU等關鍵硬體適配不足,影響使用者體驗,進而使市場進一步縮小,無法形成規模效應,致使產業上下游廠商缺乏開發動力。
3.加強對中國產產品的資訊使用者對中國產作業系統不瞭解、使用不習慣等也是導致其推廣難的一個重要原因。現階段,中國產作業系統基本能滿足政務辦公需求,且價效比合理,只是由於使用習慣、對中國產基礎軟體不瞭解、缺乏信心等原因,消費者從心理上還不能真正接受中國產基礎軟體。
希望早日能用上中國產系統,祝大家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