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匠人故事
-
2 # 德行天下崔
秦腔是陝西甘肅一帶的戲曲劇種。
秦腔音樂節拍大體分為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有板無眼,散板,無板無眼等五種。這五種形式每板都有"快,中,慢"三種形式來分,現今秦腔界人士都認為秦腔板式,有慢板,二六板,帶板,墊板和滾板五種形式。再加一種特殊的二倒板,總稱為秦腔六大板式。秦腔六大板式,除滾板外,其他五種在曲調上有花音和苦音區分,唯滾板僅有苦音。
慢板為基本板式之一,節奏嚴謹,旋律豐富,既可獨立構成板式又可轉入其它板式形成套板,二六板是最基本,最重要,最常用的秦腔板式,兩句即可成段,上下句都是六梆子,被稱二六板。帶板在秦腔界屬有板無眼的節奏,現代音樂按四分之一記譜。墊板又稱箭板,尖板,屬散板節奏形式,它的板頭和起板過門有固定節奏,而唱腔比較自由,滾板又稱滾白,二者係一種板式,滾板之詞分上下句,每句五字構成,四句為一段。二倒板是秦腔六大板式比較獨特的一種,它屬有板無眼節拍,既可做獨立板式又可做過渡板式。俗稱二倒板。
-
3 # 兩隻紫燕
答.老師傳.京劇板眼剛說完.幾個師傅給了評論.自已又評論了自己.剛剛風平浪靜.正好長長的出了口氣.這又來秦腔的板眼.這樣子跟老師說.我生活在南方.對秦腔我一點不知.也沒看過一次秦腔的戲和歌.更不瞭解秦腔的板眼.是個什麼樣的板眼?都怪我才疏學淺.對不啊…老師。
板眼——戲曲的節奏
板多用在每一小節的強拍上,鼓則多用在弱拍和次強拍上,強拍叫做“板位”,弱(次強)拍叫做“眼位”,這就是“板眼”的由來。
戲曲音樂有一板一眼(即2/4拍,在一小節中有一個強拍“板”和一個弱拍“眼”)、一板三眼(即4/4拍,在一小節中有一個強拍“板”和三個非強拍“眼”——分別叫做“頭眼”、“中眼”[即次強拍]、“末眼”)、有板無眼(1/4拍,每小節只有一拍,只有 “板”而沒有“眼”)、無板無眼(散板)等多種節奏形式;
如在京劇中,一板一眼有原板和二六板(原板是各個聲腔體系的基本唱腔板式,其它板式都是由〔原板〕發展變化出來的;二六板實質是一種經過緊縮、變化的〔原板〕);
一板三眼有慢板,是各種板式中速度最慢、節奏最徐緩的,由基本唱腔板式經過加花、加襯、摹仿、發展而來,在演唱中要注意做到速度雖慢而節奏不拖沓,即所謂演唱的“慢板要緊”;
有板無眼有流水板和快板,流水板是〔二六板〕經過進一步的緊縮所形成的唱腔,其旋律有一種好似“行雲流水”般的流暢、舒展的感覺;快板是〔流水板〕進一步緊縮的產物,唱起來有如珠落玉盤,乾脆利落,是京劇唱腔中速度最快、節奏最緊促的板式,在演唱中要特別注意不能唱的慌忙混亂,一定要把每個字唱得清清楚楚,每個字都要有力度、有感情,這就叫做演唱“快板要穩”。
凡是有“板眼”的唱段,就叫做“上板”的唱段;在演唱中從自由節拍到固定節拍的轉變,就叫做“上板”,演唱時節奏自由的唱段則叫做“不上板”的唱段,包括“散拉(打)散唱”和“緊拉(打)慢唱”;
不上板的唱段也有其暗中掌握的內心節奏(俗稱有“心板”),而決不是毫無節奏規律的任意“自由”演唱;
散拉(打)散唱有〔導板〕、〔散板〕,導板是一種自由節拍的板式,只有一句,一般都置於一段唱腔的開頭,曲調比較舒展、昂揚,節奏自由而相對比較慢,其旋律是由該聲腔系統的基本板式唱腔經過簡化、散化而形成的;散板節奏與〔導板〕一樣是自由的,但它不限於一個上句,而是上下句都有;
散拉(打)散唱中京胡的伴奏是“散”(自由節拍)著“拉”的、鼓板的節奏是“散”著“打”的,演員的唱腔也是“散”著“唱”的;也就是伴奏與演唱都是自由節拍的;當然這種唱法一定要求要有“心板”,演唱上 “散板不散”或“散板要準”(即要唱得緊湊、有分寸、有內心節奏);
緊拉(打)慢唱有〔搖板〕,京胡的伴奏是“緊”(以1/4、1/8的節奏)著“拉”的、鼓板的節奏也是“緊”著“打”的,但演員的唱腔卻是“散”(自由節拍)著唱的;這樣往往會由於伴奏與演唱的節奏反差而產生一種要麼是“搖曳生姿”的瀟灑感,要麼是“內緊外鬆”的緊張感。
“有板有眼”,就是說音樂強弱分明,節拍準確;而被引申到生活語境中,就變成了做事條理、穩當。
“一板一眼”,表示音樂強弱交替,規律性強;引申到生活中,可以表示規矩、有條不紊,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沒有變通、思想死板。
板式對比:
【皮黃】-【梆子】
(慢板)-(慢板)
(原板)-(二八)
(二六)-(快二八)
(流水)-(流水)(一字)
(快板)-(快板)
(搖板)-(緊二八)
(散板)-(散板)(也作(非板)、(飛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