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玉石狂人

    準格爾部是西蒙古四衛拉特之一.1670年,準噶爾首領噶爾丹奪得了準噶爾部的汗位。噶爾丹深受喇嘛教的影響,一直想建立一個以喇嘛教為國教的準噶爾帝國。所以他四處征戰讓自己的部落日益強大。頂峰時期領土有400多萬平方公里。所以很多人都說蒙古騎兵最後的輝煌:準噶爾汗國對外的擴張與征服。

  • 2 # 善發歷史說

    準噶爾汗國是衛特拉蒙古其中的一支。自從元朝滅亡之後,以元順帝為首的蒙古貴族被迫退出中原,原來散居中原的蒙古族也大量遷回了草原,留下內地的蒙古族後來也大多數融入了漢族或者回族當中。元順帝退居草原後,繼續沿用“大元”名號,歷史上稱為“北元”政權。明朝建立後,對北元進行了多次遠征打擊,加上北元內部鬥爭,北元逐漸失去對明朝的抗衡。後來,更嚴重的情況出現,蒙古各部貴族開始互相割據一方,相互爭奪北元的領導權,北元的蒙古大汗開始逐漸淪為名存實亡的小朝廷,蒙古各部互相鬥爭,蒙古大汗最終成為蒙古各部貴族“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鬥爭工具。

    明朝時期歷史地圖

    後續蒙古逐漸分為三大部分。

    一是蒙古本部,明朝又稱其為“韃靼”,首領以元朝黃金家族後裔擔任,被尊為正統,主要以大汗統治的各部以及擁護大汗的諸部組成,廣泛遊牧於漠南、漠北地區,部分流入青海。蒙古本部的著名大汗達延汗在位期間(1488年-1504年,大約是同時期明孝宗弘治皇帝在位期間)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最重要的是在蒙古地區劃分了六個萬戶,並分左右兩翼。左翼為察哈爾、兀良哈、喀爾喀三個萬戶,右翼為鄂爾多斯、蒙郭勒津、永謝布三個萬戶。

    二是兀良哈三衛蒙古,兀良哈三衛指的是朵顏衛、福餘衛和泰寧衛,主要活動在大興安嶺以東,靠近女真人地盤,北到黑龍江、南抵西拉木倫河。三衛主要以兀良哈、翁牛特、烏齊葉特三部為主,兀良哈實力最大,所以也稱兀良哈三衛。他們在嚮明朝稱臣的同時,也左右逢源,繼續維持著和蒙古大汗的臣屬關係。

    三是衛特拉蒙古,明朝又稱其為“瓦剌”。最早的時候,衛特拉的先祖開始活動於貝加爾湖至葉尼塞河上游廣袤區域,主要以漁獵為生,後來歸附成吉思汗的長子朮赤,並且多次隨軍征戰,其部首領家族世代與黃金家族多有維持著密切的姻親關係。明朝初年,元朝順帝敗亡逃往草原,衛特拉蒙古的勢力就已經開始逐漸強大。對內積極參與蒙古本部的權利爭奪,對外單獨接受明朝的封爵、通好。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也先太師還奪取了蒙古大汗之位,他也就是電視劇《女醫明妃傳》中,大敗明軍俘虜了明英宗的瓦剌部首領綽羅斯·也先。

    《女醫明妃傳》劇照圖

    不過可惜的是,也先一死,衛特拉蒙古開始勢力大減,部眾四散分離,畢竟在蒙古正統看來,衛特拉蒙古就是逆反的叛亂分子,定然是要圍剿對抗的,因此衛特拉蒙古相繼開始往新疆一帶西遷。

    韃靼和瓦剌歷史地圖

    明朝中期時,衛特拉蒙古主要演變由四部組成:準噶爾部、杜爾伯特部、和碩特部和土爾扈特部。其中,準噶爾部、杜爾伯特部首領都源於也先之子,四部在脫離蒙古本部大汗統治之後,維持著一種鬆散的聯盟。明朝中後期衛特拉蒙古大部分遊牧於額爾齊斯河流域和準噶爾盆地,還有一部分流向南疆和青海一帶,甚至還有部分進入南西伯利亞一帶。

    準噶爾汗國全盛時期歷史地圖

    明末清初,衛特拉蒙古四部的盟主是和碩特部,直到17世紀初,準噶爾部開始逐漸強大,開始控制了天山以北的衛特拉蒙古各部,土爾扈特部為脫離準噶爾部的控制,被迫西遷到了伏爾加河一帶,而和碩特部則轉移至了青海。

    噶爾丹歷史人物影象

    準噶爾部到了首領噶爾丹統治時期,勢力達到了最盛。

  • 3 # 大東北的小豆包

    準格爾汗國是蒙古人的一支。

    在蒙古高原上,由於地理環境的不同,在東部有廣闊的草原,而在西北不得貝爾加湖附近則上森林地帶,在東部草原上生活的部落被稱作是“氈帳百姓”,他們逐水草而居,過著遊牧生活;而西北地區森林地帶的部落則以漁獵為主,他們被稱為“林中百姓”

    鐵木真被尊為成吉思汗

    土木堡之變及瓦剌入寇明朝

    後來韃靼強大以來,將瓦剌逐出東部蒙古,瓦剌被迫西遷到西域地區,當時統治西域的也是蒙古人,他們是當初蒙古帝國時代的四大汗國之一的察合臺汗國,不過此時察合臺汗國已經分裂為東察合臺汗國和西察合臺汗國,西察合臺汗國被瘸子帖木兒給滅掉,而東察合臺汗國(明朝稱之為亦力把裡)被西遷的瓦剌人給滅掉,於是瓦剌人佔領西域地區。

    準噶爾汗國最盛時疆域

    乾隆平定準噶爾汗國時,手段還是比較狠辣的,以至於準噶爾汗國只給後世留下了準格爾盆地這個地理名詞,而且蒙古人勢力在西域被削弱後,回部開始在新疆逐漸做大,後來就有大小和卓叛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凌派和雅閣上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