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馬火蟻
-
2 # 青山居士說
我認為這些字應當是一些不常用字或者生僻字,比如,龍行龘龘,犄角旮旯,魑魅魍魎,虎賁,尷尬,彳亍,踽踽獨行,圭臬等等,這些字放在一起,我們可能很熟悉,但是單獨拿開來認可能就不一定認識了。
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不經常用,造成了遇到的時候,它認識我們,但是我們不認識它的情況。正如我們經常講的“熟能生巧”
是一個道理。就像是開車一樣,長時間不開車就會生疏。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些字必須組合在一起才有實在的意義,單獨拿開來是沒有多大意義的,甚至不好解釋。比如,前面講的彳亍,尷尬等等。在現代漢語中這些詞語叫做不可分割的關聯詞語。是中國文化的一種獨特現象。
要認識這些字,推薦一種方法,就是沒什麼事的時候拿本字典經常翻看學習,那麼當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水到渠成認識了。在這過程中,也可以拿筆寫一寫,權當是練練字了。何樂而不為呢?
總之,對待這些字,我認為,多用點心是可以掌握的。關鍵是自己是不是好好學習啊。
-
3 # 良笙寫小說
有一些字脫離片語就不認識了。原因可能有這幾個方面:
一.受認知“主次之分”的影響。
字在片語中,我們更易關注片語本身,而非片語中的字。片語是認知的整體物件,是“習得”的主要認知,而片語中的字,是次要認知,我們一般會略略目視其大致輪廓,不會對其結構加以熟悉和識記。所以一旦脫離片語,字就變得陌生了。
二.離開環境參照,辨識度降低。
片語中的其它字,以及他們之間的排列順序是字的周圍環境,有了環境的對比參照,我們很容易大致看清一個字的結構特色。比如“殫精竭慮”這個詞,我們可以發現前三個詞都是左右結構,而第四個詞是上下結構,有了前三個字結構上的參照,我們很容易記下最後一個字。但是去掉環境沒有了參照物,就難以識記。
三.字的使用習慣決定的
有一部分字,大多在片語中使用。很少作為獨字出現。所以,當它以獨字出現時,我們會覺得特別陌生。比如:滂沱。
“滂”字大多在片語中使用,很少單獨出現,一旦落單,我們會覺得很陌生。
-
4 # 數學趣味課堂
脫離片語就不認識的字剖析:
除了一個字盯久了不認識外,還有一個現象就是,倆在連在一起認識,單獨拿出來一個字就不認識了!
某天小夥伴拿出了下圖的字讓我猜
竟一時不認識了,可這不就是深圳的圳嘛,可是深圳連在一起卻知道。
還有這些字,看看你中招了沒
“魑”這個字大家是不是感覺非常的陌生,但是放到“魑魅魍魎”當中是不是就馬上認出來了
“珅”是不是第一反應念“kun”,但是“和珅”是不是一下就認出來了
“鷸”第一反應是不是不認識,但是“鷸蚌相爭”大家一定認識
“阱”是不是很多人都不認識這個字,但是放到“陷阱”裡面就好認多了
“邯”是不是不認識,但是“邯鄲”大家就都認識了,其實這兩個字單獨拎出來都不是很好認
這樣的字還有很多,我的天啊,是不是感覺懷疑人生了,語文老師看到我們這些反應也不知道會咋想。
研究表明,人的大腦還有自動矯正的的功能,文字的順序錯了卻也能讀對,比如:研表究明,漢字的序順並不定一能影閱響讀,比如當你完看這句話後,還沒發這現裡的字全是亂的。
回覆列表
除了“神經飽和反應”外,還可能是視疲勞,我們看書寫字時間長了,會產生視覺疲勞,我們看見了一些很熟悉的字,居然都不認識了,這是假性的不認識,揉揉眼,休息一會兒就恢復了!
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們的注意力沒有集中在當前的字詞上。有時我們急於去完成某個任務,注意力都在這件事兒上,走在大街上,很熟悉的人,我們可能都熟視無睹,好像不認識,有些人因為精神一直集中在自己心中想的那件事上以致走路撞到電線杆,所以很多讀書人讀書太專心了,會被人稱為"書呆子"!所以出現了這些情況,就停下手來,閉上眼揉揉太陽穴,一會兒就清醒了!
還有一種情況是記憶的慣性使然。比如“饕餮大餐”這四個字在一起,很多人都會念。如果單獨認前兩個字,可能很多人都不認識了。再比如“耄耋之年”作為片語,很多人會念,但是前兩個字要是單獨去認很多人又叫不上來了!這是因為記憶有慣性,也是需要有參照物的,就像我們記一個班級的學生,要想快速認識,記住班級的學生肯定要先記住了班長及其他班幹部和組長,然後會記住圍繞在他周圍的人,這也像我們到一個小區裡找一家人,因為小區的房子都長的一樣,所以如果沒有參照物,我們就不好找,也有一些電視節目上曾經讓一些人去辨認自己的愛人,方法是把愛人都蒙起來,只露出手去辨別,很多人都辨認失敗了!
所以一些字在詞組裡認得離開片語不認得不算什麼大毛病,休息休息,揉揉眼,揉揉太陽穴,清醒一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