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泛思微
-
2 # 富春惡水
傳統的經濟理論認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是天經地義的真理,但在今天買方市場的條件下,生產力決定生產關完全是一個錯誤的概念!
首先,買方市場是個供應過剩的市場,在供應過剩的情況下,市場經常表現為供應過剩而需求發展有限,就是說需求增長速度永遠慢於供應增長速度,這與賣市場的供不應求完全是相反的形態,在這種相反的市場情況下,在賣方市場發展生產力具有的正確性,在買方市場就表現為完全的錯誤,因為在買方市場中產品的供過於求是產能的供過於求,所以在買方市場發展生產力,不管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是錯誤的,因為生產力越發展,產能越過剩,市場越供過於求,對經濟造成的損失就越大!所以在今天的買方市場條件下,談論發展生產力是錯誤的!
第二,有人會不同意我的看法,會提出反對意見:"我們發展買方市場下的生產力,是要發展先進科學技術支撐下的生產力,是要用先進的管理體制來促進先進生產力的發展。"
我的回答是:當產能過剩的情況下,發展生產力已經失去了生產力的存在基礎,如果在發展科學技術,提高經營理水平,等為支撐下的先進生產力中作主體動力先擇,是科學技術重要呢?還是生產能力重要呢?是先進的管理體制與制度機制重要呢?還是被這種先進體制支撐的生產能力重要呢?無可否認,當然是先進的科學技術重要,當然是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制度重要!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制度的支撐下,生產力才起理論上的作為,在經營實踐中,生產力的動力作為是十分微弱的!
第三,在買方市場中,正因為產能過剩,生產隨時必需觀察消費動態來進行生產,故買方市場的生產,是十分被動的,而作為在賣方市場中叱吒風雲的生產力,對比在買方市場中的被動狀態,完全失去了作為經濟動力領頭羊的能力,買方市場中的經濟發展力中,生產完全處於邊緣地位,故發展買方方的生產力是錯誤的理論概念。
第四,當第三產業創造了社會一半以上的財富之後,我們就要重新來認識我們的經濟理論,因為第三產業的主體業務不是生產,是經營服務!
第五,生產力的存在必需要有兩個條件。1、我們原有理論的基礎決定於社會的基本經濟行為,既生產力決定於物質資料的生產,物質資料的生產是賣方市場的基本經濟行為,因為賣方市場的絕大部份的社會經濟行為是物質資料的生產,少量的信貸和管理也圍繞生產展開工作。2、生產力的存在必需要有供不應求的市場。
但是很明顯,我們今天的買方市場不存在供不應求的市場氛圍。買方市場的社會基本經濟行為也不是物質資料的生產,而是"為需求服務的經營",於是生產力賴以存在的兩個條件都沒有了,生產力都不存在了,我們還能在買方市場談論發展生產力嗎?既然生產力都不存在了,還能談論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嗎?
第六,既然生產力不存在了,那麼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還存在嗎?社會經濟動動力是肯定存在的,社會經濟動力是一刻也不會停止的,那麼,這種新的動力是什麼呢?是怎樣的一個形態呢?下面就來敘述一下買方市場中新經濟動力的形成原因。
1、上面提到生產力的形成要有符合社會基本經濟形態和市場供不應求兩個條件,而我們對社會基本經濟行為的認識也是在發展的,不能固定於歷史的侷限,不能一成不變,要與時俱進。買方市場的社會基本經濟行為是"為需求服務的經營"。我們今天社會的每一經濟行為都不能跑出"為需求服務的經營"這個範圍,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的經濟行為都跑不出這個範圍。
2、由於"為需求服務的經營"這個社會的基本經濟行為的存在,所以買方市場的經濟動力是"經營力“。經營力是構成買方市場經濟的發展動力,其由決策管理力、科技創新力、市場營銷力構成。
3、經營力決定經營關係。經營關係由宏觀和微觀兩種經營關係構成。微觀經營關係由:經營能力、產權、分配三種形態依次構成。宏觀經營關係由產權制度、勞動制度、分配製度、交易制度、管理制度等構成。
所以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是賣方市場的概念,在買方市場中不存在。買方市場的經濟動力是經營力,與經營力對映的是經營關係,買方市場是由經營力決定經營關係的。
以上都是個人觀點,凡認為是錯誤的,可以提出反對意見。
回覆列表
我覺得這種問題探討了沒有任何意義啊?
我沒有記錯的話,是我初中政治的時候學的這些知識了,繞來繞去的,看似經濟學的理論,現在看來如同哲學一樣。
搞清楚這兩者之間的邏輯關係又能咋樣,工作能力提升了,還是公司的競爭力提升了?
買房能挑中漲幅最高的還是質量最好最舒適的?
炒股能挑中最好的股票還是能避免踩雷?
還是能找到好的物件處理好男女朋友關係或者跟親朋好友的關係?
等等
都沒有任何幫助吧。。。
當然,如果題主是個學生,或者相關的研究人員,這種追求真理的態度還是值得褒揚和敬佩的
手機快沒電了,就先碼這麼多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