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胡說話不算數

    歷史上總會發生一些比較相似的事情,唐朝時期,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奪取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最終登基稱帝,明朝時期,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取朱允炆的皇帝之位,同樣登基稱帝。兩次都是非太子、非皇帝的人奪取皇位,可以說是非常相似的,但是從後世的評價來看,李世民顯然名聲比朱棣好多了,這是怎麼一回事?

    同樣都是奪位,為什麼朱棣的名聲不如李世民?歷史上說當時李世民被兄長逼急了,所以就帶領人手在玄武門發動兵變,將皇太子和弟弟殺死,然後“恭請”太祖李淵退位,他來繼承大統。話說李世民即位後的確成了一代聖君,他廣開言路,虛心納諫,團結少數民族,珍惜民生民力,開創了大唐貞觀盛世。後人評價李世民,大都用“聖主”、“明君”等詞來形容,而他兵變奪位之事卻很少被提及。然而同樣是發動兵變的朱棣卻沒那麼幸運了,被後世罵為亂臣賊子。

    咱們客觀的說,李世民是被兄長逼得不得不反,那朱棣是不是呢?朱允炆仍是皇太孫的時分有些大臣們就鼓動他當了皇帝就馬上削藩。做了皇帝后便開端聲勢浩大幹了起來,被削的藩王被流放、軟禁乃至全家自焚的都有,最終鋒芒直指朱棣,假如他不反,就會和那些藩王們相同的下場。最終朱棣決議賭一把,便起兵“靖難”,用三年時刻取得了全國。李世民和朱棣一個是和兄弟相爭。一個是和侄子相爭,一個是在開國皇帝在世時就發動政變,一個是在開國皇帝去世後起兵靖難。一個發動政變牽連不大,一個起兵成功後,大開殺戒。所以不難看出他們的高低。

    當然他們都是很有作為的皇帝,這一點是可以確定的,不管如何,歷來都是勝者為王敗者寇。他們既然成功的取得權利登基為帝,那他們就是勝利者,至高無上權利的皇位之爭本來就是殘酷的。

  • 2 # zxlyf118

    第一性質不一樣,一個是皇子之間爭奪皇位,一個是大局已定造反,李世民名義上也是正大光明李淵傳位給他的,朱棣可是自己造反殺了繼任者奪的,性質不一樣,第二玄武門只限於高層,於老百姓關係不大,靖難波及面可大多了,第三繼位之後李世民能用魏徵這些李建成舊臣,朱棣可是恨不得把建文帝的人殺光,而且起碼都誅三族,甚至還創造出誅十族的範例,從這個角度來說朱棣可比李世民格局差多了,而且也暴力狹隘多了

  • 3 # 心立方

    同樣是篡位,為什麼朱棣的名聲比李世民差,原因是多方面的:

    1.朱棣的靖難之役是實打實的篡位

    朱棣老爹開國皇帝朱元璋在他活著的時候就立孫子朱允炆為皇太孫,這一點朱棣不是不知道,而且朱元璋死後,立刻就傳位給朱允炆,朱允炆登基之後,是為建文帝,可以說此時的大明王朝的正統就是建文皇帝,哪怕他只是個乳臭未乾的毛頭小子,他也是堂堂正正的大明天子!

    登上帝位的建文皇帝擔心自己手握重兵的幾個叔叔會威脅到自己的皇位,所以開始著手削藩,這讓早就覬覦皇位已久的燕王朱棣有了起兵的藉口,於是打著清君側的旗號帶領兵馬開始反叛朝廷,建文帝也調集軍隊平叛。

    經過四年的戰爭,朱棣憑藉自己的謀略和經驗戰勝了毛頭小子建文帝,成功殺入南京城,建文皇帝不知所蹤,朱棣成功登上帝位,雖然他口上喊著清君側,但明眼人都知道朱棣就是在篡位,是不折不扣的亂臣賊子!

    因為原本大明皇位就是屬於人家建文皇帝的,是開國皇帝朱元璋親手選定的繼承人,這個都已經是昭告天下的了,而你雖然是朱元璋的親兒子,但是你的身份就是個藩王,有什麼理由和資格去當皇帝呢?即便是建文皇帝削藩,也不是你造反的理由,正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燕王雖然是皇叔,但首先你是個臣子,對於皇帝的削藩政策,你只能服從,而不能有任何的異議,更何況你還是拉起兵馬造反,這就是赤裸裸的造反,雖然最終打敗了建文帝,登上了帝位,但是亂臣賊子這個既定事實是改變不了了!

    2..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則可以看作是奪位

    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其實談不上是篡位,更像是一場奪位的政變,因為當時的皇帝是李世民的父親李淵,李世民殺的是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並沒有對自己的老爹李淵下手,李建成雖然是太子,但他畢竟還沒成為皇帝。

    既然李建成還不是皇帝,那何來篡位之說呢,太子既然能立,自然也能被廢,所以我們看到李世民的殺死太子李建成之後,取代了李建成,成為了新的太子,所以宣武門之變本質上是一場奪取太子之位的奪位政變!

    當然李世民成為太子後,沒過多久,唐高祖李淵就退位把皇位傳給李世民了,至於這個過程裡李淵有沒有被脅迫,我們不得而知,但至少在明面上,這個權力交接的過程還是比較順利和光明正大的。所以李世民從來沒有被後人叫做亂臣賊子,原因就在這裡!

    其實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李世民是有機會殺死李淵,立刻繼承皇位的,畢竟當時整個京城都在李世民的掌控下,但是殺死李淵要揹負不忠不孝的惡名,影響到自己當上皇帝后的名聲,所以李世民才沒有動手殺死李淵!

    3.李世民的歷史功績要比朱棣高

    雖然李世民的奪位不算篡位,但是殺兄屠弟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所以為了扭轉自己在人們心中留下的不好的印象,李世民也是煞費苦心,他先是利用皇帝的特權篡改了史書,把老爹描繪成一個平庸的開國皇帝,大唐之所以能建國主要是靠自己的英明神武!

    然後寫太子李建成的平庸無能,寫太子如何迫害自己等等,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備受太子猜忌欺凌的弱者形象,表達自己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所以後人看到這段歷史總是對李世民報以同情,於是也就對他殺兄屠弟的行為沒那麼在意了!

    其次是李世民成為皇帝后,開創了大唐盛世,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被後人稱為千古一帝,在如此光輝燦爛的名頭面前,當初玄武門之變中那個手上沾滿兄弟鮮血的秦王早就不見了蹤影,只剩下了那個被後人崇拜歌頌的英明神武的帝王了!

    而朱棣在篡位成功後也有樣學樣,迫切渴望建立偉大的功業從而消弭自己亂臣賊子的負面形象,他平定漠北,鞏固了明朝邊防,編纂《永樂大典》,派鄭和其次下西洋,總之也算是以位有所作為的君主,只可惜他餘生拼盡全力終究無法超越李世民千古一帝的地位!

    一方面朱棣是實打實的篡位,這一點他永遠無法洗白,另一方面他雖然建立了很多的功業,但始終沒有成為和李世民一樣的千古一帝,所以在後世的名聲上,朱棣的名聲始終要比李世民差很多!

  • 4 # 春風解語

    無論是朱棣還是李世民,都是那個時代的佼佼者,他們文韜武略,卻在一開始都無法得到父親的認同,只有透過極端的手段才能爭取到利益。

    其實這兩位帝王的相似之處還是很多的,不過兩位的口碑與名聲卻相去甚遠。

    李世民被後世形容為一代明君,甚至蓋過了他篡位的事實,可是朱棣卻被後世賦予了很多醜陋的形象,這又是為何呢?

    朱棣與李世民不同的處境

    朱棣與李世民同樣不具有合法性,但是朱棣是從北打到南的,一路上都在打,而李世民在自己的地盤上就完成了這件事情。

    打到南邊的朱棣本就沒有什麼根基,有很多人是不服的,而且這一路他打了三、四年,只要發生政變,無論理由是什麼,一定會造成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而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之變”就沒有出皇城內府,所以在民間口碑上來說,李世民就佔據了上峰。

    李世民本身就擁有支持者,而朱棣天生就擁有反對者,名不正言不順的政變,且是一路打到別人的地盤,朱棣又怎麼能獲得支援呢?

    更何況朱棣打到南邊去時,南邊的政治集團中有很多文人,他們遵奉的是儒家思想,朱棣要方孝孺起草一個詔書,方孝孺直接在紙上大書“燕賊篡逆”。

    寫完之後,他還把筆狠狠地擲到地上,並且哭罵道:“死就死了,詔書我絕不起草。”朱棣大怒道 :”先生不怕被誅滅九族嗎?”方孝孺答道:“便誅我十族又如何?”

    方孝孺說了此話後,朱棣真的誅了方孝孺十族。

    誅殺了幾個文人並不能打消大家對朱棣的憤恨,所以罵他最厲害的也是那批文人。

    李世民與朱棣同為發動了政變,但是他們所處的境地不同,自然得到的結果也不一樣。

    所處的時代不同

    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大唐的經濟繁榮,甚至達到了萬邦來朝的地步,無論是從影響力,還是從軍事實力上來說,唐代都是繁榮昌盛的時代。

    在李世民所處的時代,政治清明,國泰民安,李世民也深知要處理好一個國家的問題,必須從善如流,所以在他那個時代,大臣與皇帝的關係是非常不錯的。

    安撫了文人與大臣,老百姓也安居樂業,誰還在乎是不是正統得來的天下?

    雖然朱棣也是一個很厲害的帝王,可是比起唐太宗李世民來,他始終欠缺一點運氣,他奪得王位費盡了力氣,用了三年時間才勉強成功。

    也正因為打了三年,戰火也蔓延了三年,造成了民怨,同時朱棣與那些舊臣們關係也格外緊張,文人士子們一直都不喜歡這位“篡位”的皇帝,

    不僅僅如此,朱棣還注重以典治國,太嚴厲的政策始終會遭到一些人的反對,朱棣也沒有逃脫這個規律。

    李氏家族有胡人血統,他們經過五代十國的戰火洗禮,本就崇尚強者,反而沒有儒家思想的束縛,所以李世民的上位雖然不是名正言順,但是也沒有遭到大家的反對。

    朱棣就不同了,他所處的明代,儒家思想還是影響深遠的,他發動的政變在那些文人眼裡就是篡位,就是大逆不道的。

    造反的理由不同

    李淵在立李建成為太子時,也曾承諾過立李世民,雖然後來還是把太子位給了李建成,但是李世民的心中卻一直認為這個位置自己也有份。

    所謂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李淵一次次的食言,也讓李世民與李建成產生了齟齬,正因為有了這些矛盾,才有李氏兄弟的爭奪。

    從建立國家的貢獻上來說,李世民算得上是鞠躬盡瘁,大唐的建立有他的功勞,而朱棣就大不同了,他造反時,明朝已經穩定,有了自己的體系。

    在朱棣之前,朱標是朱元璋欽定的太子人選,而朱標不幸去世後,朱元璋依然沒有把太子位交給朱棣,證明朱元璋至始至終都沒有想過叫朱棣做太子。

    朱棣在攻破南京後,對朱允炆的擁立集團進行了清理,也正因為如此,他給人留下了殘暴的形象。

    非但如此,朱棣還完美的繼承了朱元璋重典治國的方針,這更加讓士大夫、文人們不滿了,所以朱棣就一再被他們抹黑,直到最後變成了一個“亂臣賊子”的形象。

    李世民與朱棣同為“篡位”,可是李世民的名聲就比朱棣好很多,這也說明一個問題,人心所向才是王道,只有和下屬搞好關係,才能成為緩解緊張情緒的軟化劑。

    無論從治國方略,還是為人處世方面,李世民確實比朱棣做得好很多,所以同為用不正當手段得到的東西,人們的評價也自然不同。

  • 5 # 無情的歷史有趣的人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是殺了太子,沒有殺皇帝。並且沒有大規模的戰爭。對人民的迫害較少。上位以後,對於太子餘黨儘可能爭取,魏徵就是明證。李世民當上皇帝后,征討四方安定天下,周邊小國紛紛臣服,李世民被稱為天可汗。經濟上對人民輕徭薄賦,創造了貞觀之治。所以李世民獲得了較高的評價。

    朱棣妥妥的亂臣賊子,當時朱允炆已經是名正言順的皇帝,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整整打了四年,給人們帶來無盡的災難。打到南京,逼死了朱允炆。這是弒君大逆不道之罪。接著又對擁戴朱允炆的大臣進行清洗,竟然滅了方孝孺的十族,殺了無數的讀書人。朱棣即位後也刻意學習李世民。他北征大漠穩定了大明江山。編了永樂大典粉飾太平。又派鄭和七下西洋顯示國威,試圖營造萬邦來朝的景象。但是由於他殘忍苛刻,殘酷殺戮建文舊臣,又大肆殺害讀書人,所以許多幸存的讀書人著書立說,把他的暴行公之於眾,流傳後世。所以朱棣的名聲遠不如李世民。

  • 6 # 女青年神吐槽

    一個是奪嫡,一個是造反

    “玄武門之變”中,唐太宗李世民是在和兄長李建成爭奪太子之位,雖然政變成功之後,李世民不僅殺了李建成、李元吉,同日還殺死了李建成、李元吉的兒子各五位,高祖李淵也形同軟禁,手段不可謂不狠。但是畢竟李世民沒有弒君,太子之位也是李淵親口冊封的(雖然李淵一定不情願)。兩個月後,李淵將皇位傳給李世民,自稱太上皇,不問政事。

    也就是說,李世民雖然發動過政變,但是他的皇位名義上是繼承來的,合規合法。

    而朱棣發動“靖難之變”,推翻侄兒朱允炆已經即位的合法政權,雖然政變也成功了,但畢竟皇位是靠造反得來的,史筆如鐵,“造反”二字朱棣是怎麼也脫不掉的。

    一個只涉及宮變,一個卻發動戰爭

    “玄武門之變”中,說到底是李姓一家的權力爭鬥,傷亡也限制在李家和他們的追隨者,對普通民眾來說,沒造成什麼惡劣影響。

    外加李世民即位後開創了大唐盛世、“貞觀之治”讓所有華人得利,正所謂功遠遠大於過。因此,李世民在後世眼中是個明君,口碑好自然是理所當然的了。

    而“靖難之變”實實在在是造反、是動亂

    雖然朱棣也造反成功,雖然也開創了“永樂大典”,也算是明君。但是,造反給民眾帶來的傷亡是不容忽視的,給國家帶來的內耗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朱棣在後世的眼中,口碑自然是比不上李世民的。

    一個容納政敵,一個殺人洩憤

    實話實說,李世民的心胸實在是比較寬廣。

    李世民即位後不計前嫌,隱太子李建成用過的文武官員均既往不咎。不僅魏徵、王珪等都得到重用,就連武將薛萬徹、馮立等都可以繼續帶兵。

    這份膽識、這份心胸,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也就不能怪朱棣達不到李世民的高度了。

    歷史上著名的“滅十族”就是我們偉大的永樂大帝朱棣首創的。

    朱棣是以“清君側”的藉口發動“靖難之役”的,而“清君側”的目標便是侄兒建文帝朱允炆身邊的大臣,主要是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人,這些文弱書生朱棣一個也沒放過。最悲慘的是方孝孺,被滅十族的就是他,傳說其親友共八百餘人均被朱棣殺害。

    因此,“永樂大帝”朱棣雖然也算是明君,在歷史上的貢獻也不是多數皇帝能比得了的,但是,和唐太宗李世民比,還是差一些的。

  • 7 # 蟶子歷史

    “篡位”,本身這個詞就不是一個好詞,本意是篡奪別人的位置。是一種不好的行為。那麼朱棣和李世民的這種行為都是為人所不齒的,所以只能說是誰比誰更差了。

    第一:兩人篡位的“位”不一樣。朱棣是篡奪的皇位。本身自己的侄子已經做了皇帝了,朱棣就應該為自己的侄子守好北方這片土地。但是朱棣不滿足一個小小的王爺,將自己的侄子趕下了皇位。李世民應該來說是爭奪太子之位的。唐朝家族嫡長子繼承製,本該是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卻被李世民給奪走了。一個是皇位,一個是太子之位。我覺得大家對於皇位的熟悉度應該更高,所以基於這一點,朱棣的名聲比李世民的名聲更差。

    第二:篡位的手段不一樣。朱棣是通過了三年的靖難之役採取的皇位。經過三年的戰爭,擾得百姓們苦不堪言,百姓們對於這位新皇帝更是不待見。而李世民是在皇城之內的爭執的。宣武門之變,只是兄弟們的較量,沒有牽扯到老百姓。所以從涉及面上來說,朱棣的名聲比李世民的名聲差。

    第三:兩人的時代不同。李世民是處在唐朝,是一個民族文化非常開放的時代,然後朱棣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大一統的時代,是一個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時代,一個文人遍地的朝代,又怎麼會容忍一個篡改皇位的人呢。正如方孝孺所說,即使你朱棣要誅殺我十族,我都不會寫的。所以時代不同,造就了兩個人不同的名聲。

    第四:兩人掌權後的治理。李世民掌權後,創造了一個貞觀之治。不管是對待臣公,還是平民百姓,都是一派祥和之像。朱棣掌權之後,還經歷了好幾次的大規模戰爭,所說是為了後世子孫的安穩以及國家的強大。但終究是勞民傷財。所以人們更加的喜歡李世民罷了。

    綜上幾點,朱棣的名聲比李世民的名聲略微差一些。

  • 8 # 夏雨風

    李世民是兄弟反目,成者為王,既成事實,連皇帝李淵也退而做太上皇。李世民"名正言順"地當上了皇帝。

    而朱棣可是打著"清君側"的旗號,從地方向國都打去,是真正要奪皇位的人,是以謀反的形式奪去侄皇帝的皇位。

    前者是皇子之爭,講起來好像太子先下毒手,李世民是"不得已"自保而得手。況且一日就見分曉,天下風平浪靜。李世民又攏絡大哥手下第一謀士魏徵,為己所用。很快就創造了"貞觀之治",國勢強盛,百姓安居樂業了,就不會去責疑李世民了。

    而朱棣是起兵謀反,打起了內戰,軍民傷亡一定是慘烈的,難免朝廷內外怨聲一片。不管後來治理如何,發動兵變奪位總是不爭事實。

    朱棣也算一位有作為的皇帝,一部《永樂大典》和鄭和七下南洋,都是不同凡響的歷史傑作。

    大一統王朝,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 9 # 犇同學

    造反啊 成王敗寇,這兩位的名聲都差不多。

    李世民是殺兄弟,囚禁李淵,但是對於當時的官員們來說,牴觸李世民的很少,首先李世民有一個妃子是前朝公主,很多隋朝的臣子不牴觸李世民當皇帝,另外我們熟悉的瓦崗英雄,他們都是跟著李世民打天下的,只有李世民當了皇帝,對他們來說是最好的吧!玄武門之變之後,李世民還接受了原來太子李建成的臣子魏徵,贏得了人心。

    朱棣不一樣在,天下是老爹打下來的,他是帶著清君側的名頭要拉侄子下馬,更主要是我們都聽過株連九族,但是株連十族這個詞是這位皇帝生出來的,建文帝的臣子方孝儒在朱棣面前大罵其竊國謀反,氣的朱棣要殺他九族,方孝儒對朱棣說你殺我十族又如何,於是朱棣在原來九族的基礎上加了方孝儒老師這一族。

  • 10 # 精神病鑑定特級鑑定師

    首先,篡位理由一樣,方式不同。李世民是不得不篡位,他不殺掉李建成,李建成一旦即位首先就要殺掉他,所以李世民的篡位有不得已為之的成分在裡面。朱棣的篡位也有不得已的成分,因為建文帝的刀已經架到他脖子上了,所以從篡位理由上來講,兩人半斤八兩。但是李世民的篡位採用的是軍事政變的方式,直接幹掉了敵方首腦,殺掉李建成和李元吉,打敗太子的軍隊以後就基本塵埃落定了,所以他的殺戮範圍很小,侷限在皇族範圍內。而朱棣的篡位採用的是最激烈的內戰方式,死傷無數,無數大明子民成了內戰的犧牲品。玄武門之變只有幾個時辰,但是靖難戰爭打了四年。其次,善後方法不一樣。李世民即位以後仍然重用太子舊人,比如魏徵、薛萬徹都頗受重用,都做了高官,而且李世民也從不避諱玄武門之變,雖然殺了太子和齊王全家,但其後又過繼兒子給他們,以便祭祀。至於朱棣,也是大開殺戒,建文舊臣幾被屠戮一空,手段酷烈,特別是方孝儒的誅十族傳聞(這事兒是假的)給朱棣丟了不少分。所以李世民的手腕顯然比朱棣高明。第三,出生不同,背景不一樣。李世民是大唐開國功臣,而且是頭號功臣,又是嫡子,所以皇位應該有他的一份,這點從古至今大家都認可。至於朱棣,大明朝的建立他沒出力,他老爹基本都把事情做完了,所以他做高管不是因為他出了力,而是因為他是董事長的兒子。同樣的高管,同樣的董事長兒子,一個是公司大功臣,一個完全是靠老爹上位,你說誰梗受人尊重。第四,輿論背景不同。唐朝之前,朝政可以理解為貴族聯合專政,如果皇帝無法滿足貴族們的利益,貴族就會推翻他,然後再選擇一個代言人,一直到唐朝,這種政治架構持續了幾百年,皇帝就是貴族利益的代言人。李世民搞政變,沒有損害大家的利益,換個代言人而已,不用上綱上線。況且李世民本來就是大貴族,所以犯不著批判他。但是朱棣不同,受到程朱理學影響,君臣父子的思想根深蒂固,不管朱棣如何無奈,他都是造了反的,所以哪怕他造反成功了,他也是亂臣賊子。這也是為啥朱棣完大開殺戒的原因,因為改變不了人們的思想,那就只能從肉體上抹殺他們了。李世民不用大開殺戒,就是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還在其他貴族的認可範圍內。第五,能力不同。李世民是全能型人才,是公認的最會打仗的皇帝,同時也是最會治國的皇帝之一。朱棣軍事才能差了李世民一大截,治國才能也一般,永樂盛世與其說是朱棣搞出來的,倒不如說是太子朱高熾弄出來的。所以,李世民有個千古一帝的大帽子,朱棣沒有。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李世民好政變雖然針對的是皇帝李淵,但是殺的確實太子和齊王,所以他的政變只是場流血政變,並不涉及篡位造反啥的,頂多就是犯上作亂。朱棣是正兒八經的造反。最後,最重要的一點,李世民沒有篡位,他是以太子身份正兒八經接受李淵的禪位而成為皇帝的,過程合法。

  • 11 # 逆流的魚L

    武德九年六月,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殺了長兄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齊王李元吉,隨後逼迫父親李淵交出權力,最後自己取而代之成為唐朝第二代皇帝。

    將近千年之後,駐守北平的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和自己的侄子朱允炆開始了四年的爭奪皇位的大戰,最後朱棣成功的打敗侄子奪取了皇位,成為明朝新的皇帝。

    李世民和朱棣都屬於奪取皇位,都是造反,但是人們對二人的評價卻截然相反,對李世民是好評多於差評,對朱棣是差評多於好評,這是怎麼回事?

    第一,所處地位不一樣。

    李世民是秦王,李建成是太子,雖然這個時候已經註定了他們將來的的地位但是因為有皇帝在,李建成並沒有當上皇帝。因此李世民和他爭皇位大家認為也正常,畢竟歷史上皇子之間爭奪皇位很正常。

    而朱棣和朱允炆就不一樣。朱允炆已經當了皇帝,朱棣還是燕王,他們君臣地位已經確定,這個時候朱棣爭奪皇位就是造反。

    第二,奪皇位方法不一樣。

    李世民奪皇位是擒賊先擒王,發動兵變直接幹掉了李建成,一夜之間就完成了,基本上沒有傷及無辜,除了對政府高層有所影響對百姓傷害不大。

    而朱棣為了奪取皇位,發動了戰爭,和朱允炆進行了四年大戰,這場本可以避免的戰爭使得無數本該保衛國家計程車兵喪生,無數家庭妻離子散。

    第三,對待敵人處理方式不一樣。

    李世民只殺了李建成李元吉和他們的兒子,對於他們的部將,謀臣一律赦免,並且不計前嫌,加以重用。

    朱棣在勝利後,對朱允炆的舊臣施以殘酷的報復,凌遲,誅十族,瓜蔓抄,妻女沒入教坊司等等殘忍又侮辱的處理方式。

    第四對國家影響巨大。

    李世民殺了李建成,並沒有對唐朝產生大的影響,唐朝在他的帶領下邁入了鼎盛時期。

    朱棣雖然奪取皇位後也使得明朝強盛一時,但是朱棣發動戰爭,使得明朝眾多士兵死於內鬥,實力嚴重受損,為此,朱棣不得不放棄朱元璋時代精心構建的從遼東到西北的防線,不得不皇帝守國門,多次出征。

  • 12 # 天涯陸客

    簡單回答:兩人的文治武功不分伯仲,但是,李世民造反僅僅殺了兄弟,涉及的相關臣子或兵士極少,而且甚至還有重用的,例如,魏徵。朱棣是起兵造反,來來回回打了三四年,雙方皆損兵折將,而且佔領南京後,朱棣殘殺了很多建文帝甚至是朱元璋留下的的很多文人,他們尊崇傳統儒學,對朱棣行為不滿,朱棣對這些人除了斬盡殺絕,而且妻兒老小盡皆流放,所以這些人必定是怨聲載道,肯定把朱棣的殘害行為廣傳天下,那麼朱棣的名聲自然就不會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OL解說周淑怡到虎牙解說,同樣穿黑絲襪,卻遭到網友一片嘲諷,這是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