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155567858320

    場外指導:李躍兒,李躍兒巴學園創始人,從事幼兒教育25年,實踐經驗十分豐富,現致力於進行現代教育的實踐和探索。著有《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等書。 現場嘉賓:小巫,美國教育學碩士,兒童發展暨家長心理諮詢專家。著有《讓孩子作主》、《給孩子自由》、《和孩子劃清界限》等書。 賀斌:透過寶貝故事,我們又認識了一個5歲多的女孩方菲,方菲的媽媽說她經常和自己對著幹,和大人爭吵,甚至有時會打媽媽,媽媽為此煩惱不已。針對孩子發脾氣打家長這個問題,我們還請來了一位育兒專家小巫,一起來聊一聊。 方菲媽媽的問題也同樣困擾著很多父母,為什麼孩子一發脾氣,會出現打家長的行為呢? 小巫:

    1、 這種行為在一定年齡是正常的(3歲左右)。孩子大腦發育的科學過程使得孩子發脾氣打人是一種下意識行為,自己沒有作出一個理性的判斷。所以需要家長用正確的方法引導。隨著兒童的成長,這種行為會慢慢減弱。

    2、 孩子想要達到目的,打人這種方法最能引起家長注意,是得到大人反響的最直接的方式。因為父母是孩子最為親近的人,所以打家長也是孩子最有安全感的一種反抗方式。

    3、但是方菲已經5歲多了,還會有這種行為這就要引起家長的重視。 賀斌:為了解決方菲媽媽的困惑,同時也觀察方菲的情況,我們特的請來了一位在兒童教育領域實踐經驗相當豐富的專家李躍兒來指導。方菲和媽媽一起參加幼兒園的戲劇表演,一起看看會出現什麼狀況。 故事情境: 戲劇表演課前的衝突 賀斌:看完這個故事我有個疑問,方菲媽媽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按照自己的審美來打扮呢?選怎樣的衣服,如何搭配,其實都是應該讓孩子自己做主的事情,父母不應該做太多幹涉。不知道您是不是和我有著同樣的感覺? 小巫:成人不要過多的干涉孩子,尊重孩子的選擇。這也是孩子發展自我的一個過程。 賀斌:我們做家長的要尊重孩子,當然也要讓孩子學會尊重家長。我們從片中可以看到,當方菲發脾氣,就開始一拳一拳的打媽媽的脖子,無疑這是不尊重媽媽的表現。孩子出現不良情緒的時候,應該怎麼做呢? 小巫: 1. 首先要制止孩子的攻擊行為。抓住他的手,說“不能打我”。孩子一出現這樣的情況,家長就反覆的做這樣的行為,讓孩子逐漸理解。 2. 當孩子出現攻擊家長的行為時,家長要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比如“我很疼”、“我很生氣”,讓孩子學會表達,逐漸孩子就會明白,生氣的時候可以用語言說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要用行動傷害別人。 賀斌:那我們在生活中如何避免出現類似情況,做家長的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小巫: 1、 在一定年齡,孩子容易出現打人的行為,家長首先要理解孩子,懂得這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過程。教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當孩子生氣、憤怒的時候,家長可以幫孩子說出他們的感受,讓孩子逐漸學會表達自己。 2、 生活中,成人要約束自己,不能用暴力解決問題(賀斌:的確,方菲媽媽也向我們表示,她氣急了,有時候也打過方菲。) 小巫:所以,我們做大人的首先要接納孩子的情緒,這樣才能給孩子樹立榜樣。要孩子尊重自己,首先需要尊重孩子,這是一個互為的過程。 賀: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時不時地挑戰父母,都會有讓家長頭疼的時候,這是 孩子正常的發展過程中所必須要經歷的。我們家長需要懂得接納他們,同時正確指導和幫助他們。尊重孩子,也讓孩子學會尊重家長。希望我們今天的談話,對您有一定的幫助。 所以你能做的: 1、你要及時發現孩子的需求。確定那些需求可以滿足,那些需要是無理取鬧。給孩子一個明確的是非觀念,他可能不懂,但是用行為告訴他。不可以就是不可以。 2、切忌一點,不能讓孩子打你。下次打你的時候,你也不用打他,直接讓他身體不能動(控制在牆角,手背後。面對牆壁)。任憑他哭鬧都不要關。直到他安靜不哭為止。很難,但是第一次必須堅持。這是用行動告訴他,打人是不被允許。 等他情緒安定了,然後再告訴他不可以打大人的道理。

    4、然後適時的滿足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只狼,影逝二度》的拼刀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