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貳一橙

    雖然關於《知否》的電視劇還沒有看到這一部分,可歷史上像此類情況還是發生過的。

    《知否》中,此事的原型就是宋朝嘉佑——治平年間的“濮議事件”。

    治平元年,群臣關於“濮議事件”而分為兩派

    嘉佑是宋仁宗趙禎的年號,治平則是宋孝宗趙曙的年號,仁宗三子早夭,晚年無子繼嗣的擔憂一直困擾著大宋朝廷,最後在眾人的勸諫下,仁宗認養了自己的堂哥趙允讓的兒子——趙宗實(後改名趙曙)為後,由曹皇后撫養,立為皇子。這也是《知否》中,群臣力勸皇帝早立太子的歷史原型。

    數年後仁宗去世,趙宗實繼位,改名趙曙,尊曹皇后為太后。但親政僅僅半個月左右,宋治平二年,宰相韓琦就上表:“尊皇帝生父,濮王趙允讓為皇考(也就是皇帝父親的意思)”而以司馬光為首的御史則認為應該追封為“皇伯”(因為濮王是仁宗的堂兄)。兩邊爭執不下,引發了長達十八月的“濮議之爭”。

    而這事最後也鬧到了曹太后那邊去,本來曹太后和趙曙就不是很親,之前還經過“太后撤簾”一事(趙曙繼位之初由曹太后垂簾聽政),更何況要是把濮王趙允讓尊為皇考,那自己不就得和濮王夫人平起平坐了嗎?如此彆扭的情況,於情於禮,曹太后自然不會同意趙曙和韓琦的上表了。“濮議事件”越鬧越兇,曹太后最終還是不得不同意了宰相的上書,同意趙允讓稱“皇”,濮王夫人稱“後”。趙曙雖然達到了目的,可這稱號卻始終有點不倫不類,更嚴重的是,支援趙曙的韓琦、歐陽修等人,也開始和他貌合神離了。最無奈的是,濮王的名分是定了下來,可此事後僅僅一年多的時間,趙曙就急病去世了。沸沸揚揚鬧了十八個月的“濮議之爭”,就這麼戲劇性地落幕了。濮王依舊是濮王,沒有變過。

    可見在宋朝,即便是一國之尊的皇帝,也拗不過大臣和內宮的太后。追封給生父一個名分,這本來就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可就在“固守禮法,不願變通”的阻撓之下,白白耗費了一年多的時間,連皇帝最後也因為此事而心力交瘁,壯年而亡了。

  • 2 # 尋根拜祖

    電視劇沒看過,但關於名分的事略知一二。其實,所有名分之爭,背後都是利益之爭,歷史上的名分之爭概莫能外。我想電視劇也應該跑不出這個套路。

    一、歷史上有名的名分之爭

    中國幾千年古代歷史,名分之爭從來沒停止過,最有名的當屬嘉靖帝的“大禮儀”之爭。

    明武宗朱厚照駕崩後,因為無子絕嗣,朝臣決定,以興王朱厚熜承繼孝宗朱佑憆之嗣,繼位為帝,即嘉靖皇帝。

    不料,嘉靖繼位後,要追認他的生父興獻王為帝,也就是常說的,給父親爭個名分!

    大臣們死活不同意,嘉靖帝為此跟大臣們鬥了三年,把大臣們打得死去活來,打屁股的、發配的、罷官的、丟性命的,弄得朝堂一片血腥。最後,以嘉靖帝勝利,為這件事畫了個句號。

    除了嘉靖帝的“大禮儀”之爭而在,類似的還有西漢漢哀帝的“上尊號”事件;宋英宗的“濮議之爭”。此外,各種名分小爭鬥,一直就沒停止過。

    二、名分之爭到底爭什麼?

    “大禮儀”之爭,在今天的看來太不可思議,大臣們的阻撓似乎也不近人情。但事實並非如此,“大禮儀”之爭,表面是法理之爭,背後是利益之爭。

    法理之爭:

    古代皇位繼承,必須以宗法制為依據。宗法制規定:嫡長子是皇位的唯一合法繼承人。如果出現皇帝無後,可以從近支中,選擇小宗子弟,繼承大宗之嗣。

    但有一個前提條件,被選中的人選,必須切斷與原來小宗的關係!也就是說,你既然繼承了大宗的皇位,就得給人家做兒子,跟親爹斷絕關係,負責給大宗爹祭祀。

    這麼做不是不近人情,而是為了維護大宗的正統性,避免小宗的覬覦之心,對皇權穩定意義重大!

    這就是大臣們反對嘉靖的理由!

    利益之爭:

    嘉靖為什麼非要違背宗法制,給生父爭名分呢?僅僅是血緣之親嗎?

    哪有那麼簡單,嘉靖表面上為父親爭名分,實際上是為自己爭利益——承認從孝宗手上繼承皇位,就是承認自己從小宗變大宗的事實,如果生父是皇帝,他就是從生父手中繼承皇位,他就是正宗的大宗。

    小宗變大宗,總有點名不正言不順,似乎皇位像偷來的。本身是大宗,那就名正言順了。所以,從根子上來說,嘉靖不是為父親爭,而是為了自己的合法性在爭!

    同時,小宗變大宗,就離不開使他身份變化的大臣們,就得受制於人。相反,嘉靖就不需要感謝任何人,更不用受制於人!

    三、延伸利益

    電視劇中,一定涉及名分之後的利益。即一旦名分確立,原來的藩王一系的親屬,都將雞犬升天,相反,原來的皇家一族,包括太后,他們的利益將受到極大傷害!

    這才是太后不同意新皇帝為父母爭名分的內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理解《紅樓夢》中的時間bug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