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理宅浩大叔
-
2 # Ellie老師講故事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力一直都很大,這一點毋庸置疑。
教師是從事教育的專業人員,更是一週五天,每天都要和學生接觸時間長達7個小時的大人。所以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個人的道德素質,都對學生持續產生影響。
即使是在社會發展推動下應運而生的移動網際網路資訊時代,各種優質的教育資源唾手可得,各種名師網課足不出戶就可以在家自學,面對面的授課依然是網路資源不可替代的。網課老師的鼓勵和表揚,也無法替代線下老師的一個抱抱。就像在電視裡看央視主持人的故事節目,永遠無法代替在媽媽的懷抱裡聽她給自己讀繪本故事的感覺。
社會再怎樣發展,資源再怎樣易得,這些都是平面的,靜態的,沒有感情和溫度的,而人是情感動物,尤其是少年兒童,對家長和對老師的依戀,是任何產品和資源滿足不了的。所以教師對一個學生的影響,一直都很大,甚至越來越大。
反觀教育問題,事實上一個孩子是否能成人成才,先決條件並不是老師,而是父母。孩子接受到的第一教育資源,也是父母。孩子成長關鍵的第一步,不是在學校,而是在家庭。所以與其思考教師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大小問題,不如多去思考首先如何做一個更優質的家長。只有家庭和學校都努力了,才能真正起到優質教育的效果。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教師要引導學生走向知識、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對學生的影響是深刻且巨大的。這些影響作用,不僅體現在教師組織實施教育教學的行為過程中,教師自身的心理傾向、思想水平、人格魅力和知識的淵博度等,同樣會對學生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甚至比有目的有組織的教育教學行為對學生的影響更具根本性,作用更深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教師的心理健康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行為,影響學生的身心成長。教師是學生最經常、最直接、最具權威性的榜樣,教師每天與學生接觸6—9小時,甚至更長,而父母雖然每天與孩子在一起10多個小時,但其中睡眠時間佔多半。教師與學生“有效接觸”的時間遠遠多於家長,使其更容易用自己的情感、意志、行為去薰陶和影響學生。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是他們模仿的物件。那些心理不健康的教師或終日憂鬱、悲觀消極,或性格暴躁、動輒發火,或虛榮文飾、弄虛作假,或緊張焦慮、惶惶不安。這些不良的心態或行為都會被學生看在眼裡,在潛意識中留下深刻的甚至是難以磨滅的記憶。“身教勝於言教”,道理正在於此,當他們面對類似的刺激情景時,很容易以同樣的方式作出反應。
其次,教師的思想水平對學生有著深刻的影響。教師對教育工作的熱心、信心、恆心,高尚的品德修養,最容易獲得學生的認可,對學生的影響具有很大的權威性,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責任,對個人價值、人類價值、科學價值的認識等,教師的敬業精神、競爭精神及交際能力、抗挫折能力等等,都會以有聲的或無聲的言語去直接影響學生。
再次,教師淵博的知識會征服學生。“學生可以容忍教師的苛刻,但不能原諒教師的無知”。作為教師應該是“雜家”,不僅懂得所教學科的基本知識,而且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瞭解古今中外,把握時代脈搏,從而把抽象的理論課講的具體、生動、形象。這時,學生就會被你橫溢的才華、淵博的知識所征服,從而從心理上、情緒上樂意接受你,學習活動會變成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會越學越愛學,課堂教學中會一石激起千層浪,使課堂變成學生“能感悟多少,就說多少,發現什麼就交流什麼”,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大大引發學生潛在的創造動因,就象“春風潤物細無聲”滋潤學生的心田。如果老師的課像和尚唸經乾巴巴,即使教師磨破嘴皮,不厭其煩地講述,學生實際上還是不願聽不願學,只能是事倍功半。
最後,教師的人格魅力會感染學生,從而融洽師生關係,促進學生的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師和學生既是師生關係,又是朋友關係,理解和尊重是起碼的要求。現實中,有些教師對學習好的學生優待,對學習不好的學生成了“附襯品”,這就容易形成少數與多數的隔閡、分化、對立,形成師生的“精神隔閡”,甚至在課堂上還故意搗亂,大大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施教過程中,要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待學生應一視同仁,不可偏廢。。當然,“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即使是一個出色的教師,也不見得處處事事都正確,課堂上偶爾出現了錯誤,一般情況下,學生會發現並說出來。這時,教師不應迴避,應及時承認並糾正,並且表揚學生聽講認真、一絲不苟的精神。這樣做反而使學生和老師的關係更融洽。因此,作為教師要做到善於在學生面前修正、完善自己。
總之,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作為教師要從各個方面嚴格要求自己,成為學生的榜樣,教會學生創造,一切為了學生,熱愛學生,相信學生,尊重學生,以自己的人格和學識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引導他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提高學校教書育人的整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