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羽菱君
-
2 # 彌勒的東方
“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傑都來把你敬仰……”,此曲一響,又重燃起年少時披著毛巾被、揮舞著掃帚,憧憬著“仗劍走天涯、一腳定天下”的豪情萬丈及熱血沸騰,又暴露年齡了。在銀河系,少林寺絕對是個知名度穿越天際的武林聖地,即便現在,多少人依然想著一睹少林武僧們的精湛絕技。千年古剎中,發生的各種傳奇故事也被世人津津樂道、傳誦至今。
據傳,康熙年間,少林寺門匾懸空,某日,康熙大帝率一眾文武前來,與方丈談話間,看到旁邊一老一小僧人分執大如掃帚及小如筷子的兩支毛筆在紙上艱難書寫著“少林寺”三字,兩人均是滿臉通紅、青筋暴露,即便如此,寫出來的字依然是不敢恭維,殊不知,此乃方丈想出的獲取御賜墨寶的計策。康熙大帝果然中計,巍峨群山、千年古剎、夕陽斜照,忽覺胸中萬丈丘壑,令方丈取來筆墨,大筆一揮,於是“少林寺”三字高懸山門至今。
-
3 # 羽菱君
雁門關楊業大捷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宋太宗親征北伐大遼失敗而歸,第二年,大遼趁宋新敗之機,大舉南侵,由大將蕭咄李帥十萬大軍,浩浩蕩蕩開往雁門關而來,準備一舉攻陷雁門關,直插大宋咽喉。太宗聽聞,派楊業駐守雁門關,但駐守的只有幾千將士,大軍歸潘美(就是楊家將演義中潘仁美的原型)節制,駐守太原。楊業雖然號稱“楊無敵”,他在北漢朝中也曾多次在對遼戰役中大破遼軍,但此次幾千守將面對氣勢洶洶的十萬遼兵,雖固有雁門關之險,也毫無取勝把握。於是他向潘美遣信請求發兵救援。
潘美認為雁門關只能抵禦一時,並不能作長久打算,雖有地勢之險,但不能長期堅守,為了儲存實力與遼兵正面交鋒,於是拒絕發兵。可能就是正是因為潘美的拒絕救援,所以後世楊家將演義中就以此把他創作成為一個十惡不赦的奸臣,但事實上的潘美並沒有演義中的潘仁美那麼罪惡,他也是北宋的一代名將,為大宋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這裡之所以拒絕發兵,只是戰略看法不同而已,不過事後他的作為卻有點心胸狹隘,後面再說。長帥這樣做,楊業大可以棄關後退的,但名將之所以是名將,是有他的高明和氣血所在的。
楊業等不到援兵,就決定單幹了。他決定冒險襲擊遼國大軍,他認為“擒賊先擒王”,只要拿下遼兵主帥,遼兵不戰自敗。但是幾千人馬突襲十萬大軍,想想就直冒冷汗,無異於虎口拔牙。這就是體現名將高傲氣血的時候了,楊業既不想退,也就無從選擇,只能放手一搏。於是留下副將守城,自己親率幾千騎兵,繞出關外,悄然潛至遼軍後方,突然呼聲震天從遼軍背後發動襲擊,當時的遼軍正準備攻城,怎麼也想不到會有大宋兵馬從背後攻來,而且聲勢浩大,完全不知道有多少人馬,頓時大亂。楊業看準遼帥中軍所在之處,率騎兵直衝遼軍中軍,遼帥蕭咄李來不及防備,加上護衛被宋兵衝亂,當下就被宋兵斬殺了。遼帥一死,遼兵迅速崩潰,戰意頓失,大敗而逃。楊業傳奇般的取得了雁門關大捷的勝利,宋軍個個吐氣揚眉。
潘美這邊聞得楊業捷報,當下妒忌心起,又羞又惱,估計又是怕楊業告自己一個不救援的罪名,竟然上表彈劾楊業。幸好宋太宗是個明白人,面對楊業的大勝,免去國防之憂,並沒有聽潘美的,而是重重褒獎了楊業。這裡潘美就顯得有點心胸狹隘,不夠地道了。
-
4 # 彌勒的東方
“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傑都來把你敬仰……”,此曲一響,又重燃起年少時披著毛巾被、揮舞著掃帚,憧憬著“仗劍走天涯、一腳定天下”的豪情萬丈及熱血沸騰,又暴露年齡了。在銀河系,少林寺絕對是個知名度穿越天際的武林聖地,即便現在,多少人依然想著一睹少林武僧們的精湛絕技。千年古剎中,發生的各種傳奇故事也被世人津津樂道、傳誦至今。
據傳,康熙年間,少林寺門匾懸空,某日,康熙大帝率一眾文武前來,與方丈談話間,看到旁邊一老一小僧人分執大如掃帚及小如筷子的兩支毛筆在紙上艱難書寫著“少林寺”三字,兩人均是滿臉通紅、青筋暴露,即便如此,寫出來的字依然是不敢恭維,殊不知,此乃方丈想出的獲取御賜墨寶的計策。康熙大帝果然中計,巍峨群山、千年古剎、夕陽斜照,忽覺胸中萬丈丘壑,令方丈取來筆墨,大筆一揮,於是“少林寺”三字高懸山門至今。
回覆列表
雁門關楊業大捷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宋太宗親征北伐大遼失敗而歸,第二年,大遼趁宋新敗之機,大舉南侵,由大將蕭咄李帥十萬大軍,浩浩蕩蕩開往雁門關而來,準備一舉攻陷雁門關,直插大宋咽喉。太宗聽聞,派楊業駐守雁門關,但駐守的只有幾千將士,大軍歸潘美(就是楊家將演義中潘仁美的原型)節制,駐守太原。楊業雖然號稱“楊無敵”,他在北漢朝中也曾多次在對遼戰役中大破遼軍,但此次幾千守將面對氣勢洶洶的十萬遼兵,雖固有雁門關之險,也毫無取勝把握。於是他向潘美遣信請求發兵救援。
潘美認為雁門關只能抵禦一時,並不能作長久打算,雖有地勢之險,但不能長期堅守,為了儲存實力與遼兵正面交鋒,於是拒絕發兵。可能就是正是因為潘美的拒絕救援,所以後世楊家將演義中就以此把他創作成為一個十惡不赦的奸臣,但事實上的潘美並沒有演義中的潘仁美那麼罪惡,他也是北宋的一代名將,為大宋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這裡之所以拒絕發兵,只是戰略看法不同而已,不過事後他的作為卻有點心胸狹隘,後面再說。長帥這樣做,楊業大可以棄關後退的,但名將之所以是名將,是有他的高明和氣血所在的。
楊業等不到援兵,就決定單幹了。他決定冒險襲擊遼國大軍,他認為“擒賊先擒王”,只要拿下遼兵主帥,遼兵不戰自敗。但是幾千人馬突襲十萬大軍,想想就直冒冷汗,無異於虎口拔牙。這就是體現名將高傲氣血的時候了,楊業既不想退,也就無從選擇,只能放手一搏。於是留下副將守城,自己親率幾千騎兵,繞出關外,悄然潛至遼軍後方,突然呼聲震天從遼軍背後發動襲擊,當時的遼軍正準備攻城,怎麼也想不到會有大宋兵馬從背後攻來,而且聲勢浩大,完全不知道有多少人馬,頓時大亂。楊業看準遼帥中軍所在之處,率騎兵直衝遼軍中軍,遼帥蕭咄李來不及防備,加上護衛被宋兵衝亂,當下就被宋兵斬殺了。遼帥一死,遼兵迅速崩潰,戰意頓失,大敗而逃。楊業傳奇般的取得了雁門關大捷的勝利,宋軍個個吐氣揚眉。
潘美這邊聞得楊業捷報,當下妒忌心起,又羞又惱,估計又是怕楊業告自己一個不救援的罪名,竟然上表彈劾楊業。幸好宋太宗是個明白人,面對楊業的大勝,免去國防之憂,並沒有聽潘美的,而是重重褒獎了楊業。這裡潘美就顯得有點心胸狹隘,不夠地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