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桐子,別名:椅、水冬瓜、水冬桐、椅樹、椅桐、鬥霜紅,拉丁文名:Idesia polycarpa Maxim.大風子科、山桐子屬落葉喬木,樹皮淡灰色,不裂;小枝圓柱形,細而脆,黃棕色,有明顯的皮孔,冬日呈側枝長於頂枝狀態,枝條平展,近輪生,樹冠長圓形,當年生枝條紫綠色,有淡黃色的長毛;冬芽有淡褐色毛,花單性,雌雄異株或雜性,黃綠色,有芳香,花瓣缺,排列成頂生下垂的圓錐花序,花序梗有疏柔毛,果梗細小,種子紅棕色,圓形。生於海拔400-2500米的低山區的山坡、山窪等落葉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
落葉喬木, 高8-21米; 樹皮淡灰色,不裂;小枝圓柱形,細而脆,黃棕色,有 明顯的皮孔,冬日呈側枝長於頂枝狀態,枝條平展,近輪生,樹冠長圓形,當年生枝條紫綠色,有淡黃色的長毛;冬芽有淡褐色毛,有4-6片錐狀鱗片。葉薄革質或厚紙質,卵形或心狀卵形,或為寬心形,長13-16釐米,稀達20釐米,寬12-15釐米,先端漸尖或尾狀,基部通常心形,邊緣有粗的齒,齒尖有腺體,上面深綠色,光滑無毛,下面有白粉,沿脈有疏柔毛,脈腋有叢毛,基部脈腋更多,通常5基出脈,第二對脈斜升到葉片的3/5處;葉柄長6-12釐米,或更長,圓柱狀,無毛,下部有2-4個紫色、扁平腺體,基部稍膨大。花單性,雌雄異株或雜性,黃綠色,有芳香,花瓣缺,排列成頂生下垂的圓錐花序,花序梗有疏柔毛,長10-20稀(30-60-80)釐米;雄花比雌花稍大,直徑約1.2釐米;萼片3-6片,通常6片,覆瓦狀排列,長卵形,長約6毫米,寬約3毫米,有密毛;花絲絲狀,被軟毛,花葯橢圓形,基部著生,側裂,有退化子房;雌花比雄花稍小,直徑約9毫米;萼片3-6片,通常6片,卵形,長約4毫米,寬約2.5毫米,外面有密毛,內面有疏毛;子房上位,圓球形,無毛,花柱5或6,向外平展,柱頭倒卵圓形,退化雄蕊多數,花絲短或缺。漿果成熟期紫紅色,扁圓形,高(長)3-5毫米,直徑5-7毫米,寬過於長,果梗細小,長0.6-2釐米;種子紅棕 色,圓形。花期4-5月,果熟期10-11月。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400-2500米的低山區的山坡、山窪等落葉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 ,通常集中分佈於海拔900米(秦嶺以南地區)至海拔1400米(西南地區)的山地。
產甘肅南部、陝西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南部、臺灣北部和西南三省、中南二省、 華東五省、華南二省等17個省區。北韓、日本的南部也有分佈。
產於四川西部、甘肅南部、陝西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南部、臺灣北部和西南三省、中南二省、華東五省、華南二省等17個省區。北韓、日本的南部也有分佈。
山桐子 Idesia polycarpa
植物鑑別
分類學: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側膜胎座目;大風子科;山桐子屬; 山桐子。
注:山桐子的花序梗變化較大,長有的為30-80釐米,通常為10-20釐米, 有的極為粗壯。
屬下變種
1b.毛葉山桐子(變種)圖版13:6-7
本變種和原變種的區別是:葉下面有密的柔毛,無白粉而為棕灰色,脈腋無叢毛;葉柄有短毛。花序梗及花梗有密毛。成熟果實長圓球形至圓球狀,血紅色,高過於寬。垂直分佈比原變種高,通常從海拔900-2000米,海拔900米以下難見到。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產陝西、甘肅、河南三省的南部和中南區二省、華東六省、華南二省及西南區三省等省區。生於海拔900-3000米的深山區和淺山區的落葉闊葉林中。
果實含油率20%-30%,種子含油率20%-26%。木材鬆軟,可供建築、傢俱、器具等的用材;為山地營造速生混交林和經濟林的優良樹種;花多芳香,有蜜腺,為養蜂業的蜜源資源植物;樹形優美,果實長序,結果累累,果色硃紅,形似珍珠,風吹嫋嫋,為山地、園林的觀賞樹種;果實、種子均含油。
1c. 長果山桐子(變種)圖版13:8
本變種和原變種的區別是:花梗通常比較長,長2.5-3.5釐米;成熟果實通常較大,長1.5-2釐米,直徑1.2-1.5釐米,橢圓狀長圓形或倒卵形;葉片先端通常呈尾狀。花期4-5月,果熟期10-11月。
產廣東、廣西、江西等省區。生於海拔600-1200米的淺山區闊葉林中。模式標本採自江西宜豐。
1d.福建山桐子(變種)(西南林學院學報)
本變種和原變種的區別為葉片較小,長6-7釐米,寬4-5釐米;葉柄較短,長2-3釐米。果序長8-10釐米;小枝、葉片、葉柄、果梗和果序梗均密被棕黃色柔毛。
產江西(鉛山)、福建(華安、南溪、崇安)。生於海拔900米的山地林中。模式標本採自福建華安
山桐子,別名:椅、水冬瓜、水冬桐、椅樹、椅桐、鬥霜紅,拉丁文名:Idesia polycarpa Maxim.大風子科、山桐子屬落葉喬木,樹皮淡灰色,不裂;小枝圓柱形,細而脆,黃棕色,有明顯的皮孔,冬日呈側枝長於頂枝狀態,枝條平展,近輪生,樹冠長圓形,當年生枝條紫綠色,有淡黃色的長毛;冬芽有淡褐色毛,花單性,雌雄異株或雜性,黃綠色,有芳香,花瓣缺,排列成頂生下垂的圓錐花序,花序梗有疏柔毛,果梗細小,種子紅棕色,圓形。生於海拔400-2500米的低山區的山坡、山窪等落葉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
落葉喬木, 高8-21米; 樹皮淡灰色,不裂;小枝圓柱形,細而脆,黃棕色,有 明顯的皮孔,冬日呈側枝長於頂枝狀態,枝條平展,近輪生,樹冠長圓形,當年生枝條紫綠色,有淡黃色的長毛;冬芽有淡褐色毛,有4-6片錐狀鱗片。葉薄革質或厚紙質,卵形或心狀卵形,或為寬心形,長13-16釐米,稀達20釐米,寬12-15釐米,先端漸尖或尾狀,基部通常心形,邊緣有粗的齒,齒尖有腺體,上面深綠色,光滑無毛,下面有白粉,沿脈有疏柔毛,脈腋有叢毛,基部脈腋更多,通常5基出脈,第二對脈斜升到葉片的3/5處;葉柄長6-12釐米,或更長,圓柱狀,無毛,下部有2-4個紫色、扁平腺體,基部稍膨大。花單性,雌雄異株或雜性,黃綠色,有芳香,花瓣缺,排列成頂生下垂的圓錐花序,花序梗有疏柔毛,長10-20稀(30-60-80)釐米;雄花比雌花稍大,直徑約1.2釐米;萼片3-6片,通常6片,覆瓦狀排列,長卵形,長約6毫米,寬約3毫米,有密毛;花絲絲狀,被軟毛,花葯橢圓形,基部著生,側裂,有退化子房;雌花比雄花稍小,直徑約9毫米;萼片3-6片,通常6片,卵形,長約4毫米,寬約2.5毫米,外面有密毛,內面有疏毛;子房上位,圓球形,無毛,花柱5或6,向外平展,柱頭倒卵圓形,退化雄蕊多數,花絲短或缺。漿果成熟期紫紅色,扁圓形,高(長)3-5毫米,直徑5-7毫米,寬過於長,果梗細小,長0.6-2釐米;種子紅棕 色,圓形。花期4-5月,果熟期10-11月。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400-2500米的低山區的山坡、山窪等落葉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 ,通常集中分佈於海拔900米(秦嶺以南地區)至海拔1400米(西南地區)的山地。
產甘肅南部、陝西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南部、臺灣北部和西南三省、中南二省、 華東五省、華南二省等17個省區。北韓、日本的南部也有分佈。
產於四川西部、甘肅南部、陝西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南部、臺灣北部和西南三省、中南二省、華東五省、華南二省等17個省區。北韓、日本的南部也有分佈。
山桐子 Idesia polycarpa
植物鑑別
分類學: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側膜胎座目;大風子科;山桐子屬; 山桐子。
注:山桐子的花序梗變化較大,長有的為30-80釐米,通常為10-20釐米, 有的極為粗壯。
屬下變種
1b.毛葉山桐子(變種)圖版13:6-7
本變種和原變種的區別是:葉下面有密的柔毛,無白粉而為棕灰色,脈腋無叢毛;葉柄有短毛。花序梗及花梗有密毛。成熟果實長圓球形至圓球狀,血紅色,高過於寬。垂直分佈比原變種高,通常從海拔900-2000米,海拔900米以下難見到。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產陝西、甘肅、河南三省的南部和中南區二省、華東六省、華南二省及西南區三省等省區。生於海拔900-3000米的深山區和淺山區的落葉闊葉林中。
果實含油率20%-30%,種子含油率20%-26%。木材鬆軟,可供建築、傢俱、器具等的用材;為山地營造速生混交林和經濟林的優良樹種;花多芳香,有蜜腺,為養蜂業的蜜源資源植物;樹形優美,果實長序,結果累累,果色硃紅,形似珍珠,風吹嫋嫋,為山地、園林的觀賞樹種;果實、種子均含油。
1c. 長果山桐子(變種)圖版13:8
本變種和原變種的區別是:花梗通常比較長,長2.5-3.5釐米;成熟果實通常較大,長1.5-2釐米,直徑1.2-1.5釐米,橢圓狀長圓形或倒卵形;葉片先端通常呈尾狀。花期4-5月,果熟期10-11月。
產廣東、廣西、江西等省區。生於海拔600-1200米的淺山區闊葉林中。模式標本採自江西宜豐。
1d.福建山桐子(變種)(西南林學院學報)
本變種和原變種的區別為葉片較小,長6-7釐米,寬4-5釐米;葉柄較短,長2-3釐米。果序長8-10釐米;小枝、葉片、葉柄、果梗和果序梗均密被棕黃色柔毛。
產江西(鉛山)、福建(華安、南溪、崇安)。生於海拔900米的山地林中。模式標本採自福建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