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橘子愛攝影
-
2 # 寂寂無人
《三國·蜀志·諸葛亮傳》記載:“亮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丘法,作八陣圖,禦敵時以亂石堆成石陣,按遁甲分成生、傷、休、杜、景、死、驚、開八門,變化萬端,可擋十萬精兵。
流傳的八陣圖八陣分別是:1.方陣:用來截斷敵人;2.圓陣:用來聚結隊伍;3.疏陣:用於擴大敵陣;4.數陣:密集隊伍不被分割;5.錐行陣:用於突破敵陣;6.雁行陣:發揮弩箭的威力;7.鉤行陣:隊形像彎曲的鉤子,適用於迂迴包抄;8.玄襄陣:多置旌旗、虛張聲勢。
在對敵作戰中其陣法靈活多變,大陣包小陣,大營包小營,一部分兵力擔任正面作戰,大部分兵力為預備隊,用於最後結束戰鬥。同時陣後有騎兵配合作戰,武裝襲擊敵陣,或包圍突擊的敵軍。隨著敵軍進攻的變化,陣勢也作相應變動。組成這種陣勢的小部隊,可以是單一兵種也可以是混合編制的隊伍,再加上於不同距離的作戰兵器。這樣的戰陣行動起來機動迅捷,常常使敵人始料不及。
現在,諸葛亮“八陣圖壘”據傳就在永安宮南江灘上,它長一千五百米,寬六百米,伸入江中心,有高低壘積的石塊,其中有溪流穿過。這就是傳說中的“八陣圖磊”。如今在歷經數百年的滄桑鉅變後,“八陣圖磊的遺蹟已經在江水之中了。而且大約距離江面深達四十至六十餘米。聞名於世的“八陣圖磊”就在三峽蓄水之時沉寂於江中了。但是奉節當地人也稱八陣圖有“水八陣”和“旱八陣”之說。因三峽蓄水而被淹沒的八陣圖是水八陣,而旱八陣則在杜甫寓居夔州時的草堂東兩公里處,它位於白帝城邊,地形險峻。看來今後八陣圖的痴迷者只能在溝壑縱橫的旱八陣之地回味當年的諸葛孔明瞭。
-
3 # 相思成集莫問歸期
所謂八門金鎖陣,有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而且八門金鎖陣不是死陣,是靈活運用的。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五行,八卦,都環環相扣,八門外邊那一層都是誘惑,如果入陣,都會變陣,八門全部關閉,而且兩儀四象,五行八卦都會運轉,讓你迷失方向,不知道哪一門危險所在,再結合伏曦64卦,以及玄妙得周天之卦絕對讓人迷惑其中,根據演繹來看,姜維發明了365周天變陣之法,所謂的八門都是虛設,一旦入陣,裡面的變換都跟玄妙也是古人的智慧所在!
補充一點,如果還是不明白,可以看看《風雲雄霸天下》片頭那個羅盤裡面各級運轉。或許看看羅盤也就會明白。
回覆列表
八陣是指中國古代的一種軍事陣法,目前主要存在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指八種陣形變化,一種是指九軍八陣法。沿革關於八陣的由來,在傳說中是由黃帝時代的將領風後所創,並有《握奇經》流傳後世,但應為後人偽作。據《後漢書》記載,在漢朝時的兵書中,就已有《八陣圖》。東漢車騎將軍竇憲北擊匈奴,班固為竇憲作銘文,其中有“勒以八陣”的文句。而依《魏書》記載,漢承秦制,於農隙時講武,在十月時車駕親倖於長安的水南門,會五營兵士,為八陣進退,名曰“乘之”。據《隋書》及《新唐書》在禮樂志的相關記載,此教習之法,乃是讓士兵分為兩軍,各依直陣、銳陣、曲陣、方陣、圓陣的順序變陣,取其對應的五行相剋之意。在中國古代經典兵書的《武經七書》中,亦多有提到佈陣之法,如《司馬法》和《李衛公問對》等,但《武經七書》亦多被懷疑為後人託名偽作,其內容不可盡信。三國時代著名的軍事家諸葛亮曾經推演八陣圖,並留下部分內容及三處石陣遺蹟,後來唐宋的兵家在復原推演八陣時,多采用諸葛亮的遺法,如北宋朝廷的平戎萬全陣等。其相關陣法皆記載在其北宋官方編纂的《武經總要》之中。據《宋史》記載,唐朝李靖由其叔韓擒虎傳授九軍八陣法,但因久經戰亂,武將通曉此陣法者頗多,乃將八陣改為六花陣,以迷惑敵人。八陣原為八包一的方陣,而六花陣則為六包一的圓陣。由於偽作不少,而後人又多穿鑿附會,因此目前對八陣存在有多種不同的解釋,主要則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指八種不同的陣形變化,一種則是指九軍八陣,或稱為握奇八陣。八陣變化八陣的第一種解釋即是指八種不同的陣形變化。將領依不同的軍種組成、地形、敵人,因時制宜,隨機應變,將軍隊佈置成各種不同的陣形。在河南省密縣曾出土唐朝常州刺史獨孤及所著的《風后八陣兵法圖》碑,除了八陣正圖,還包含了天覆陣、地載陣、風揚陣、雲垂陣、龍飛陣、虎翼陣、鳥翔陣、蛇蟠陣等八種陣圖。在軍事史上也可找出許多古代將領以不同陣形佈陣的資料,但依此解釋則似乎不需特定限制於八個陣形,如此反而流於形式。而有些陣形圖樣並無實際的軍事應用價值,唐代李筌便曾說:“兵猶水也,水因地以制行,兵因敵以制勝,能與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則戰陣無圖明矣!而庸將自以教習之法為戰敵之陣,不亦謬乎”。八陣亦有其他多種解釋,甚至有託附《易經》、八卦的說法,不過依唐、宋以來重視實戰的兵家意見,八陣並非如演義小說所言,有什麼通天徹地之能、鬼神莫測之機。八陣其實只是一種營壘行陣之法,是身為農耕民族的漢人為了對抗北方騎馬民族的威脅,所發展出來的平地禦敵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