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秉燭讀春秋
-
2 # 歷史壹加壹
1、雞鳴就得起來
《詩經·齊風·雞鳴》中記載:“雞既鳴矣,朝既盈矣;東方明矣,朝既昌矣。”因此而知,雞鳴即起成為了準備早朝的標準,至少在春秋時期便已形成。後來,這個時段也定為卯時(既早上5點到7點) 。在卯時,一定品職以上在中央機關供職的官員,必須參加由皇帝主持的最高會議,也就是所謂的朝會,也稱為“上朝”或“朝參”。朝會又有大朝、朔望朝、常朝之分,除了“大朝”和“朔望朝”之外,常朝是每天都要舉行的。
2、只能借光行路
上朝規定,除了一二品官員及年老者,可以騎馬或者坐轎椅外,其餘官員只能步行進宮。由於是卯時這個時辰進宮上朝,正趕上黑暗的時間,由於沒有隨從跟隨,一般只能借朝房和各宮門的餘光進宮朝見。
3、站隊也是有學問的
文武分兩班入朝,文由左掖門,武由右掖門。入內後,先於金水橋南依品級序立,候鳴鞭,各以次過橋,詣奉天門丹墀,文為左班(東班),武為右班(西班),在御道兩側相向立候,稱為“起居”。
其實,隋唐時期的官員上朝奏事都是有座位的,到了宋代,官員上朝必須站著奏事。至清朝,大臣奏事連站都不行了,也必須跪著。
4、遲到還要打屁屁
《唐律疏議·職制五》記載規定官員沒有準時上朝或者無故缺勤者,缺勤一天打二十小板,煤滿三天再加一等,滿二十五天打一百大板,滿三十五天的判刑一年。
最後再說說古時候幾品官才可以上朝?
每個朝代的規定都是不同的。
一、唐朝時期,所有的京官都是必須要參加早朝的,最低官階為九品,在《唐會要》、《儀制令》中記載:“在京文武官員職事九品以上,朔望曰朝;其文武官五品以上及監察御史、員外郎、太常博士、每日朝參”
二、宋朝因為官員較多,所以能參加朝會的人員官階都是比較高的。門下省起居郎以上,中書省起居舍人以上,尚書省侍郎以上,御史臺中丞以上,每日參見皇帝。
三、明朝規定凡京朝在職官員都可以上朝奏事,規定六品以上官員都要去早朝。
四、清朝規定:所有的親王、貝勒都是可以去早朝的。因為場地限制,後來規定了各官階站的位置,一品可以站殿內,二品站在殿門口,三品站在稍外的地方,三品以下不用參與。除了皇帝特別規定的地方督撫。
有所不足,還望諒解指出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很廣泛,自秦始皇創造了“皇帝”這個詞以來,到現在也有2200多年了。期間經歷了許多朝代的更迭,每個朝代大臣上朝的時間和制度有所不同。盛世和亂世對大臣要求又不一樣。
比如秦始皇上朝規定都早,當劉邦建立漢朝後,雖然漢承秦制,但是劉邦的“有功之臣”都是些大老粗,根本就不遵守秦時的禮儀,這些“殺雞屠狗”之輩想上朝就上朝,不想去就在家睡懶覺。即便上朝也是吊兒拉當,有的甚至在大殿小便,素質不高。
當時的大儒叔孫通知道劉邦對這種場面不滿意,於是他向劉邦建議,制定出符合大漢特色的禮儀來。當然包括上朝的規定。透過劉邦同意,叔孫通找來30名弟子,很快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宮廷禮儀。
歷朝歷代大臣上朝規定雖然不盡相同,但有個共同點,那就是要早起。唐朝詩人李商隱寫了一首《為有》的詩,詩中描寫了閨中女子抱怨丈夫早朝的事。這首詩是這樣的:【為有云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無端嫁的金龜婿,辜負香衾(qin)事早朝。】。
無獨有偶,朱元璋時,元末明初的詩人錢宰入朝侍君,他也寫了首抱怨早朝的詩:【四鼓咚咚起著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得遂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後來這事被朱元璋知道了,說,你應該把“嫌”字改成“猶”。後來老朱罷了他的官,不過錢宰因禍得福,最後頤養天年,活了98歲。那些上早朝的都年紀輕輕的死了。
據大明會典記載:早朝時,大臣必須黎明起床,大約凌晨3點,那時沒有轎車,只能以“轎”代車。早起的大臣穿過半個紫禁城,到達午門外等候。當午門城樓上的鼓敲響時,大臣就要排好隊伍;到凌晨5點左右鐘聲響起時,宮門開啟。百官依次進入,過金水橋在廣場整隊。
官員們不得隨意交頭接耳,不得上廁所。當然更不能吃零食,起來晚了拿著“煎餅果子”吃是不允許的。旁邊“紀檢部門”御史大夫盯著他們呢!誰犯了就給誰記上過錯。
當皇帝駕臨太和門或者太和殿,百官山呼“吾皇萬歲,萬萬歲”,然後行一跪三叩首。清朝則“先甩袖子後行禮。”四品以上的官員才有機會與皇上對話,大臣向皇帝報告工作,皇帝則提出問題或者做出答覆。所有這些活動大約在7點左右結束,特殊情況會延長,大臣們可沒有盒飯吃,都是餓著肚子。不過有時候也會早早下朝,電視劇上經常說“有事早報,無事退朝”就是這個意思。講真在古代做個大臣真不容易,伴君如伴虎不說,還得起早,其實皇帝更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