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師逸少
-
2 # 老牛1550574
這個問題有點難度。
第一,米南宮生於宋代距今己有近幹年,
對幹他當年的創作環境,用紙用墨等是
不得而知的。
第二,在書法練到一定的時侯,也就是
爐火純清時,創作才能得心應手,比如
晉時王右軍酒後一揮而就的《蘭亭序》
作品就有二十餘個之字不盡雷以致使唐
王李世民愛不釋手死後成了陪葬品(現存
範夲都是馮承素等了雙鉤填寫善本)。
第三,就米南宮就如何處理重複字的,並
且說出一,二,來那就是他的《德忱貼》
能找出幾個來,林,海,寺,等。都有重
字,不過歷代大家對於他的創作處理給予
很高的評價,並傳流至今。
第一個是林字看上去有點慵懶,書寫時慢
不經心,最後一個長點和君字有筆承連線
氣勢鋪張,氣勢十足。
第二,個是寺字。前者書寫硬性,後者二,
三劃連結時用下鉤承接鋒力感得到提升。
第三,海字。前者每字向右傾斜用筆飽滿
後者用筆略細每字向左傾斜,並且每字露
出堅鉤上寬下緊。很好地運用了筆技巧使
整篇作品得到氣勢連貫,相得益彰,使人
看了耳目以新,充滿精氣神。
第四,本人愚見如有不對之處,肯請業內
人士批評指正,。
)
-
3 # 麓風軒
書法創作過程中,如何避免字形與筆畫雷同,是體現一位書家高超技巧的重要方面。通常碰到的問題就是在同一幅作品之中,出現相同的漢字怎麼處理?這方面北宋著名書法家米芾的行書中有很多經典的處理方式,我總結了以下四種,供大家參考:
1、改變字形要領:同一個漢字在行書中可以有不同寫法,在出現重複字的時候使用不同寫法即可,如米芾《從天竺歸隱溪之南岡詩》中的兩個“人”字:
2、輕重對比要領:同一作品中的重複字,也可以透過筆畫的輕重、字形的清濁來進行對比,以避免雷同,如米芾《從天竺歸隱溪之南岡詩》中的兩個“溪”字:
3、簡省筆畫要領:同一作品中的重複字,可以透過適度的簡省筆畫來改變,但是不要影響閱讀,以避免雷同;如米芾《大伊尚書帖》中的“頓首”的“首”字:
4、借用草書要領:這也是一條非常使用的技巧,可以將重複字一個寫行書,一個寫草書,如米芾《從天竺歸隱溪之南岡詩》中的兩個“從”字:
-
4 # 快樂書法
米芾以行書著稱。
研究古代的經典書法,或者直接翻開王羲之,顏真卿等人的行書字典的任意一頁,任意一字,就會發現,沒有一個字是寫的相同的。不獨米芾如此。
“字字意別,勿使相同”,是王羲之《書論》的要義,也是書法家必須遵循的原則。
這裡以米芾的“數”、“行”兩個字為例,觀察比照米芾是如何處理重複字的。
我們會得出如下結論:
一、變化的形式和手段
1、錯位變化
董其昌說王羲之的字,“從無左右並頭者”。“從無”就是說,根本沒有“左右並頭”的字。我們看米芾的書法作品,會發現:米芾的字,也沒有"左右並頭者"。
2、正敧與開合變化
正敧(整字的正與敧,一邊正一邊敧),開合(上開下合,下開上合)的不同,豐富了字的姿態變化。
3、筆畫的對比變化
筆畫的粗細,曲直,長短變化,使字的結構變化更加耐人尋味。
4、字的兩邊的輕重變化
輕重變化不限於筆畫的粗細,墨色的濃淡,也是變化的因素之一。
二、變化的幅度
僅僅上述變化形式和手段,已是非常豐富;每一種變化形式和手段,都不是死的框框和套路,而是有自由把握的幅度變化。可大可小,可明確表現,也可誇張表現。這樣一來,每個字就有無數種幅度不一的變化形式和手段。
具備這樣的理念和手段,我們寫字就不可能重複,何況是米芾呢、
回覆列表
米芾在處理相同字的時在筆劃形態上會有粗細變化,筆鋒或藏或露,充分發揮了米的八面出鋒的豐富筆法!另外一點就在長形字上取橫勢,在方形字上取豎勢!在同一個字上隨著感情的書寫會流露出或靜或動的心畫之妙!
道法自然,點狀萬物。
點勢如高山之墜石,橫勢如千里之陣雲,重若崩雲,輕如蟬翼!如游龍搏浪,群鴻戲海!......
靜若處子,動若脫兔......
不獨米芾,好的書法都能體現出這些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