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戳一點
-
2 # 芳華永駐1314
《父母愛情》這部電視劇,首先劇本好,真實再現了建國初期,年輕人的婚姻、家庭的發展歷程;其次是演員好,從江德福、安傑、江德花的身上,彷彿看到了我們父母的影子,也看到了自己的童年,感覺真實、生動、親切。
老一輩人的離婚率為什麼特別低?
建國初期,婚姻還是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人和女人相親時見一面兩面,沒多久就成親入洞房了。三觀合不合?興趣愛好是否一致?生活習慣怎麼樣?性格好不好?一切無從瞭解!因此,一些夫妻先結婚後戀愛,相濡以沫的幸福了一輩子;一些夫妻水火不容,吵吵鬧鬧的打了一輩子;一些夫妻彼此嫌棄,同床異夢的湊合了一輩子。在老一輩人的觀念裡,離婚了在人前抬不起頭,寧可打掉牙咽肚裡,也不能離婚讓別人戳戳點點。總而言之,感覺老一輩人的婚姻,親情多於愛情,責任多於感情,生理需求多於精神需求,知足常樂多於追求品質。具體分析老一輩人婚姻穩定的原因:
1. 受傳統觀念束縛。自古以來,女子“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宿命論和從一而終的觀念根深蒂固,許多女人丈夫亡故多年,守寡到死也不能改嫁。舊社會男人可以三妻四妾,若不是因為女人失德或不能生育,即使讓她獨守空房,也不會輕易休妻。“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婚姻在老一輩人的心目中還很神聖。
3.女人家庭地位較低。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按照過去傳宗接代的說法,兒子傳承家族血脈,女兒是賠錢貨。嫁出去的女兒如同潑出去的水,在孃家沒啥地位。所以,女人一旦出嫁便無退路,不管日子過得是否順心都得忍著。
4.家庭負擔較重。建國初期,絕大多數家庭住的是平房,還沒有自來水。男人每天上班前、下班後及星期天休息,得買煤、買劈柴、挑水、挖菜窖、脫坯、蓋倉房……晚上上床累得倒頭就睡;女人除了看孩子、洗衣服做飯、照顧老人,抽空還要納鞋底,給一家老小做棉衣裳、做鞋、織毛衣毛褲和縫縫補補,有些人家還在院子裡養雞、餵豬,可以說是兩眼一睜、忙到熄燈。日子就在這樣的忙碌中悄然過去。
5.社交活動欠發達。那時的社交活動比較單調,報刊雜誌和收音機是瞭解國家大事和實事新聞的主要渠道,大型廣場上有時週末會有露天電影,丈夫們偶爾閒下來會與鄰居們湊在一起打打撲克。與外界接觸少,也就意味著面臨的誘惑少。可以說說知心話的,還是夫妻、父母、兄弟姐妹和三五好友。
6.對婚姻的期望值不高。男人娶妻,只要妻子能生養孩子、洗衣做飯、收拾屋子,外加照顧老人,就感覺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挺好;女人嫁漢,只要有吃有穿,年輕時靠丈夫,老了靠兒子,這樣的日子感覺很踏實。為了把一幫孩子養大,什麼情啊、愛的,就不那麼講究了。
現在的離婚率為什麼這麼高?
現在婚齡十年左右的夫妻,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是從小到大備受父母寵愛的一代。他們習慣於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凡事順風順水,很少聽到“不”字,對困難和挫折的承受力不強。一旦從戀愛的美夢中回到柴米油鹽的家庭生活,一些小夫妻難以適應,離婚率較高。
1.注重精神追求,期望值太高。八零後們受教育程度高,看了太多白馬王子和灰姑娘的電影、電視劇和文學作品,難免會不自覺的產生帶入感,渴望轟轟烈烈的愛情和完美幸福的婚姻,拒絕過平淡如水的生活。對於婚姻的態度是不將就、不湊合、不對付。
2.注重生活品質,吃不得辛苦。現在的小夫妻,成家時就房車俱備、家電齊全,存款不少、工資不低,可吃要講究、穿要名牌,不願意做飯、做家務,生了小孩父母不僅要受累帶大,還要貼上自己的養老錢。
3.注重自我感受,不懂得包容。由於從小在唯我獨尊的環境里長大,獨生子女凡事只在意自身感受,很少會換位思考、替對方著想。都想說了算,都不肯讓步,幾件小事不順心就覺得嫁錯了人、進錯了門,頭腦一熱就離了婚。
4.家庭觀念淡泊,責任感不強。女人懷孕生育是人生的一大關。可有些丈夫在妻子孕期、哺乳期,不但不好好呵護妻兒,盡到丈夫和父親的責任,反而為了滿足自己的生理需要,背叛妻子,尋找外遇,導致婚姻破裂、家庭解體,可憐的孩子小小年紀就要面對缺爹少孃的破碎家庭,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極為不力。
八十年代之前,家家戶戶孩子多、錢少,可很少有離婚的;如今的家庭孩子少、錢多,還有雙方父母在經濟上、生活上提供幫助,但離婚的卻很多。
回覆列表
婚戀觀:
愛是包容
有時候,婚姻可能真不是講理的地方,如果雙方對於某事都太較真的話,那麼雙方肯定會經常鬧矛盾,這樣兩個人很難都到最後,必須有一方能夠包容對方。
愛是付出
不只是在婚姻中,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學會多付出,因為懂得付出的人是幸福的。
愛是磨合。
兩個人磨合一輩子,卻最後都矯枉過正了,江德福變得高雅了,而安傑卻更像農村老太太了。
離婚的看法
對待離婚的態度我覺得兩個人其實沒有什麼合適不合適的問題,大家都認為合適的人可能過得並不幸福,而大家都不看好的兩個人可能過得比誰都幸福,關鍵是要會經營生活,只要有愛,一些都能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