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史小茶館
-
2 # 筆麗瑬
1.重視課本的基礎知識。一定要保證自己的學業能夠順利優秀地完成,不要覺得課本簡單,就馬虎對待。你現在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不能忘記這個使命!
2.拓展。渠道,我認為主要依靠書本,其次是網路電視,最後是社會實踐活動。
書本,尤其是名著,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能夠傳承自然是非常值得一讀的。你選擇的時候要注意選通俗類的書籍,比如《歷史是個什麼玩意》等百家講壇作者的書籍;一定不要選過難的,會超出你的認知水平,只會降低你對歷史的興趣。
網路電視,網路電視上面各式各樣的知識都有,選擇的時候注意甄別,根據課本知識拓展的資料你才進行查閱,無關的暫時不要過多地去看,防止你沉迷其中,影響學業……
社會實踐活動,其實這個應該排在最前面。但是,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中學生沒胡那樣多的時間去課外活動,只能透過書本和網路代替……有機會,還是要把握,因為實踐活動更客觀更具體,能加深對書本知識的認識。看100本描寫兵馬俑壯觀的書籍,還不如親自去現場印象更深,更讓人難以忘記……
-
3 # 西瓜簡單
學習歷史真的要看興趣,我孩子今年十歲,特愛歷史,從遠古到現代都略知一二。家裡一套《上下五千年》反覆看了n遍。四大名著中的《三國》對每個人物都十分了解。每次去書店都會抱著關於歷史和地理的書籍看個半天。 如果是為了考試,那就要用心去了解和背誦就好了。
-
4 # 邱老師青少年心理學
首先,對於一個15歲的青少年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先贊一個,歷史是當今的我們容易冷落的一門學科,當然,可能我們的數學太難了,歷史的精髓真的是需要我們仔細的研讀與體會,那麼,我發表一下我的愚見:
1、對於學校的教材,我個人看法這個是根據我們中國的教育大環境對所有人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而設定的大眾教材,這個教材在有限的內容量範圍內要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所以我俗稱為精簡版歷史,也就是相當於西遊記變成了少兒版一樣概念,我們要了解歷史,最簡單的方式莫過於課本,他是精華,但是確實量很小。
2、對於你要更進一步的學習,①我推薦你看一些歷史典籍,中華上下五千年,史記,資治通鑑這些都是中國比較好的歷史典籍,這些書可以幫助你把你自己很好的代入中國各朝代的歷史大環境去感受中國歷史文化,當然,這個僅僅是推薦的最低一個層次 ② 我更加推薦的還是你要有時間的話去中國的天南海北去旅遊 遊學是歷史的最好學習方式,當然,對於這一概念陌生的話,開啟優酷,去搜袁騰飛老師的《袁遊》,你會得到很好的詮釋,我也是感受頗深,中國的歷史文化真的需要我們的遊客駐足更多的時間去體會,而非走馬觀花。
3、話題之外,老師我還有個建議,我們的教育目前更加註重綜合素質的考察,對一個科目的深入研究還是要遵循客觀規律,比如上大學以後,現在的你不管要高考還是選擇留學,你的綜合科目成績還是第一位,童鞋,興趣固然重要,不過兼顧起來,我們會走的更好,謝謝
回覆列表
題主你好,對歷史有愛好是一件好事。
多看課外歷史書固然重要,但最關鍵的在於,養成做筆記的習慣。
如果能把剛看過的歷史類書籍做一個簡要的筆記,用自己的思路做一個總結,比如每一章大致的內容,書中記述那個時代的特徵和要點。相當於把本來作者的知識轉化成了自己的理解,哪怕有偏差也沒關係。
每本書的筆記都建議儲存,再讀到類似題材的時候,新老筆記可以對照。自己對一個時期一個時代的理解就會更豐滿更全面。
然後再針對這個時代寫一下自己的各方面的總結,和上下歷史的關聯,這樣脈絡就很清晰了。
以中國歷史為例,個人建議可以參考以下步驟:
1. 讀個人感興趣的通俗歷史作品,比如《唐朝的定居指南》《東周列國故事新編》等等。俗一點也沒關係,主要是借鑑作者思路。
2. 讀中國通史或者世界通史(例如國內的《國史大綱》錢穆《中國通史》呂思勉,國外的《劍橋插圖中國史》)。
3. 讀《24史》《資治通鑑》 等原始資料。
4. 讀歷史領域專家的著作或論文,很多原著和論文相當有價值,網上可以搜尋到。
另外,國內的24史是基礎材料,有了一定基礎之後可以提前看24史原著或者白話文版。其他現代作家的衍生作品作為參考,因為其中的傾向性比較重。不瞭解原著的話很容易被誤導。如果覺得原著枯燥吃力,那就先看看現代作家的作品,等時機合適再對比原著。國外的歷史也是同理。
看一段歷史時,可以結合地圖和相關影像資料,甚至有參考價值的電影電視,理解更快。
至於具體看哪些書這個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沒有什麼侷限,國內外的都可以考慮,以自己的興趣為先,畢竟這是愛好,不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