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轉轉品控師朝偉

    無論在小說還是電影中,身懷武林絕技的人通常都是飛簷走壁,大殺四方。但為什麼在現實的比賽中,練傳統武術的人總贏不了,甚至一招一式都變成王八拳了呢?

    現代格鬥搏擊的防守、閃躲、出拳等技巧都是眾多的訓練者在交流和競技中總結出來的。

    像巴西柔術中的裸絞 ,就是目前搏擊界公認的必殺技,而傳統武術太講究套路,平時很少用來進行實戰。

    雖然也有各門派之間過過招這種情況,但基本上都是點到為止,沒有多大的殺傷力。

    而且傳統武術的招式也太過於陳舊,像是擒拿、格擋、點穴這些動作練起來是好看。

    但在擂臺上,對手的速度是非常快,出拳踢腿,還沒等你反應過來,就已經打在身上了,你根本沒機會抓住對方的手或者腿,再慢慢施展技巧。

    所以在擂臺上的時候,練武術的人發揮不出來 ,為了保護自己亂打一通,最後不但輸了比賽,還成我們眼中的王八拳。

  • 2 # 指尖上的籃球

    真正的功夫是有的,曾經看過一個傳聞是中南海保鏢李建文和俄羅斯特種兵切磋的影片,裡面拳拳到肉,並且還有不少實戰技巧,我想,真實的功夫其實應該就是這個樣子,大家可以搜尋看看。但那種像武俠小說寫到的類似於輕功一葦渡江,日行百里,又或者九陽神功,降龍十八掌等的這些,都是作家編寫出來的,也可以說想象出來。以前的我們,那個不是看著霍元甲,黃飛鴻或者那些武俠小說長大的,一直以來我們其實都被這些神化了的所謂武功洗腦了,覺得功夫本來就應該這樣,一個打幾十個都面不紅氣不喘,甚至一掌拍過去,就倒下一大堆人,像閏芳,馬保國之類的,迎合了某些人的主觀臆測,當中不乏利益勾結關係,而造成的卻是大眾的錯覺,殊不知真正的功夫是不知經歷過多少鍛鍊和實戰才有的,而且,這種功夫並不像我們平時看到的那樣,而是實打實的硬拼,也不會有什麼好看的招式。你說像李小龍這樣的百年難得一見天賦異稟的人(當然,李小龍也是經過千錘百煉才有那樣的身體素質)真的少見。所以,真實的功夫高手其實是基本功+速度+技巧的結合!這才是真正的功夫!

  • 3 # 九囊智庫

    其實不論是傳武還是自由搏擊,最實用的拳法就是“直襬勾”,最實用的腿法也是“正踹”“側踢”“鞭腿”……傳統武術裡各種動作的變化其實也是圍繞這幾種基本拳法和腿法來的,由不同的身法和步法配合基本拳法,就是套路的一切。套路是“先達者”(師父)根據自己的“習武理念”編造的,主要是為了便於傳承……

    在實戰中,能不能把平時學到的套路拆成單獨的招數主要看習武者的熟練程度和對陣雙方的技擊水平,二者缺一不可,兩個水平接近的人打起來根本沒有使用太多招數的機會,兩個水平接近的人也會有區別,水平接近的高手和水平接近的低階運動員對打起來是不一樣的……

    “王八拳”這個詞不知道是誰發明的,我理解他的意思是“亂打亂錘”的意思。

    兩個高手之間基本上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特別是正規比賽中,沒有人想用這種方式快速消耗自己的體力,一旦無法快速取勝而又消耗了許多體力,剩下的可能就是“捱打時間”了……

    什麼情況下可以用王八拳呢?高手對低水平的人,不願意糾纏下去,一通“王八拳”把對方KO掉……

    要是兩個高手都被對方惹毛了互相用“王八拳”,那麼對不起,按照比賽規則,雙方亂打是互不得分的,這樣做觀賞性也差,會影響“形象”的……

    相對來說兩個低水平的拳手更容易互相使用“王八拳”,因為本身就“技術有限”嘛。當一方使用“王八拳”進攻的時候,他不能像高手那樣利用技術動作躲過或者找準時機“一拳KO”對方,為了不至於“被動挨打”,那就只好互相拼拳了,這時候對他來說“攻擊就是最好的防守”了……

    說到這裡大家也許就會明白一個道理,在實戰中,如果實力相當想使用過多招數是不現實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決定了速度最快的基本拳法和腿法必須是主流。因此,各位看官在觀看散打或者搏擊比賽的時候,可能很少看到電影裡的那些傳武架勢……

    至於傳武中的招數嘛,請參考邱建良的“神龍擺尾”和一龍經常使用的“轉身後擺拳”吧……

  • 4 # 福州禪武

    根據肌肉發力順序的原則,一般遵循3個原則:

    1、核心肌群先行,以穩定軀幹。

    2、大塊肌肉(大肌肉群)優先於小塊肌肉進行發力;

    3、近軀幹肌肉優先於遠軀幹肌肉進行發力。

    從這個解剖學分析,人類身體結構都是一樣的,只是各自的思想和認知不同,才會產生不同的格鬥技法。有些傳統武術已經很久沒有實戰了,失去了實戰的機會,某些招式,傳來傳去,當初的意義已經變模糊了,並且宗師在建立某個拳法時,他是依據自我的體型與功力設定,也許宗師練一米八練了十年,後來者一米六練了兩年,這其中的效果完全不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至今很多地方還保留著“不準女人上桌”的風俗,你如何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