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從生到死,我們都在和“有沒有用”這個詞打著交道、較著勁。我們所遇到的一切人和事物,都被父母、愛人、領導以及我們自己,習慣性地劃分為“有用”和“無用”兩類。
於是乎,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打上“有用”的烙印之後,在功利主義作祟下“有用”左右了我們的選擇,越來越短視和淺薄,我們透支了未來只為換取稍微滿足的當下,卻忘記了明天的夢想。有用就像一層又一層的淤泥,埋沒了青春,吞噬了夢想,慢慢迷失了自己,變成了功利主義驅使下的傀儡。我們開始覺得活著很累,人生失去了快樂,也失去了對於未來的憧憬。
在物慾橫流的當下,被“有用”裹脅的中國式教育變得越來越實用。只有分數才是唯一的動力,唯一衡量的指標——高分,高分才能上好學校、有好工作、得到好的回報,於是家長和老師想方設法砍掉了孩子枝枝蔓蔓的“無用”,心存僥倖保留著死讀書,讀死書獲取高分的唯一主幹,期昐收穫光明的未來。猶如一顆樹的成長,僅僅是一枝主幹的存在,失去了所有的枝蔓,那麼他經不起任何的風吹雨打,最終是無法成為參天大樹,最終沒有開花結果的收穫。
對於我們來說,什麼最重要?人生最重要的東西,其實大都沒有什麼大用:愛情,正義,自由,尊嚴,知識,文明,信念,願景,使命,價值觀……這些一再在灰黯時刻拯救我們、給我們以溫暖的力量和信念,對很多人來講‘沒有用’,如果人生是遠行,被金錢,名利,色慾所負累,絕對不能走得太遠。但是如果帶著夢想,信念等“無用”上路,這才是人生真正的財富,才經得起反覆的追求,值得用一生的時光去踐行,我們一定會抵達彼岸。
所以,我們要拾起哪些“無用”的東西,要讓孩子們懂得人生的快樂與意義,要讓孩子們知道,生活不僅僅是為了滿足當下的存活,更是為了期待未來的美好。如果只有當下,這僅僅是豬欄的理想而已。孩子啊!青春有大把時光,去寫詩,去遠行,去為了愛,去為了夢想,用生命去踐行。人生不僅僅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其實這世間許多“大用”,都是從那些看似無用的事體中衍生出來的,“無用”之中常常隱藏著有用的潛質。當我們功利地拒絕所謂的“無用”時,其實放棄了很多隱藏在其中的“大用”。人生如棋,不是每一步都立刻有用,但也得照常走下去。不走無用之棋,就會失去有用之局。在無用之時做些無用之事,這叫佈局,這些無用的佈局就成了我們人生的格局。當下的我們卻只沉迷於低頭行走,卻忘記了抬頭看一看星空,忘記了未來的方向。人生就像一條河流,如果只想著有用,那只是徒勞延展長度,而無用則會讓你拓展人生的寬度和深度。梁文道先生說:“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種時刻。”也正是道出此中的深意。
談及於此,不由得想起了在知乎上的一段短文,小時候背那麼多詩有什麼用?詩詞不能致富、不能賺錢、也不能出名,那我們為什麼還要背唐詩宋詞?慢慢地,我長大了。春天,看到盛開的桃花,就明白了什麼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夏天,去湖裡玩,小舟在荷葉中穿過,便知道了什麼是‘接天蓮葉無窮碧’,什麼是‘水光瀲灩晴方好’。秋天,涼風乍起,梧葉飄黃,便知道了什麼是‘老樹呈秋色’,什麼是‘苒苒物華休’。冬天,西風凜冽,天空陰沉,行人匆匆奔走,到了家裡,烤著爐子,外邊洋洋灑灑地下起了雪。便知道了什麼是‘晚來天欲雪’,什麼是‘紅泥小火爐’。約會時,知道了什麼是‘月上柳梢頭’,燈會時,知道了什麼是‘一夜魚龍舞’。愁了,就想起‘佇倚危樓風細細’,樂了,就想起‘春風得意馬蹄疾’。小時候背的那些詩詞,像是看不懂的畫面,存在心裡。有一天,遇到了某處風景、某種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詩、那句詞、那幅畫。那種感覺,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當,以至於無法用其他詞語來形容。小時候那些看似無用的行為,往往決定了我們一輩子的心胸和視野。
莊子曰:“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無用之用,方為大用。”實際上,美都是無用的。莊子所言無用,實際上是將心歸於自然的一種自然之美。不以心為形役,世間一切都自成其美。春日慢行田疇,為花開花落而去留無意;晨起看朝陽,為雲捲雲舒而榮辱不驚;你會用心靈發現,因為世界美得雲淡風輕,卻含著生命的衝動而已。摒棄一切功利的念想時,乘風而去,在天地之間自由遊弋,沒有絲毫的雜念,只是靜觀這個世界,享受著生活美好與悠長。
斷橋殘雪,青磚灰瓦,一襟晚照,憑欄對月,人間煙火,粉黛顏色……這人世間縱有千般風月,萬縷柔情,便寫下美這一字,人生無憾,亦無悔。
莊子的無用之用是大用,無用之美是大美。千年如斯,千年如是。
如果說,面對人世間的這些美好,如果我們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就像被蒙上眼睛的驢子推上了磨道,匆匆忙忙在奔走,卻不知道前進的方向在哪裡,這豈不是最大的悲哀。
從小到大,從生到死,我們都在和“有沒有用”這個詞打著交道、較著勁。我們所遇到的一切人和事物,都被父母、愛人、領導以及我們自己,習慣性地劃分為“有用”和“無用”兩類。
於是乎,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打上“有用”的烙印之後,在功利主義作祟下“有用”左右了我們的選擇,越來越短視和淺薄,我們透支了未來只為換取稍微滿足的當下,卻忘記了明天的夢想。有用就像一層又一層的淤泥,埋沒了青春,吞噬了夢想,慢慢迷失了自己,變成了功利主義驅使下的傀儡。我們開始覺得活著很累,人生失去了快樂,也失去了對於未來的憧憬。
在物慾橫流的當下,被“有用”裹脅的中國式教育變得越來越實用。只有分數才是唯一的動力,唯一衡量的指標——高分,高分才能上好學校、有好工作、得到好的回報,於是家長和老師想方設法砍掉了孩子枝枝蔓蔓的“無用”,心存僥倖保留著死讀書,讀死書獲取高分的唯一主幹,期昐收穫光明的未來。猶如一顆樹的成長,僅僅是一枝主幹的存在,失去了所有的枝蔓,那麼他經不起任何的風吹雨打,最終是無法成為參天大樹,最終沒有開花結果的收穫。
對於我們來說,什麼最重要?人生最重要的東西,其實大都沒有什麼大用:愛情,正義,自由,尊嚴,知識,文明,信念,願景,使命,價值觀……這些一再在灰黯時刻拯救我們、給我們以溫暖的力量和信念,對很多人來講‘沒有用’,如果人生是遠行,被金錢,名利,色慾所負累,絕對不能走得太遠。但是如果帶著夢想,信念等“無用”上路,這才是人生真正的財富,才經得起反覆的追求,值得用一生的時光去踐行,我們一定會抵達彼岸。
所以,我們要拾起哪些“無用”的東西,要讓孩子們懂得人生的快樂與意義,要讓孩子們知道,生活不僅僅是為了滿足當下的存活,更是為了期待未來的美好。如果只有當下,這僅僅是豬欄的理想而已。孩子啊!青春有大把時光,去寫詩,去遠行,去為了愛,去為了夢想,用生命去踐行。人生不僅僅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其實這世間許多“大用”,都是從那些看似無用的事體中衍生出來的,“無用”之中常常隱藏著有用的潛質。當我們功利地拒絕所謂的“無用”時,其實放棄了很多隱藏在其中的“大用”。人生如棋,不是每一步都立刻有用,但也得照常走下去。不走無用之棋,就會失去有用之局。在無用之時做些無用之事,這叫佈局,這些無用的佈局就成了我們人生的格局。當下的我們卻只沉迷於低頭行走,卻忘記了抬頭看一看星空,忘記了未來的方向。人生就像一條河流,如果只想著有用,那只是徒勞延展長度,而無用則會讓你拓展人生的寬度和深度。梁文道先生說:“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種時刻。”也正是道出此中的深意。
談及於此,不由得想起了在知乎上的一段短文,小時候背那麼多詩有什麼用?詩詞不能致富、不能賺錢、也不能出名,那我們為什麼還要背唐詩宋詞?慢慢地,我長大了。春天,看到盛開的桃花,就明白了什麼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夏天,去湖裡玩,小舟在荷葉中穿過,便知道了什麼是‘接天蓮葉無窮碧’,什麼是‘水光瀲灩晴方好’。秋天,涼風乍起,梧葉飄黃,便知道了什麼是‘老樹呈秋色’,什麼是‘苒苒物華休’。冬天,西風凜冽,天空陰沉,行人匆匆奔走,到了家裡,烤著爐子,外邊洋洋灑灑地下起了雪。便知道了什麼是‘晚來天欲雪’,什麼是‘紅泥小火爐’。約會時,知道了什麼是‘月上柳梢頭’,燈會時,知道了什麼是‘一夜魚龍舞’。愁了,就想起‘佇倚危樓風細細’,樂了,就想起‘春風得意馬蹄疾’。小時候背的那些詩詞,像是看不懂的畫面,存在心裡。有一天,遇到了某處風景、某種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詩、那句詞、那幅畫。那種感覺,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當,以至於無法用其他詞語來形容。小時候那些看似無用的行為,往往決定了我們一輩子的心胸和視野。
莊子曰:“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無用之用,方為大用。”實際上,美都是無用的。莊子所言無用,實際上是將心歸於自然的一種自然之美。不以心為形役,世間一切都自成其美。春日慢行田疇,為花開花落而去留無意;晨起看朝陽,為雲捲雲舒而榮辱不驚;你會用心靈發現,因為世界美得雲淡風輕,卻含著生命的衝動而已。摒棄一切功利的念想時,乘風而去,在天地之間自由遊弋,沒有絲毫的雜念,只是靜觀這個世界,享受著生活美好與悠長。
斷橋殘雪,青磚灰瓦,一襟晚照,憑欄對月,人間煙火,粉黛顏色……這人世間縱有千般風月,萬縷柔情,便寫下美這一字,人生無憾,亦無悔。
莊子的無用之用是大用,無用之美是大美。千年如斯,千年如是。
如果說,面對人世間的這些美好,如果我們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就像被蒙上眼睛的驢子推上了磨道,匆匆忙忙在奔走,卻不知道前進的方向在哪裡,這豈不是最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