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域風影
-
2 # 馬齋雜談
在當時的東亞或者中國來說應該是一支非常強大的騎兵。蒙古被清朝接連打敗後,最後投降。明朝在關外的殘留軍隊無法抵抗,因此退守山海關。不過,清朝能打進中原,還有一個很大的因素,那就是農民起義軍有效的牽制住了明朝的軍事力量,李自成進入北京後,壓迫前朝官員的行為,最終讓吳三桂投靠清朝,清朝這才得以入關。可以說清朝的入關得益於李自成和吳三桂這兩位。
雖然清朝順利入關,但是明朝也有關寧鐵騎可以抗衡,只不過殘餘部隊比較少而已。滿洲八旗在打仗時幾乎很少失利,以至於清朝統治者一致認為騎射是“建州之本”。清朝的疆域也不小,西跨蔥嶺,北據蒙古,並且能守住較長時間。清早期和俄國的戰爭也沒有失利,新疆更是長期佔有。乾隆還攻打過東南亞越南緬甸,八旗軍一直是主力,戰鬥力最強,而且戰鬥力長期不減。
-
3 # 大哥要盤嗎
這個問題回答起來很複雜。
首先要說如果拿滿清騎兵跟明朝縱向比較他不是最強的。努爾哈赤13副鎧甲起兵最終奪得天下,清人由此以為騎兵的騎射就是征服天下的利器,所以堅信應該大力發展騎射,連皇族阿哥們都要學,什麼四爺八爺十三爺不僅地位尊崇騎射的本領也很高。
但是放眼全球純靠騎射的時代早就過去了。中西方早在13世紀就不約而同的進入火器時代,明朝朱棣胖揍蒙古殘羽靠的就是騎兵裝備火器,一頓火銃齊發馬兒就嚇的不聽指揮到處亂跑,哪還能打仗?
但是很可惜,中國各朝代歷來是輪迴式交替,前朝積累的優勢或者經驗到後朝十不存二,不停的開倒車。就說火器,西方是一直在發展,滿清反而限制火器,怕他騎兵失去優勢民眾更容易造反。
所以客觀的說,滿清的騎兵縱向比不了明朝裝備了火器的騎兵,橫向又比不了西方重騎兵,並不能稱之為天下第一。
清朝騎兵絕對是中華地區最強大!
他們的核心滿洲八旗軍就不用說了,縱橫關外,就是明朝的遼東精銳,在野戰中與之對戰,往往數量佔優也不能敵。一般的明軍部隊與八旗野戰,基本上都是全軍覆沒。
而更可怕的是,當時清朝的騎兵,還不止八旗。清兵入關是滿漢蒙二十萬大軍,除了滿洲勁旅,還有兇悍的蒙古騎兵,以及大量前明降兵。
這些前明降兵,那都是身經百戰、久經沙場的明邊軍精華,和中原地區的闖軍、江南地區的南明軍,根本不是一個檔次。
舉個例子:在明朝末年,崇禎曾調部分關寧騎兵入關剿賊。當時曹文詔部一千多人,就常常追著闖軍幾萬騎兵打。也就是說,闖軍基本上都是靠人海戰術來抗擊明軍的。
闖軍的戰鬥力,連二線的明朝官軍都能輕易將他們虐出翔來。過去孫傳庭就是數千精銳,拉上地方駐軍拼湊個幾萬人,就能屢屢擊敗數十萬的闖軍。
而且,就是到了1644年,打了這麼多年仗,規模又相當龐大的闖軍,戰鬥力還是很感人!比如,寧武關之戰,幾十萬闖軍遇到周遇吉萬把孤軍,居然也能死了七萬多人。這樣的戰鬥力,遇到清軍基本上就是一場屠殺了!
然而,這些闖軍後來就成為南明主要的依靠力量了。換句話來說,南明原本的軍隊就更差了。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我們可以看看史可法守揚州!雖然他沒啥軍事才能,但是才一天功夫就被清軍破城,明軍這樣的戰力,也真的是呵呵了……
南明真正能夠與清軍打的,也就只有李定國部而已。但如果李定國的部隊在平原與清朝騎兵衝殺,那就難說了。
清朝八旗,一個牛錄實際戰兵最多隻有100人。清朝在入關之前是滿蒙八旗每二人披甲一,漢軍旗每五人披甲一。
紅牙喇就是棉甲兵,但也有白牙喇這種披三層甲的,像每個牛錄一百戰兵裡面就要有十個白牙喇、四十個紅牙喇,還有50個黑甲,這樣10個白甲屬於精銳騎兵,40個紅甲是普通騎兵,其他50個黑甲是步兵。
《內閣藏本滿文老檔》第5冊說:每牛錄百名披甲內,著以十人為白巴牙喇,著以四十甲作紅巴牙喇,黑營五十甲,攜炮十門、矛二十支,又二十人攜盾車二輛。
同時滿文老檔記載:著各固山三名遊擊,一遊擊在旗預備大炮。一位炮配馬二匹,交人(管)。從餘下人挑選可佩弓良人,佩弓。不能佩弓之人,倶令執三眼炮與鳥槍。
據史籍記載,入關前滿洲八旗共309個佐領,又半分佐領18個;蒙古佐領117個,又半分佐領5個;漢軍佐領157個,又半分佐領5個。八旗滿、蒙、漢佐領共583個,又半分佐領28個。
可以看到,到1644年,滿洲八旗真正的披甲為3.2萬人,其中騎兵1.6萬人。滿蒙漢八旗一共披甲6萬人,騎兵3萬人。這與,康熙時代,駐防北京和全國的八旗軍有戰馬86000匹,還是比較符合的。
要說是不是厲害,這些人滅亡了明朝,打敗李自成,張獻忠。打敗內外蒙古,擊敗準噶爾汗國,控制了青藏高原。舉一個例子,明末孫傳庭的精銳部隊,打農民軍幾乎是百戰百勝。非常悍勇。
但是遇到清軍的結果,孫傳庭說:敵(八旗軍)以數十騎浮渡,我兵數千皆走,如失魂魄,蹂踐死者甚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