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完璧

    這個問題看似溫馨,實則涉及了人性、親情,家庭……。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沒有比較,就不會懂得:“血永遠濃於水”是恆古不變的真理;沒有比較,就不會體會到:這個世界上最愛你的那個人,一定是媽媽。

    當我們嫁為人婦,再為人母,廚房、餐桌成了我們的領域,對於該吃什麼、怎麼吃,我們有絕對的決策權。但我們常常考慮的是:做什麼東西給孩子和老公吃,什麼食物最利於他們。住往忘了自己,也沒有誰會考慮我們的需求和感受。

    有一段時間公婆住在我家,有一次吃飯時,有一碗剩菜,婆婆不捨得倒掉,我公公把那碗剩菜重重地擺在我的面前,雖然那“呯”的一聲叩擊了我的心房,但我還是淡然一笑,把那碗剩菜均分到我和老公碗裡,老公欣然接受,可公婆的臉色不太好看……

    要知道我也是父母的心肝空貝啊……

    婚後常常會回憶起:孃家的飯桌、媽媽的飯菜、媽媽的嘮叨……

    我是六零後,童年經歷過物資匱乏的年代。那時候,口糧供應是要搭配紅薯乾的(是生紅薯直接曬乾),每次煮飯時上面要放很多紅薯幹,實在是太不好吃了。父母會盡量多吃紅薯,把大米飯留給我們。

    即使在經濟條件好了的時候,如果吃雞,媽媽只吃雞頭雞腳,硬要把雞肉留給我們吃。 媽媽非常節儉,從不捨得倒掉剩飯剩菜,但她不肯給孩子吃,認為年輕人身體很重要,總是堅持自己吃剩菜。

    在孩子們成家後,媽媽平時總是把好的東西留著,等我們回家,高高興興的做給我們吃………

    不管我們多大,在媽媽的眼裡,我們永遠是她的孩子。媽媽總想用她的羽翼護孩子周全,千叮萬囑都難以放下心來,別冷著、別餓著、別…,別…別…………

    媽媽的飯菜、媽媽的嘮叨……就是媽媽的味道。

    媽媽的味道,就是“愛的味道”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民怎樣才能確保自己的收成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