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孚鑑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各地割據勢力林立,經過多年的相互攻伐戰爭後,最終出現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曾經因為關羽鎮守的荊州被東吳所得,同時關羽本人也遭擒被殺。劉備聽聞關羽被殺,悲痛之餘又深恨東吳,因為劉備和關羽之間情深義重,於是劉備不顧大臣們的堅決反對,率大軍征討東吳。

    結果劉備在夷陵之戰中不僅慘敗,而且沒多久英雄一世的劉備也離開了人世。在劉備臨終前,曾對諸葛亮託付後事,諸葛亮也因此成了拖孤輔政大臣,諸葛亮深感劉備的知遇之恩和託孤重任,所以諸葛亮後來對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對劉禪忠心耿耿,一心要完成恢復漢室的遺願。

    而劉備在對諸葛亮託付後事的時候,看出諸葛亮對一個人很器重,但是劉備卻覺得這個人言語浮誇而言過其實,所以劉備就對諸葛亮說這個人不可大用。

    然而劉備雖然這麼說,但是後來諸葛亮還是重用了這個人,從而導致街亭大敗,而諸葛亮此次的北伐也以失敗而告終。因為治軍要嚴,所以諸葛亮雖然不願斬了這個人,但最後還是揮淚將他斬了,這個人就是馬謖,這也就是“揮淚斬馬謖”的故事。

    那劉備臨終前叮囑不可重用馬謖,但沒什麼諸葛亮不謹記劉備之言而重用馬謖呢?

    在諸葛亮內心之處,馬謖是個人才,雖然諸葛亮也曾想到劉備叮囑之言,在對重用馬謖時有所猶豫,但是他最後還是覺得馬謖是個人才。劉備雖然知人善用,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諸葛亮可能覺得劉備這次看錯了。

    所以雖然劉備在臨終前叮囑諸葛亮不可重用馬謖,但是諸葛亮最後還是重用了馬謖。直到馬謖在街亭大敗後,諸葛亮只得揮淚斬馬謖。

    一是因為重用馬謖而導致北伐失敗,二是馬謖雖然善軍計,卻少實戰,若不重用馬謖,馬謖也不會受到軍法而喪命。三是想到沒有聽從、沒有謹記劉備臨終之言。故而諸葛亮在多種複雜的的心情下揮淚斬了馬謖。

    當然諸葛亮雖然沒有聽從劉備臨終前的話,但是諸葛亮重用馬謖是為了蜀漢,是為了北伐事業,是為了恢復漢室。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心,還是深受後世推崇。只不過諸葛亮沒有想到馬謖真的會失去街亭。

  • 2 # 亮仔學史

    劉備不顧諸葛亮的勸阻,為弟關羽報仇心切,率軍親征東吳,最終被陸遜擊敗,夷陵之戰幾乎全軍覆沒,劉備逃到了白帝城,一病不起,在白帝城將國事和太子劉禪託付給了諸葛亮。

    而在白帝城託孤時,劉備特地叮囑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在劉備看來,馬謖就是一個誇誇其談、紙上談兵的無用之輩,諸葛亮既然接受了劉備的託孤,又為何違反劉備的遺詔,非要重用馬謖呢?

    馬謖是馬良的弟弟,他們弟兄五個被當時的人成為“五常”(伯常、仲常、叔常、季常、幼常),其中季常就是馬良,幼常便是馬謖。當年諸葛亮在北伐之前,決定先平定南中孟獲的叛亂。而我們所熟知的“七擒孟獲”的建議就是馬謖提出的。

    馬謖說到:“南中不毛之地,土著反覆無常,今天擊敗了他,明天他還會造反。目前我們要集中力量北伐,要想南蠻不在後方搗亂,我們應當攻心為上,攻城為下,以此才能使南蠻賓服”。

    而像魏延這種能力很強的人,雖然劉備很器重他,但諸葛亮認為他“生就反骨”,從一開始就沒打算重用魏延,至於說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雖有悖於諸葛亮一貫的謹慎態度,但如果要是馬謖提出來,我想結局可能會不一樣。

    最後一點,其實也是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那個時期的蜀漢已經面臨人才凋零,無人可用的局面。劉備的“五虎將”已經故去四位,僅剩下的趙雲年齡也偏大,並且真實的歷史上趙雲並不太被重用,也就是劉備的警衛隊長。

    而魏延則是一位能堪大用的將領,可惜諸葛亮不喜歡他,不放心把權力交給他。既然諸葛亮那麼看好馬謖,自然想重點培養他,讓他到戰場上歷練歷練。

    可惜,馬謖果不出劉備所言,剛愎自用,不聽將令,街亭的失守直接導致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敗,為了嚴肅軍紀,也為了後悔沒有聽劉備的遺言,揮淚將馬謖斬首。

    不得不說,諸葛亮雖然政治手段和才智謀略是古今罕見的奇才,但與劉備這種帝王級別的識人用人相比,他還是差了點火候。

  • 3 # 仲由子

    此時要面臨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還有沒有人可用,馬謖是不是塊料暫且不說,但此時能文能武的人已經見底。

    蜀國敗了提前結束三國局面,符合歷史走向,天下分併合,合併分這一規律。

    諸葛亮用馬謖,是因為他的個人情節原因重用此人,而此人太不爭氣太不聽話。

    三國的魅力就是總會因為一兩個人而逆轉,諸葛亮在託孤時劉備說過,如阿斗是塊料你就幫他,如果不行就廢。

    諸葛亮不論怎麼樣稱帝都是名正言順,但沒有這麼做。

    至於馬謖就當是蜀國為了天下分併合而做的一個鋪墊吧。

  • 4 # 百變影帝

    關羽失掉荊州之後,劉備傾全國之力以為關羽報仇為名,期望再次奪回荊州。沒想到在夷陵被東吳陸遜打敗,西蜀多年積攢的經濟軍事蕩然無存。劉備逃到白帝城,病篤,託孤於諸葛亮,尚書令李為副。劉備臨薨謂並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猶謂不然,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原因如下:

    第一,此時的西蜀人才凋零,關羽,張飛,黃忠,馬超已過世,趙雲雖然尚在,但年事已高。諸葛亮本身也事事親為,沒有培養下一代人才,蜀中人才已到了青黃不接的地步。

    第二,諸葛亮和馬謖雖不是父子,卻是情同父子。馬謖臨死前給諸葛亮的信中寫道:“明公視謖猶子,謖視明公猶父,願深惟殛鯀興禹之義,便平生之父不虧於此。謖雖死,無恨於黃壤也”。

    第三,馬謖有五個兄弟,在當時被稱為馬氏五常。兄弟五人,並有才名。司馬光說:“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三國志陳壽對馬謖也有一定的積極評價。

    建興六年,諸葛亮出軍向祁山,時有夙將魏延、吳壹等,論者皆言以為宜令為先鋒,基於以上原因,諸葛亮違眾拔謖,統大眾在前,與魏將張郃戰於街亭。謖違亮排程,舉動失宜,為郃所破。亮戮謖以謝眾。

  • 5 # 農夫v生活

    其實諸葛亮的用人方法同劉備是有差距的。劉備看人有他的獨特之處,並能用好人,讓人盡其才。諸葛亮則在用人上過於嚴謹了些,過於把自己的偏好喜惡用上,不善於把其人其才用在刀刃上。但其個人處事則認真負責,智謀膽識過人。因其不善於發現人才,儲備人才,並將有才之人各盡其才,致使其長期事事親為,勞累成疾也不無關係。蜀中無大將,有諸葛亮的失誤吧。

  • 6 # 更新8866

    很簡單,因為諸葛亮不是神而是一個人。

    諸葛亮本來就是一個自視甚高的人,不然也不會有三顧茅廬的事情發生。

    諸葛亮從來不覺得他比誰差,他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在劉備活著的時候劉備還能管著他,但是劉備死後,諸葛亮便處處依照自己的想法來行事,根本就不會在意其他人的說法,哪怕是劉備的遺言。

    諸葛亮不是神,他也做了很多的錯事,所以看錯了一兩個人也是情有可原。

    在識人、用人這一點上,其實劉備比諸葛亮更加厲害,只是因為諸葛亮被世人傳為智慧的化身,所以才掩蓋了劉備的光芒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FPX止步四強後,Doinb遭多名主播聯合圍攻,又是牽扯國籍,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