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政和李家寧
-
2 # 史明智190930
蜀國:諸葛亮、龐統、麋竺、孫乾、簡雍、蔣琬、費禕、董允、馬良、法正、李嚴。
諸葛亮:此人不用多說,當之無愧的蜀國第一謀士。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後來的三國。(不同意的可以找我辯論)
龐統:當時有言,臥龍、鳳雛得一就可以得天下。鳳雛就是龐統,龐統就是鳳雛,可惜死的早,但劉備能順利得到益州,此人當居首功。
法正: 此人善奇謀,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漢中之戰時,他獻計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諸葛亮曾說,若法正活著,可能就不會有後來的白帝城託孤; 陳壽也將他比作魏國的程昱和郭嘉。
剩下的謀士,在我看來,能力一般,基本上就是給諸葛亮跑跑腿,辦些小事。
東吳:周瑜,魯肅,張昭,呂蒙,陸遜,張紘,諸葛謹,顧雍,闞澤、諸葛恪
周瑜:此人了得,文武兼備,尤其是赤壁之戰,打的甚是漂亮。當初跟著孫策的時候也是南征北戰,可以說吳國之所以能成規模,他個人要佔一半的功勞。可惜的是英年早逝,否則,三國將是另一番景象。
魯肅:此人謙遜,忠厚,素行陽謀。諸葛亮和周瑜對此人都極為推崇,可見此人的厲害。不過,身處亂世,須陽謀、陰謀並行,正所謂劍走偏鋒,方能成事。
張昭:此人只說一點,孫策臨終前對孫權只說了一句話: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能與周瑜相提並論,可見此人的厲害。
呂蒙:此人幹掉了關羽。可見道行之深。
陸遜:此人一把火燒死了劉備,挽救了吳國,可見厲害。
陸抗: 與其父並稱“遜抗”,都是吳國的中流砥柱,尤其是擊退晉國名將羊祜一戰,更是了得!
諸葛恪: 其父就是吳國的謀士諸葛瑾,其叔父更是了得,就是蜀國一哥諸葛亮,而他自己從小就被稱為神童,長大後官至太傅,也是相當了不起的!
剩下幾人,也是跑腿的謀士,不談也罷!
-
3 # 叄把刀客
蜀國的謀士主要有諸葛亮、龐統、法正、糜竺、簡雍、孫乾、馬良等。
諸葛亮由於後期獨掌軍政大權,後人已經不能單純地當謀士看待了。
龐統是有真才實學的,可惜死的太早。
法正也是,用諸葛亮的話說若法孝直還在,定不會有夷陵之敗。
馬良算是諸葛亮重點培養的物件,諸葛亮入川時專門把他留給了關羽當參謀。可惜在夷陵之戰中死了。
至於國舅爺糜竺,他的功績主要是前期對劉備的經濟資助。簡雍、孫乾基本出不了什麼謀略,管理後勤而已。
其他的蔣琬、費禕、董允、郭攸之等,用諸葛亮的話說是“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先帝簡拔以遺陛下”,他們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內政上,離謀士似乎還差了那麼一點點。
吳國的人才雖然不少,其亮點卻不在謀士,而在“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這四人都是文武雙全,人中龍鳳。
周瑜,火燒赤壁一戰威震天下。
魯肅,最早提出三分天下的人。
呂蒙,白衣渡江襲取荊州。
陸遜,火燒連營大敗劉備。
東吳的人才其次就是“十二虎臣”,最後才是謀士,勉強值得一提的有張昭、諸葛瑾、張紘、顧雍、虞翻、步騭等,其中大部分人在“舌戰群儒”中扮演了路人甲的角色,不提也罷。
-
4 # 梨叔說史
蜀國的謀士,能拿出手的,只有諸葛亮、龐統、法正、黃權、馬良。嚴格來說,諸葛亮並不是一個出色的謀士,連他的隆中對,都在戰略上犯了大錯,主要是擅長陽謀,他對魏作戰敗仗多,勝仗少。龐統若是不早死,成就當在諸葛亮之上,此人是個陰謀論者,但是陰謀又用得光明正大,你說氣人不。法正,這個人,只是劉備能夠用他,也能最大地發揮他的價值,可惜死得早,要不然託孤沒有諸葛亮什麼事了。黃權很被推崇,但是他給劉備獻策較少,沒有發揮多少價值,就被迫投降了魏國。馬良是可以的,但是太年輕,否則關羽會聽從他的意見,也不會致死。
孫吳的謀士,能拿出手的,只有魯肅一人,他的江東對,並不亞於諸葛亮的隆中對。他精於陽謀,是個正人君子。可惜死的也早了些。其他的如周瑜、呂蒙、陸遜等都是將才,不能簡單地歸於謀士。
做謀士的,好像都比較短命。大概是出的主意,太損了,折了他們的福氣。
回覆列表
蜀國有哪些謀士?
諸葛亮、龐統、徐庶;黃權、法正、張松(獻圖時歸屬劉備)、李嚴、秦宓;馬良、馬謖、孫乾、簡雍、糜竺;鄧芝、李豐、蔣琬、費禕、董允、楊儀、劉巴、李恢;
東吳有哪些謀士?
東吳6大謀臣:
火燒赤壁周瑜、託孤重臣張昭、忠實忠誠魯肅、
大敗劉備陸遜、牛家族諸葛瑾、吳國一嘴張溫。
孫策死時對孫權說: 內事不決問張昭, 外事不決問周瑜 。所以 這兩個人算是 。另外張昭的哥哥張紘也很有才。 至於剩下的 無非就是: 周瑜的接班人魯肅 ,魯肅的接班人 陸遜 ,還有一個諸葛瑾 也就是諸葛亮的哥哥 他在蜀吳兩國的和平共處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