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母過於勤快,包辦孩子的事情,沒有養成勞動的習慣,更沒有體驗過勞動的樂趣
2、父母本身也懶惰,生活沒有規律,孩子沒有秩序意識,懶散成性
3、父母和孩子情感疏遠,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需求,或者感受到也置之不理。
4、父母用命令式的語氣和孩子說話,孩子用拖拉懶散表達反抗
父母沒有體察到孩子當時的情況,而是直接要求孩子去做別的事情。孩子的專注和計劃被打斷,而產生憤怒和逆反心理。
孩子一旦活幹的不理想,出現披露,就批評指責訓斥,給孩子難堪
教育的問題,看起來都是孩子的,其根源都是家長的。針對上述問題,我有以下建議給大家:
01
首先,父母停止抱怨。
停止傳遞關於家務,工作,以及勞動的負面能量。
一個做家務時唱著歌的媽媽,孩子也會被感染,即便你不叫他幹活,他都會被你吸引過來,幫你幹活。
同樣,不管父親還是母親,外面工作回來,進家門之前先把自己的負面情緒處理乾淨,回到家後給孩子一個快樂的擁抱,講一些工作上好玩的事情給孩子。
02
停止為孩子包辦任何事情。
過於勤快,包辦孩子事務的家長,都是充滿控制慾的人。覺得孩子做的什麼都看不上眼,因此什麼都自己幹,慢慢的孩子就再用不願意幹活了,也幹不了了。
這型別家長,必須要先處理的控制慾,劃清界限,把孩子的事情還給孩子,否則孩子不會改變。
從1歲開始,孩子能自己乾的活讓他們自己幹,摔倒了讓他自己爬起來,除非孩子提出請求,需要幫助,否則大人就不要替他做。
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幹,家裡的其他事情,能讓孩子乾的就讓孩子幹,他們都是很樂意去做的。
做不好的時候家長示範下,教教他們,慢慢的孩子發現自己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增加他們的掌控感和自信心。
03
父母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
樹立正面榜樣。
父母本身懶惰,生活沒有規律,孩子自然懶散,沒有秩序意識。這類父母,要想讓孩子變的勤快,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要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我們會發現只要大人稍微做出改變,孩子就會有更大的變化。
04
和孩子建立連線,增進感情。
父母和孩子感情疏遠,可能有很多原因。
譬如從小孩子被老人帶,長很大才到父母身邊,或者從小父母完全不顧孩子的感受,甚至打罵孩子,都可能導致和孩子感情疏遠。
這種情況,唯一的方式就是,放下那些期待和社會標準,蹲下來,試著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感受,和孩子建立連線,增進感情。
一旦我們和孩子的親密感和信任建立起來,他們就會在乎我們的感受和需要,我們再要求孩子幫忙,做家務,變的非常容易了。
05
尊重,平等對待孩子。
愛用命令口氣和孩子說話的家長,思想封建頑固,把自己架到父母的神壇上,放不下那點權威。
他們沒有把孩子當人看,覺得孩子小不懂事,不能和大人一樣平等對待。
這樣的家長,必須要儘快學習,更新教育知識和理念,要不然在這樣家庭里長大的孩子,孩子得不到平等對待,更得不到基本的尊重和認可,是無法接納自己的,無法成為一個獨立自信的人。
06
孩子專心做事時,不要斷然打斷。
另有些父母,不顧孩子當時正在做他們感興趣的事情,一旦想起什麼,斷然打斷孩子,要求孩子立馬去做父母需要的事情。
這種情況的家長和上一種情況非常相似,都不懂的尊重一個人,尊重孩子。
這種家庭裡的孩子,感受也是得不到尊重,不被大人看見,會異常叛逆或者自卑。
叛逆是為了宣誓人權,自卑是因為長期的不被看見,孩子自己都無法接納自己,陷入嚴重的精神內耗,深深的無力。
07
允許孩子犯錯。
孩子做錯事,很多家長控制不住的,立馬批評指正,甚至訓斥,給孩子難堪。讓孩子承擔過於嚴厲的懲罰。這樣沒有幾次,孩子為了避免麻煩,再也不願意幹活了。
這類家長,應該嚴重的反省自己。即便是成人,犯錯是常有的事情,同樣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我們不能要求孩子都去做到。
當孩子做事出錯的時候,我們應該給予理解和鼓勵,而不是批評指責。孩子做錯事情,自己會感到挫折和失落,這個時候他們需要的是理解和支援,而不是打擊和摧毀。
我們應該給孩子一個反省自己的空間,進而讓孩子內心產生改進的動力。
一旦我們動用批評指責,孩子會出於自保,立馬起來和我們對抗,進入一場家庭之間無謂的權利爭鬥,所有人都會受到傷害。
1、父母過於勤快,包辦孩子的事情,沒有養成勞動的習慣,更沒有體驗過勞動的樂趣
2、父母本身也懶惰,生活沒有規律,孩子沒有秩序意識,懶散成性
3、父母和孩子情感疏遠,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需求,或者感受到也置之不理。
4、父母用命令式的語氣和孩子說話,孩子用拖拉懶散表達反抗
父母沒有體察到孩子當時的情況,而是直接要求孩子去做別的事情。孩子的專注和計劃被打斷,而產生憤怒和逆反心理。
孩子一旦活幹的不理想,出現披露,就批評指責訓斥,給孩子難堪
教育的問題,看起來都是孩子的,其根源都是家長的。針對上述問題,我有以下建議給大家:
01
首先,父母停止抱怨。
停止傳遞關於家務,工作,以及勞動的負面能量。
一個做家務時唱著歌的媽媽,孩子也會被感染,即便你不叫他幹活,他都會被你吸引過來,幫你幹活。
同樣,不管父親還是母親,外面工作回來,進家門之前先把自己的負面情緒處理乾淨,回到家後給孩子一個快樂的擁抱,講一些工作上好玩的事情給孩子。
02
停止為孩子包辦任何事情。
過於勤快,包辦孩子事務的家長,都是充滿控制慾的人。覺得孩子做的什麼都看不上眼,因此什麼都自己幹,慢慢的孩子就再用不願意幹活了,也幹不了了。
這型別家長,必須要先處理的控制慾,劃清界限,把孩子的事情還給孩子,否則孩子不會改變。
從1歲開始,孩子能自己乾的活讓他們自己幹,摔倒了讓他自己爬起來,除非孩子提出請求,需要幫助,否則大人就不要替他做。
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幹,家裡的其他事情,能讓孩子乾的就讓孩子幹,他們都是很樂意去做的。
做不好的時候家長示範下,教教他們,慢慢的孩子發現自己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增加他們的掌控感和自信心。
03
父母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
樹立正面榜樣。
父母本身懶惰,生活沒有規律,孩子自然懶散,沒有秩序意識。這類父母,要想讓孩子變的勤快,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要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我們會發現只要大人稍微做出改變,孩子就會有更大的變化。
04
和孩子建立連線,增進感情。
父母和孩子感情疏遠,可能有很多原因。
譬如從小孩子被老人帶,長很大才到父母身邊,或者從小父母完全不顧孩子的感受,甚至打罵孩子,都可能導致和孩子感情疏遠。
這種情況,唯一的方式就是,放下那些期待和社會標準,蹲下來,試著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感受,和孩子建立連線,增進感情。
一旦我們和孩子的親密感和信任建立起來,他們就會在乎我們的感受和需要,我們再要求孩子幫忙,做家務,變的非常容易了。
05
尊重,平等對待孩子。
愛用命令口氣和孩子說話的家長,思想封建頑固,把自己架到父母的神壇上,放不下那點權威。
他們沒有把孩子當人看,覺得孩子小不懂事,不能和大人一樣平等對待。
這樣的家長,必須要儘快學習,更新教育知識和理念,要不然在這樣家庭里長大的孩子,孩子得不到平等對待,更得不到基本的尊重和認可,是無法接納自己的,無法成為一個獨立自信的人。
06
孩子專心做事時,不要斷然打斷。
另有些父母,不顧孩子當時正在做他們感興趣的事情,一旦想起什麼,斷然打斷孩子,要求孩子立馬去做父母需要的事情。
這種情況的家長和上一種情況非常相似,都不懂的尊重一個人,尊重孩子。
這種家庭裡的孩子,感受也是得不到尊重,不被大人看見,會異常叛逆或者自卑。
叛逆是為了宣誓人權,自卑是因為長期的不被看見,孩子自己都無法接納自己,陷入嚴重的精神內耗,深深的無力。
07
允許孩子犯錯。
孩子做錯事,很多家長控制不住的,立馬批評指正,甚至訓斥,給孩子難堪。讓孩子承擔過於嚴厲的懲罰。這樣沒有幾次,孩子為了避免麻煩,再也不願意幹活了。
這類家長,應該嚴重的反省自己。即便是成人,犯錯是常有的事情,同樣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我們不能要求孩子都去做到。
當孩子做事出錯的時候,我們應該給予理解和鼓勵,而不是批評指責。孩子做錯事情,自己會感到挫折和失落,這個時候他們需要的是理解和支援,而不是打擊和摧毀。
我們應該給孩子一個反省自己的空間,進而讓孩子內心產生改進的動力。
一旦我們動用批評指責,孩子會出於自保,立馬起來和我們對抗,進入一場家庭之間無謂的權利爭鬥,所有人都會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