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蒲公英追夢記

    戰國四大名將,白起和王翦是秦國的,這二人都戰功赫赫,為秦國平定天下鋪平了道路,可是同是功勳卓著的名將,白起和王翦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結局。白起被逼持劍自刎,王翦卻得以安享天年。為何會有如此結局呢?

    白起是楚國後裔,15歲就進入了軍營,因為英勇作戰得到了大將軍魏冉的重視,魏冉後來因為支援秦莊襄王上位有功,而成了秦國的丞相,白起也官至左庶長。可以說,白起的升遷和魏冉有著非常直接的關係。

    白起確實很厲害,每次率領大軍作戰都能獲得勝利,將楚國打得一蹶不振,殲滅了24萬的韓魏聯軍,還一次就坑殺趙國士兵四十多萬。可是事情的轉折發生在公元前266年,這一年魏冉被罷相,範睢當上了秦國的丞相,白起從今之後在朝中就沒有了後援。

    長平之戰中,由於範睢收取趙國的賄賂而勸說秦王暫停進攻,讓白起想要再次立功的心願功虧於潰。白起的性子從這之後他的處事方法就有所改變。當秦國再次準備進攻趙國的時候,也許白起已經看清秦國不會輕易獲勝,連續三次稱病而沒有奉旨出征,甚至還在秦軍失敗之時口出譏諷“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這就給了朝中範睢陷害他的機會,最後被秦王逼得只好持劍自刎。

    反觀王翦呢,雖然也是戰功卓著,卻極為聰明,而且對於人心的揣摩很有一套。所以他可以心狠手辣的用反間計除掉李牧,平時對同僚也給予很大方便,而且在對待秦王的態度上也是張弛有道。

    可以看到王翦在對待上司這方面,是非常有一套的。當秦王政沒有啟用王翦的計劃而讓李信率軍攻打楚國的時候,王翦敢稱病辭職,而當李信失敗,秦王又想起來王翦的時候,王翦又敢讓秦王親自來請。在強勢之後,王翦又可示弱,智慧非凡。為了消除秦王的擔憂,王翦還多次要求秦王賞賜大筆錢財,別人可以說王翦貪得無厭,可是秦王卻知道這是王翦在表明他根本無意稱王。

    而王翦在攻破楚國後又被封為了武成侯,可以說當時王翦就是秦國的軍界第一人,但是在快要統一六國的時候,王翦卻選擇了告老還鄉,功成身退。王翦可以活的那麼長久,就是因為他的進退有道。

  • 2 # 驛動的心已隨風飄遠

    飛鳥盡,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

    功成身遂,天之道。

    功高蓋主,大功告成之後,不知收斂鋒芒。

    不想辦法激流勇退。

    留著你,君王能睡的安穩覺嗎?

    只有你永睡不醒啦!

    君王的心才踏實了。

  • 3 # 知古鑑今

    白起領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為大秦帝國的崛起立下赫赫戰功,最後卻死在自己人手裡,落得個悽慘的境地。為何,我想有兩點原因:

    一、武將性格的剛毅與耿直

    戰國時期的長平之戰,白起他那一下子就坑殺了趙國四十萬的大軍,把趙國直接從一流的強國一下子踢到了二流國家的行列,再也沒有了稱霸天下的實力了。就在打完了長平之戰後,白起他本想著趁他病要他命直接一鼓作氣的拿下趙國都城邯鄲城,但是,當時的秦相他為了跟白起搶戰功,就在秦王那裡煽風點火,最後秦王下令讓白起不得不撤軍回到了秦國。

    那樣大好的機會就從白起的眼前慢慢的溜走了,白起心中非常的氣憤,於是一賭氣就回去養病去了。而到了後來秦昭王在想起來去攻打趙國的時候,趙國已經休養生息慢慢的恢復了過來,白起也是像秦昭王說現在秦國已經失去攻打趙國的戰機,所以不能出兵,白起就這樣把秦昭王給拒絕了。

    於是秦昭王就派王陵大將軍帶軍馬去攻打了邯鄲城,最後不但沒有攻打下趙國,最後秦國這邊也是損兵折將,鬧得最後損失特別的大。然後秦昭王再次的命令白起出任大將軍帶領軍隊去攻打趙國,但是這一次白起還是同樣的拒絕了。

    白起這樣做,源於武將本身驕傲的性格,但這樣做也解決不了問題,更加劇了君臣之間的隔閡,試想一下在一個公司中,你敢頂撞領導,不聽領導的指揮,那你也只能是個員工,不被重用,即使你在努力,領導對你的印象都不會很好。也因為這樣,武安君白起被貶為士兵。

    二、白起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但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

    秦王乃使人遣白起,不得留咸陽中。武安君既行,出咸陽西門十里,至杜郵。秦昭王與應侯群臣議曰:“白起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餘言。”秦王乃使使者賜之劍,自裁。武安君引劍將自剄,曰:“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阬之,是足以死。”

    白起因赫赫戰功被封為武安君,而在秦王相召時卻稱病不受召,這讓秦王很沒有面子,也讓秦王失去了威嚴,大有功高蓋主之嫌。試問哪個皇帝能容忍一個不聽指揮的將領?最無情莫過於帝王家,你把老子惹毛了,老子連兒子都敢殺。

    白起不懂進退,或者說他不懂政治,讓他最後拔劍自刎,落得個悽慘的境地。反觀和他同一時期的王翦,知進退,懂政治,下場天差地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糖尿病合併高血壓,可以吃哪些果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