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敢開鏢局的都是打手

    《德米安》是黑塞最經典的代表作,這部作品問世之後曾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雖然名為《德米安》,主人公卻是一個名為辛克萊的少年,這本書即講述了辛克萊在德米安的引導下,探尋自我、蛻變重生的故事。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對一條道路的嘗試,是一條小徑的悄然召喚。從來不曾有人完全成為他自己,儘管如此,大家還是努力去嘗試,有人懵懂,有人清醒,人人盡其所能。

    辛克萊出生於一個以上帝選民自居的和諧家庭,一個井然有序的光明世界。然而少年辛克萊卻不想止步於這個被許可的世界和父母給予的安全感。如他自己所敘述那般,“我真正感興趣的,是生命中,我為了找到自己所做的那些努力……我會更想談談自己最初體驗到的新鮮事,那些驅動我前進的事,和那些撕裂我的事。”

    在這個過程中,辛克萊結識了德米安,他成熟、審慎、堅強、隱秘、狂熱又理智、批判又質疑、有著超乎一般人的靈性和大膽,從他向辛克萊解釋該隱的記號那一刻起,他的影子就從此在辛克萊的生命中揮之不去。

    自此,第二章“該隱”、第三章“強盜”、第四章“碧翠斯”——該隱派、性慾、酗酒……來自黑暗世界的誘惑不斷出現,每一種都帶有革命性。禁忌的、黑暗的河流在暗地裡澎湃奔騰,像大多數少年一樣,辛克萊一時陷入恐懼和愧疚之中。但是,人只有在和自己本身無法相處時,才會產生畏懼不是麼。他們害怕,是因為他們從來不瞭解自己。

    附錄一段書中原文——

    “他們發現鍾愛的事物正在遠離,童年逐漸瓦解,人漸漸走向衰老,猛然發現自己身處在一個極端孤獨的冷酷異境。然而,更多人永遠停留在這處絕境上,終其一生痛苦地攀附在無可挽回的過去上,沉湎在失去的樂園——那最糟糕、可怕的夢幻中。”

    因對黑暗的恐懼所以選擇逃回群體,其實恰恰只是為了適應自己內心的恐懼。為了找到正解,重整內心世界,探尋真正屬於自己的路,辛克萊徹底告別了家人和熟悉的光明環境,開始一個人真正的、生澀的面對這個世界。

    黑塞依託德米安的形象闡述了他獨特的美學世界觀,那就是世界的二極性。黑塞曾在作品中自述:“我要用詩句、用篇章讚美世界的二極性,因為在那火花閃耀的兩極間我看到了生活的燦爛。”在《德米安》中,這種痕跡隨著故事的脈絡延續也不難尋覓。德米安教導辛克萊尊敬並珍惜整個世界,而不是隻重視人們刻意彰顯的美好與純淨,除了對上帝進行膜拜之外,也要對魔鬼致意。一如他所信奉的新上帝Abraxas,糅合了神性與魔性,懷抱光明,亦接受墮落;珍視聖潔,亦肯定慾望。

    在經歷了人生的起伏後,辛克萊終於學會接受了自己的黑暗和光明,因為它們相輔相成,不可或缺,依賴彼此的存在而塑造出立體的精神。辛克萊像是許許多多少年人的縮影,他們始學會獨立思考,有些方面早熟,有些方面又稚氣未脫。站在人生的分岔口上,彷徨迷惘,叩門深問。“上帝藉由各種途徑使人變得孤獨,好讓我們可以走向自己。”每個辛克萊都需要一個德米安,疏解他的困惑,引領著他脫離外殼、打碎蛋殼,直到他的雀鷹高昂著美麗的頭顱衝出毀滅的世界。

    在告別的時候,德米安輕輕問,“你還記得法蘭茲·克洛摩嗎?” 辛克萊的迴應是“對他眨眨眼,也露出微笑”。讀到這裡我感動的幾乎流下眼淚,千萬句誓言般的呼喊不及這輕輕的一句話和一個動作。鳳凰涅槃,浴火重生;雀鷹破殼,振翅而飛。辛克萊終於可以勇敢面對一直以來的避之不及,克服對黑暗恐懼的誘惑,也拋去了那虛無的安全感。

    那一刻,辛克萊覺悟到自己的命運,全心全意、無可動搖。德米安與辛克萊合為一體,“可當我偶爾找到鑰匙,進入自己的內心,命運的影象就隱藏在一面黑暗的鏡子裡,我只要俯身去看,便可看到自己,它已經完全像他了,他,我的朋友,我的引導者。”

    黑塞在整部作品中穿插了很多哲理性的思索,用更自由、更開放的方式剖析教義理念。同時以細膩的筆觸,將人物辛克萊的內心世界刻畫得無比豐盈,引發讀者的共鳴,畢竟,我們都曾是此間少年。解讀這本書有無數令人著迷的切入點,遺憾的是以我目前的人生境界不足以完全讀懂這本書,所以引用了大量書中原文。最後再貼上一句牧師皮斯托利斯的話,同樣是舉足輕重的出場人物——

    大部分人走的是一條簡單的路,我們走的卻是一條坎坷的路。但還是要走下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Java程式設計師跳槽如何快速全面複習面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