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通訊一小兵
-
2 # 科技NFC
運營商其實不怕這個事,從哪採購都一樣,目前我們的意思就是歐洲採購我們的,我們採購它們的,但是對於我們自己的,當然是多多益善,多乎哉不多也。
華為的作風和做法我一直贊同,即使有些人不恥或者不屑,但是起碼人家做到了,我是我,我是獨立的我,即使你們如何欺負我,但是我有我的思想和努力還有我自己的優勢,而且你不得不對我做選擇,這就是華為。
不管外面風雨變換,做好自己才是真的,你不得不選擇我,85%又何妨,因為那是我自己的土地,相反我給別人貢獻那才是悲哀。
85%還給別人15%的機會,最可怕的就是不給別人機會,而且華為做的很好了,我是包容的,它們是封閉的,你是自由的,我是被限制的,這世界不好玩。
夜晚很長,故事也很多,但希望都會延續,本來就是包容的,不然還怎麼玩。
-
3 # 追科技的風箏
電信運營商開始行動。隨著獲得5G商用牌照,三大運營商紛紛啟動大額集中採購,今年運營商5G投資額度將會劇增。近期,中國移動釋出5G一期集中採購招標書,招標金額為387億元,遠遠高於5G資本開支計劃172億元。隨著5G商用的提速,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也會大幅5G資本開支計劃,華為等電信裝置商將迎來重大利好。華為確實拔得頭籌。 在中國移動《2019年核心網支援5G NSA功能升級改造裝置集中採購單一來源採購資訊公告》中,採購了1131套裝置,華為佔比52%、位居第一,接下來是愛立信份額34%、諾基亞10%、中興通訊則4%。 中國聯通在深圳市第五代行動通訊試驗網路專案中,華為獲得50個站點採購包,中興則為30個。據統計,在小型基站採購中,華為有望獲得三大運營商50%的主裝置採購份額,中興佔比20%,剩餘30%歸愛立信和諾基亞。國內三家運營商5G網路建設中,似乎本土電信裝置商更佔優勢,但實際都是市場選擇的行為,華為佔據技術優勢,各項排名比較均衡,愛立信等國外品牌也沒有相差太大,厚此薄彼、一家獨大的情況沒有出現。不像美國排斥華為5G技術,製造壁壘。國外裝置商在搶全球市場。華為雖然在西班牙、英國等市場有所收穫,但由於美國技術禁令,海外市場受阻,與諾基亞陷入苦鬥之中。隨著中國運營商大額5G訂單增多,應該進一步鼓勵華為、中興等國內企業參與招標,同等技術優先考慮,他們的全球市場份額大了,話語權就強,重塑5G格局,提升中國技術地位,都是有益的。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
4 # 唱頭409
如果不用華為的話,價格會提高一倍。你說那三大運營商承受得起嗎?用了華為的裝置,價格降下來不說,技術等級,技術水平還超過他們國外的產品2~3年。機站還可以做得特別小。訊號又特別好。你說誰開心誰高興?
回覆列表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現在中國的三大運營商的5G整體組網的主裝置集採還沒有開始,不過不管如何,華為的5G主裝置佔比都不會高達85%。
中國的三大運營商的5G主裝置集採會以中國產裝置為主,不過就中國產裝置也不會佔到85%這麼高。現在中國的5G市場,可以提供5G主裝置的,主要是4+1家,其中是4是華為、中興、愛立信、諾基亞,後邊的1是大唐,不過現在合併了,就變成烽火了。
廣電暫且不論,因為他的通訊裝置還成不了氣候,就5G裝置的採購也遠不能和三大運營商相比。
華為、中興、諾基亞和愛立信,這四家也是全球主要的5G主裝置提供商,在國內,主要的5G集採份額將被這四家瓜分。重新回到主裝置提供商的大唐,也會獲得一部分市場份額,但是就比例而言,並不會很多。
國內的5G主裝置的份額,從現在看來,大概會在70-75%左右,不會達到85%這麼高的份額,怎麼也得給諾基亞和愛立信留一些市場份額。
目前就三大運營商的初期組網而言,會是以NSA組網為主,SA組網是目標網路。NSA組網,三大運營商初期主要會以Option 3x開始,是在現有4G網路的基礎上,升級4G的核心網,附加部分5G基站,後期會逐漸在各地建設5G核心網,向SA組網演進。
現在的4G基站的份額,就是中興和華為、諾基亞、愛立信這四家為主,所以5G主裝置也是會以這四家為主。
中國的中國產裝置的採購比例,從3G時代開始逐年提升,其實就是現在的5G基站裝置而言,中興和華為的5G裝置的效能是要超越歐洲廠家的,如果說2G/3G時代,採購中國產裝置還有一些保護中國產的意味在裡邊,現在三大運營商採購歐洲裝置商的裝置,很大程度是為了歐洲市場互換,以及未來在3GPP之中投票獲得歐洲裝置商的支援,在3GPP之中,歐洲的勢力並不可以忽視。
總而言之,現在國內三大運營商的規模性的5G主裝置集採還沒有開始,就是未來開始了,華為的額份也不會達到85%這個可怕的比例,大概會在50%左右,不過這個比例也是非常高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