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京告白
-
2 # 路不平要人鏟
說起婚姻,可以說會牽動每個人的神經。不管是未婚的男女還是已經成家的人都對婚姻有很多話想說。婚姻讓人又愛又恨,婚姻的成功與否可以說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幸福,由此可見婚姻在人們心中所處的位置有多重要!
對於一個三十歲的未婚男女,對婚姻的恐懼那是不言而喻的。對於年輕男女來說,最佳成婚年齡在22到25歲之間,如果過了25歲,就過了婚姻的最佳時段,這是在中國傳統婚姻觀念多年形成的一種共識,因為人一生最美好的階段也是在20到25歲,這個階段人的身體發育完善,正處於旺盛的青春期,身體和心理都己成熟,適合成家立業。如果一個人到了三十歲還未成婚,那一定有著這樣那樣的原因耽誤了,有的是因為事業,有的是因為經濟,還有的因為心理原因等等原因很多。到了三十歲,眼看著自己的同齡男女都已成家,孩子都有上小學的了,看著自己的同學成親友都成雙成對恩恩愛愛過日子,而自己卻還是光棍,那內心的煎熬是不用說的,只不過為了掩飾自己的窘境,嚐嚐說一些違心的話。
不管男女,到三十歲還沒結婚,內心都有對婚姻有恐懼感,對婚姻的結果不可預測而徘徊,因為婚姻雖然美好,身邊也不乏很多不幸的婚姻,常常看到或聽到親朋好友鬧離婚的事,這是讓未婚男女唯一驕傲的資本,這時候他們就會很自豪的對身邊那些曾勸他們趕快成家的人說:你看吧,結婚有什麼好,天天都在吵架,我才不要這樣的日子呢!這時候那些勸他們的人也啞口無言了。
所以,現在的離婚率逐年攀高也是造成大齡男女恐婚的一大原因。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結婚後一旦不幸福,那愛情也就死亡了。如今身邊的朋友離婚的太多太多了,所以三十歲後對婚姻的期望值都很高,從而更加害怕結婚後再離婚,所以更加恐婚。
不只是不幸的婚姻讓他們恐懼,還有個原因,那就是經濟能力薄弱也讓他們恐婚。現在的社會發展到今天,已經遠遠超出了過去幾十年對婚姻要求,在上世紀70年代以前,人們的思想還很傳統很保守,那時經濟普遍落後,家家的生活條件基本差不多,沒有太大差別,所以結婚不過是男女到了適婚年齡一道必走的人生路而已,人們沒有攀比,只要夫妻有張床,有個房就可以結婚,那時候也沒有多少彩禮,有的男人甚至只買一件新衣服,而且是那種最土的老藍布衣服就可以把女人娶回家,後來慢慢發展到要腳踏車,手錶,縫紉機這三大件才可以把女人娶回家。所以那時候對婚姻的物質要求能低,婚姻的成功率也很高,因為身邊的人都吃穿一樣,心理就沒有落差,自然就沒有攀比。可是現在發展了二三十年後,經濟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各種攀比之風越演越甚,特別是對男女相親的條件已經超出了大多數人能承受的範圍,光訂婚就要好多好多萬的彩禮錢,地區不同彩禮錢也各不相同,而且結婚時還要有城裡的房子,還要汽車,還要彩禮,一個男人光結婚就要花幾十萬,有的地方要一百多萬,這樣一種畸形的婚姻觀把絕大多數男人擋在了婚姻的門外,畢竟有錢的還是少數,很多女人看到自己的親朋好友的婚姻辦得如此風光,所以就要求自己的男友也要如此,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全中國就形成了這樣一種奇葩婚戀觀,讓很多家庭為了結婚債臺高築,苦了自己也苦了男人,實在讓人悲哀!
所以三十歲男女對婚姻的恐懼也是對金錢的恐懼,這主要是針對男人來說,收入低的男性到三十歲還沒結婚更加恐婚了,結婚不但要花費一生的積蓄,有的還要欠下一筆債務,而且結婚後馬上要面臨生孩子,而現在養育一個小孩,從出生到大學畢業的花費那也是相當驚人的,不亞於你結一次婚花的錢,再不是像世紀養個孩子那麼簡單了。
所以,社會雖然發展了,經濟條件好了,可人們最基本的人生追求卻變沒有因此而進步,反而讓人們更加迷茫,對婚姻更加恐懼,更多的人感覺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似乎要與社會脫節了。也許是我太悲觀了吧。可是如今身邊的朋友同事在談論到婚姻的話題時都好我有同樣的感受,我也不知是為什麼?誰能給我答案?
-
3 # 程小梅124
七年之癢,確實是個坎,不合有單方面跟雙方面,你自己分析一下,問題在你還是在老公,如果你老公既沒有外遇,每個月按時拿錢回家,其實你也可以降低一點對他的要求,離婚不是目的,既然都結婚了,你也不想孩子在這種環境長大,另外作為女人也不要動不動就妥協,跟老公好好談,能談得下去,可以回到剛開始認識時候的狀態,都靜下心來,想想孩子,想想兩邊父母,不要都只想著自己,組建一個家庭不容易,成為夫妻更不容易,希望對你有點幫助!
回覆列表
會,也是不會。恐婚,跟年齡沒關係,性格和成長的環境會導致的恐婚。30歲,應該不是恐婚,而是被逼婚和周圍環境影響的無奈。當你到達30歲的時候,周圍結婚早的小孩都已經五六歲了,其他的都已經結婚了,人家的話題已經從年輕的時候的工作和旅行,換成了各種的婚後吐槽和曬娃,而這些你完全沒有體會過,漸漸的就會格格不入,漸漸的就不想就會孤立自己,朋友圈會越來越小,所以30歲沒結婚的心裡會特別的孤單,沒有另一半陪伴,同時朋友也越來越少。這個才是30歲還沒結婚最害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