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強武堂
-
2 # 熊孩子平兒
什麼技術,凱夫拉還是各種硬質插板插板。後者的話喬巴姆裝甲瞭解下。凱夫拉的話,貴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舉個例子吧,阿帕奇直升機用了凱夫拉和金屬防彈板的複合裝甲,最多抗23炮,裝甲車面臨的都是單兵火箭,反坦克導彈,105以上的火炮打擊。凱夫拉表示老子扛不住這些大炸逼。
-
3 # 一頭小小毛驢
防彈衣的材料主要是陶瓷和纖維(凱夫拉或者聚乙烯),而裝甲車的主要材料是鋼材,為何防彈衣的技術不能用在裝甲車上面呢?原因如下:
1.金屬陶瓷和纖維技術複雜,造價要高於鋼板,如果將其用於裝甲車上面的話成本太高,除非是高價值的武器裝置才會用到這種技術,比如美海軍的伯克級驅逐艦
2.對於裝甲車而言,鋼板才是其最佳的選擇,均質鋼是“防禦動能武器擊穿”的最好材料之一。採用陶瓷夾層等材料製作的複合裝甲,主要是針對破甲彈射流(而非動能穿甲彈)進行防護的。同等厚度的情況下,複合裝甲對動能彈的防禦能力通常反而低於均質鋼裝甲。
3.鋼板的多次防護能力比陶瓷和纖維效果要好。在戰場上,裝甲車的靈活性肯定是不如人的,有時面對的是幾十上百發子彈的連續打擊,如果是人在第一次受到攻擊後會馬上進行遮掩,而裝甲車這麼大的目標那是躲不掉的,防彈衣的材料明顯是不具有這種效能的。
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很多裝甲車已經開始使用鋼板+防彈衣模式了,集合兩者的優勢,即外面材料採用鋼板,內襯採用防彈衣的技術,這大大減少了戰場上人員的傷亡率。不管軍事技術發展得多麼先進,我們都應該祈禱和平,千萬別生戰亂,倒黴的還是我們平民老百姓。
-
4 # 希弦軍事
首先因為軟質“防彈衣”的“凱夫拉”材質在應用之初和相當長時間都是昂貴的材質,將防護頭部、胸部的材質面積拓展到整個裝甲車,這個整體成本那是相當的高了。以及說,凱夫拉等化纖材質也是頗為“嬌貴”的,暴曬、沾水淋浴、剮蹭等等都會大幅削減其防護效能,說到底也就是成本關係。而相對來說,凱夫拉防彈服效能強化之用的硬質的“陶瓷插板”(插入防彈背心中),在坦克裝甲車輛的防護上是有應用的,是作為複合裝甲的一部分。
說回凱夫拉,因為軟質的特點,在武裝直升機、在戰鬥機、攻擊機的防護上是有應用,在機體的表面上更容易敷設,有著一定範圍上的應用。這裡要強調的是,凱夫拉在裝甲車輛的內部“裝飾”是有一定應用的,用途上提升防護,特別是防止車體裝甲板在敵方火力打擊下的“崩落”,降低反坦克彈藥的二次殺傷等…但這並意味著是防護主力。
其次來說,凱夫拉的防護效能,其特點就是“以柔克剛”,主要是針對槍彈、小口徑武器的防護,面對戰場上強火力,是不能“硬槓”,無法做到全身而退、平安無事的。特別是,如今戰場上的反坦克火力,穿甲毀傷能力不斷提升,或是聚能裝藥的破甲殺傷,或是大口徑滑膛炮的高膛壓動能穿甲,在這樣的火力下,凱夫拉的防護就吃力、頂不住了。
反觀,在坦克裝甲車輛的應用上,即便是複合裝甲也是要講究“硬”,陶瓷+鋼板的複合,乃至如爆炸反應裝甲中,應用炸藥的爆炸來抵消彈藥的殺傷動能。目前來看,面對不斷提升的反裝甲火力強度,反坦克火力向單兵的普及,裝甲車輛的防護上已不能簡單的靠堆鋼板,堆裝甲厚度的線性增加來“硬抗”了,未來更高效的紅外、迷彩塗裝上的“隱身”、車輛有著更全面的越野機動性(一定程度上對敵方火力的規避能力),以及主防護系統的應用將是幾大趨勢。
回覆列表
這要看你怎麼定義“防彈衣技術”了。陶瓷複合裝甲加強片(例如氧化鋁,碳化硼或碳化矽這些物質),以及從以凱夫拉為代表的新型合成纖維,都不能算是“防彈衣”獨有的技術。凱夫拉芳綸纖維的抗拉極限是鋼的五倍。上世紀70年代中期杜邦首先推動將凱夫拉納入美國國家司法研究所的防彈材料評估計劃。1975年Body Armor推出了全世界第一款凱夫拉防彈衣K-15,防彈材料為15層凱夫拉縴維包裹40平方英寸(約等於1平方米)的防彈鋼板。同時期軍用裝甲車輛也在推廣複合裝甲和爆炸反應裝甲。早期凱夫拉等纖維材質的成本相當高,因此限制了其在艦用裝甲和車用裝甲上的推廣。
凱夫拉真正進入軍用防彈衣領域都花費了相當長的時間,一方面是因為軍用彈藥強大的破壞力使得輕型防彈衣的概念受到懷疑,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凱夫拉的價格較高。據說到80年代中後期,美國已經有超過三分之一的警察開始裝備凱夫拉防彈衣。而美軍的PASGT防彈衣和頭盔是從1983年開始配發部隊的。作為一種軟質防彈衣,凱夫拉比較適合對付手槍彈,如果遭遇大型破片或者步槍彈,即便沒有擊穿仍然會給士兵造成致命的鈍器衝擊傷害。
這樣的材質與軍用車輛所需要的硬防護還是有些區別的。不過複合防護設計能夠比較好的結合二者的優勢,伯克級裝備了70噸的凱夫拉裝甲,主要用於防護破片。到朱姆沃爾特級1000號碳纖維的防護能力應該是相當不錯的。近年來美軍的輕型戰術車輛也開始越來越多使用聚合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