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得得得額好的一會

      小資是1990年代開始在中國大陸流行的名詞,原本為“小資產階級”的簡稱。特指向往西方物質生活,追求有時稍顯膚淺的內心體驗、物質和精神享受的年輕人,他們也用某些標誌性的消費文化符號代替真正的人文知識。一般為都市白領,受過高等教育,在社會中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在經濟上往往屬於中下層“中產階級”。  小資型文章一般語調輕盈,追求文字華麗,影象美麗,浮光掠影式對待討論的問題。對書籍音樂等多不追求理解而求知曉名稱。在一份小資必讀書單中,列出如下作品:史努比漫畫,《挪威的森林》,杜拉斯,金庸等等。  在小資一詞出現的早期,有一部分都市白領以列身小資為榮。隨著時間的過去,小資式的虛榮膚淺漸漸成為大眾警惕鄙視的物件,自稱小資的人越來越少。小資一詞在21世紀已經成為貶義。下面的這段文字可以看作小資對自身定位的描述。  小資們到底是怎樣的一群人?小資情調又是個什麼東西?什麼人被稱為小資?什麼人又自稱為小資?掀起小資們的蓋頭來,讓我們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所謂的小資首先要有個硬體水準,並不是什麼人都可以稱之為小資的。  首先大部分小資是有文化有修養的人,他們一般都受過高等教育,受過一些歐美文化的薰染(要不怎麼叫小資呢?)英文未必很棒,但口頭禪裡一定時常夾帶幾句。  其次,小資的經濟基礎在中產階級邊緣,高於普通民眾,一般工薪階層是肯定的。但也沒超過中產階級的上限,在這個邊緣的人最多。小資們未必都有車有房,但也是要住公寓,打出租的。大部分小資有比較穩定的職業和收入來源。  這是小資的硬體水準,當然僅僅有了這兩個硬體還是不能算小資,就像沒有作業系統和各種應用軟體的電腦,即使你有顆"笨死"的心也只能是裸機一臺。小資最重要的軟體就是小資所特有的品位、情趣、格調,也就是被稱之為小資情調的東西。  小資們是喜歡穿休閒服的,在非工作狀態和非正式場合,而且是品牌服裝,但很少有人會穿Adidas和NIKE那樣招搖的大眾名牌,正像《格調》那本書裡所說的,小資們認為,他們選擇的是一流品牌的二線產品,這不僅是他們的服飾標準,也是他們選擇一切生只有貧民才喜歡那樣標榜自己,小資們是有格調的,小資不是城市貧民,所以小資不選大眾名牌活用品的通用標準。既要躍升於大眾之上,又儼然與暴富分子劃清界限,限於經濟基礎,又無力追逐超一流品牌。這正是是典型的小資情調之一。小資們一般都會有些固定的喜好與習慣,有些人喜歡咖啡,有些人喜歡雞尾酒。無論是哪一種,他們的喜好通常固執而與眾不同,"我只喝那種放冰塊的苦咖啡","這種Pisa我只在一家店裡才吃",這是小資常用的句式。典型的小資要麼對星巴克、三里屯酒巴街喜愛到依戀與沉溺,要麼厭惡到不屑與不齒。都是固執與狂熱的心態,不過是兩個極端而已。  小資們是比較鍾情於藝術的。他們喜歡珍藏經典的DVD,喜歡看美片,而且只看英文原聲的,絕不看中文配音的。資深的小資則只願意談談黑澤明,說說《紅》《藍》《黑》三部曲,討論一下法國義大利的藝術片,而不屑談好萊塢。對暢銷書和大眾藝術他們是不屑一顧的,他們只談村上春樹,懷舊的會翻出梅里美和瑪雅文化。他們未必懂歌劇,但他們總愛說起《公主徹夜無眠》,他們總是站在主流與大眾的邊緣和角落裡。  小資不屑與流行為伍,在流行到來的前夜,他們是著力追捧者,在流行的巔峰到來之時,他們又成為流行的唾棄者。  小資們也要為生計奔波的,但絕不會把這些掛在嘴邊,所以小資們大多是憂鬱和含蓄的,他們本質上嚮往穩定的生活,但又經常把自己裝扮成漂泊者和流浪者。  概括起來所謂的小資情調其實就是一種固執與狂熱,邊緣與非主流,憂鬱與含蓄,並以此來標榜他們的與眾不同。  這就是小資,他可能是月光下一個憂鬱的詩人,可能是酒吧裡一個狂放的歌者,也可能是寫字樓裡一邊品咖啡一邊整理檔案的職業女性。  小資女人也就是這樣的女人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西班牙為何會失去直布羅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