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近代哲學是在西方文藝復興的大背景下產生的,文藝復興的特點有二:一是強調人重要作用,主要是理性的作用,即所謂的人文主義;二是強調科學,追求真理,謂之為科學主義。笛卡爾是西方近代哲學的鼻祖,自然將哲學的物件轉向人,研究人的理性認識能力,為科學真理提供依據。
現代人可能無法理解近代人,一般人無法理解哲學家。當今科學爆發的時代,現代科學技術成果為人類普遍運用,大家享受到科學的各種好處,不會懷疑人的認識能力,也不會懷疑人能認識到真理。十五世紀的文藝復興,近代科學剛蒙芽,處於基礎理論階段(天文、數學、物理、生物),太陽中心說、進化論等科學知識成果對神學主導的社會上層建築和宗教思想觀念衝擊很大,但以太陽或地球為中心、人是不是猴子進化來的、數學幾何等知識對人的具體生活影響也不大。哲學介面臨的問題是,一方面要科學的發展證明了人的能力,與文藝復興倡導的提升人的地位的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另一方面繼承希臘理性主義的文藝復興同時也繼承了古希臘時代哲學傳統,追問現象後的本質。因此,在承認人具有認識真理的能力之前,要弄清人是如何認識真理的,在確定科學知識是普遍真理之前(普遍必然性),要對真理的基礎和來源進行考察一番。前者決定西方近代哲學是認識論哲學,後者稱為基礎主義。
一般來講,人是一個與其它物質實體有相同的廣延性特徵(長、寬、高),因此人是一個物質實體;另一方面,人的認識又是在精神活動現象。這就導致人笛卡爾等認識論哲學家們把人分成兩個獨立實體,一是具有廣延而不能思維的物質實體,二是具有思維能力而不具有廣延性的精神實體。這就是心物二分,心物對立,在此基礎上有了誰決定誰的問題,就產生了唯物唯心主義之分。關於真理知識是來源於天賦觀念還是人的感覺經驗,又有了唯理論和經驗論之爭。這些爭論與笛卡爾的心物二元論有關,最後有了康德的調和論和黑格爾的“最高精神”哲學。
近代認識論哲學實現了傳統哲學轉向,在人的思維層面開闢了新的哲學領域,其成果也體現在認識的方法論方面,即發展了關於思維的科學邏輯學和辨證法。而對前哲學的批判和新的哲學思想體系的建立,又往往運用的是邏輯學,如康德的先天綜合判斷和後天綜合判斷的論述其實就是邏輯學的直言判斷和選言判斷的適用範圍的論證,從而證明科學領域真理是可能的。包括現代哲學家們對柏拉圖以來以主客對立為基礎的形而上學哲學(本質主義和基礎主義)的批判都主要運用邏輯分析為工具。
這就導致西方哲學很晦澀難懂,特別是中國的哲學愛好者,學得淺的受高中馬哲的影響,感覺人既是物質又是精神,誰決定誰是個問題,於是陷入了類似於“飛矢不動、白馬非馬、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爭論中,空耗時間和精力(事實上西方哲學早就不爭論這些問題了)。學得深一點的人大概是把康德和黑格爾弄明白了,進入西方現代哲學的學習者和研究者,他們不會參與討論心物二分的哲學,但長期沉浸在西方哲學體系裡,沒有自已的思想。即從近代西方哲學走出來了,但無法從西方的哲學思維整體範式跳出來。
我認為,人是一個整體,是物質和精神的辨證統一。就其人這個物件而言,人既是精神的又是物質的,是辨證統一體。但我反對分物質第一性,意識或精神第二性,也反對誰決定誰,因為這樣分就實際是把人這個統一體分割為兩個實體,成了笛卡爾主義。我沒讀過馬克思哲學原著,我認為馬克思這樣的大哲學家不會說誰第一性的問題,他不可能贊成他自已反對的東西。
哲學要成為科學就應該象科學那樣有明確的認識物件,如三角形由三條邊和三個角構成,三角形內角之和為180度。認識是關於物件的認識,知識是關於確定物件的知識,只是保證物件是確定的,才能確保獲得的知識是科學的真理。如關於三角形內角之和等於180度,直角三角形直角等於內角之和等於90度,等等。
認識一個確定物件內部構成關係時,不存在分離關係和決定關係。如幾何圖形(三角形)由角(三個)與邊(三個)構成,不能把邊與角分開看成獨立存在,也不能說邊是幾何圖的第一本質,決定角,也不能說角是幾何的第一性本質決定邊,那樣就破壞了認識物件的統一性,違反了認識物件確定性原則。為了獲得幾何物件特定方面的知識,我們可以在具體的幾何圖形作為確定物件的統一體內將內部不同構成的要素分開來加以考察,如三角形邊的關係和知識,角的關係和知識,但仍是三角形的知識。
認識論以人為確定認識物件,為了獲得方法論知識可以將人作是物質和思維兩方面構成的主體物件,將人的思維現象單獨考察,從而獲得關於思維的科學邏輯學知識,但思維知識仍是人的知識,也是關於人的真理。
所以,認識論者完全沒必要將人分兩個獨立存在的實體,也不存在誰第一性誰更本質誰更決定誰之爭論。
最後,我提出一個問題來大家思考:勞動是人的本質,勞動創造了人。正確嗎?
西方近代哲學是在西方文藝復興的大背景下產生的,文藝復興的特點有二:一是強調人重要作用,主要是理性的作用,即所謂的人文主義;二是強調科學,追求真理,謂之為科學主義。笛卡爾是西方近代哲學的鼻祖,自然將哲學的物件轉向人,研究人的理性認識能力,為科學真理提供依據。
現代人可能無法理解近代人,一般人無法理解哲學家。當今科學爆發的時代,現代科學技術成果為人類普遍運用,大家享受到科學的各種好處,不會懷疑人的認識能力,也不會懷疑人能認識到真理。十五世紀的文藝復興,近代科學剛蒙芽,處於基礎理論階段(天文、數學、物理、生物),太陽中心說、進化論等科學知識成果對神學主導的社會上層建築和宗教思想觀念衝擊很大,但以太陽或地球為中心、人是不是猴子進化來的、數學幾何等知識對人的具體生活影響也不大。哲學介面臨的問題是,一方面要科學的發展證明了人的能力,與文藝復興倡導的提升人的地位的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另一方面繼承希臘理性主義的文藝復興同時也繼承了古希臘時代哲學傳統,追問現象後的本質。因此,在承認人具有認識真理的能力之前,要弄清人是如何認識真理的,在確定科學知識是普遍真理之前(普遍必然性),要對真理的基礎和來源進行考察一番。前者決定西方近代哲學是認識論哲學,後者稱為基礎主義。
一般來講,人是一個與其它物質實體有相同的廣延性特徵(長、寬、高),因此人是一個物質實體;另一方面,人的認識又是在精神活動現象。這就導致人笛卡爾等認識論哲學家們把人分成兩個獨立實體,一是具有廣延而不能思維的物質實體,二是具有思維能力而不具有廣延性的精神實體。這就是心物二分,心物對立,在此基礎上有了誰決定誰的問題,就產生了唯物唯心主義之分。關於真理知識是來源於天賦觀念還是人的感覺經驗,又有了唯理論和經驗論之爭。這些爭論與笛卡爾的心物二元論有關,最後有了康德的調和論和黑格爾的“最高精神”哲學。
近代認識論哲學實現了傳統哲學轉向,在人的思維層面開闢了新的哲學領域,其成果也體現在認識的方法論方面,即發展了關於思維的科學邏輯學和辨證法。而對前哲學的批判和新的哲學思想體系的建立,又往往運用的是邏輯學,如康德的先天綜合判斷和後天綜合判斷的論述其實就是邏輯學的直言判斷和選言判斷的適用範圍的論證,從而證明科學領域真理是可能的。包括現代哲學家們對柏拉圖以來以主客對立為基礎的形而上學哲學(本質主義和基礎主義)的批判都主要運用邏輯分析為工具。
這就導致西方哲學很晦澀難懂,特別是中國的哲學愛好者,學得淺的受高中馬哲的影響,感覺人既是物質又是精神,誰決定誰是個問題,於是陷入了類似於“飛矢不動、白馬非馬、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爭論中,空耗時間和精力(事實上西方哲學早就不爭論這些問題了)。學得深一點的人大概是把康德和黑格爾弄明白了,進入西方現代哲學的學習者和研究者,他們不會參與討論心物二分的哲學,但長期沉浸在西方哲學體系裡,沒有自已的思想。即從近代西方哲學走出來了,但無法從西方的哲學思維整體範式跳出來。
我認為,人是一個整體,是物質和精神的辨證統一。就其人這個物件而言,人既是精神的又是物質的,是辨證統一體。但我反對分物質第一性,意識或精神第二性,也反對誰決定誰,因為這樣分就實際是把人這個統一體分割為兩個實體,成了笛卡爾主義。我沒讀過馬克思哲學原著,我認為馬克思這樣的大哲學家不會說誰第一性的問題,他不可能贊成他自已反對的東西。
哲學要成為科學就應該象科學那樣有明確的認識物件,如三角形由三條邊和三個角構成,三角形內角之和為180度。認識是關於物件的認識,知識是關於確定物件的知識,只是保證物件是確定的,才能確保獲得的知識是科學的真理。如關於三角形內角之和等於180度,直角三角形直角等於內角之和等於90度,等等。
認識一個確定物件內部構成關係時,不存在分離關係和決定關係。如幾何圖形(三角形)由角(三個)與邊(三個)構成,不能把邊與角分開看成獨立存在,也不能說邊是幾何圖的第一本質,決定角,也不能說角是幾何的第一性本質決定邊,那樣就破壞了認識物件的統一性,違反了認識物件確定性原則。為了獲得幾何物件特定方面的知識,我們可以在具體的幾何圖形作為確定物件的統一體內將內部不同構成的要素分開來加以考察,如三角形邊的關係和知識,角的關係和知識,但仍是三角形的知識。
認識論以人為確定認識物件,為了獲得方法論知識可以將人作是物質和思維兩方面構成的主體物件,將人的思維現象單獨考察,從而獲得關於思維的科學邏輯學知識,但思維知識仍是人的知識,也是關於人的真理。
所以,認識論者完全沒必要將人分兩個獨立存在的實體,也不存在誰第一性誰更本質誰更決定誰之爭論。
最後,我提出一個問題來大家思考:勞動是人的本質,勞動創造了人。正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