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路之問
-
2 # 朱八戒CC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一生專注於教學和推行政治主張,述而不作。孔子的思想學說主要體現在四書五經之中,四書是他的弟子及再傳弟子共同完成。五經是孔子周遊列國之後,與弟子共同編寫而成。四書五經可以看成是孔子的代表作,但也凝集著他的弟子與再傳弟子共同的心血與智慧。
巜論語》是孔子的弟子根據他生前與弟子的提問與回答,進行全面的彙集整理而成。這是儒家經典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收集了孔子思想所有的精華,在後來兩千多年封建社會作為主體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半部論語治天下就是最好的證明。孔門一統傳承於曾子,曾子繼承孔子的思想學說並加以完善寫出《大學》,“在於明明德,在於止善”。曾子傳道於子思,子思的聰慧過人又有祖父孔子的隔代遺傳,將儒家學派推向嶄新的一面,他寫的《中庸》有著儒家最深的哲理和最大的智慧。子思的思想學說對孟子的影響最大,有著思孟學派之稱。孟子是儒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僅次於孔子被封為“亞聖”。孟子的《孟子》是四書之一,同為儒家經典著作。
孔子十四年的周遊列國,收集了西周以來的各種詩歌,對周禮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他接觸周易而痴迷,他聞韶樂而三個月不知肉味,他對西周以來的歷史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孔子68歲迴歸魯國之後,與弟子共同修訂六經,《詩》、《書》、《禮》、巜易》、《樂》、《春秋》。《樂》已失傳,後來只存在四書五經。
孔子提倡的教育首開中國歷史上私學教育的先例,打破當時貴族壟斷教育的局面。教育面前人人平等,讓所有的平民百姓及其子弟都能接受教育。孔子的有教無類,最為先進最有積極意義,開啟明智,教育後代。
孔子因材施教,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各類不同的弟子給予不同的教育方式,讓品學兼優的帶動相對差一點的,讓學業一般的更加努力,儘快趕上優秀的弟子。正是他的教育方式與眾不同,從而有著三千弟子,七十二賢能,孔門十哲。桃李滿天下,鴻儒碩學,儒生意氣。
孔子的教育思想重在仁義道德的仁者愛人,重在教育人的為人處世。他以積極入世的精神啟發人的勵志創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他以仁義禮智信規範人的言行舉止,讓民眾有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國情懷。孔子注重德治仁政,讓老百姓更好地休養生息,安居樂業,獨善其身,兼濟天下。
孔子的教育是為著國家的長治久安,是為著社會的穩定發展,是為著天下的蒼生百姓。
回覆列表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春秋末期魯華人(今山東曲阜),儒教的主要創始人。
他三十歲左右,開始辦私學。五十歲時,在魯國從政。後因官場不順,又棄官從教,率弟子周遊列國,走到哪兒,私學就辦到哪兒,返回魯國時,已68歲。從此,專門講學和整理古代文獻,直到逝世。
孔子一生的成就,一是辦私學,任教四十餘年,培養了大批學子,號稱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二是作《春秋》、編輯古藉。其代表作是《論語》和《春秋》。《論語》是孔子與弟子的語錄集,由弟子編寫而成。《春秋》是魯國編年史,由孔子修訂而成。孔子一生述而不作,《論語》是孔子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的儒教經典,是中國封建社會傳統文化中,長期佔統治地位的核心。因為他的政治思想和教育理念,符合了封建王朝統治的需要,在孔子死後,從魯哀公封孔子為“尼父”起,除秦始皇焚書坑儒外,受到了歷代封建王朝的推崇和追封,漢平帝褒孔子為成宣尼公,唐太宗封其為先聖,宋真宗封其為玄聖文宣王,元成宗封其為大成至聖文宣王,明世宗封其為至聖先師。最嚇人的,是清順治一口氣念不完的封號:大成至聖文宣先師。紀念孔子的文廟,更是遍佈全國各地。孔老夫子有生之年,曾被人譏諷為“累累若喪家之犬”,大概做夢也想不到,死後卻獲如此殊榮,孔子在天之靈如若有知,定當感激涕零。
孔子的教育思想特色,主要體現在人的思想品德教育上,重在德育教育。
在治國理政上,孔子認為道德教育,是立國之本,“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
在育人上,他首次提出:“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認為人生下來,人性是相近的;而習慣、行為品德卻各不相同,是後天受到的教育不同而形成的。他致力於以培養完善的人格,為教育的首要目的。
孔子竭力主張“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開創了平民教育的先河。
禮、樂、射、御、書、數“六藝”,是孔子教學的主要科目;《詩》、《書》、《禮》、《樂》、《易》、《春秋》“六書”,是其基本教材。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
宋朝朱熹的《朱子語類》中有句話,叫做“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這句話是誰說的,評價是不是誇大其詞,我們暫且不論,起碼,孔子創立的儒教思想文化,無疑是中國封建社會傳統文化的核心,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其既有封建文化的糟粕,也有傳統文化的精華。科學的態度,是汲取其精華,剔除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