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G小生
-
2 # 薄荷娛樂資訊
《美國風情畫》是由盧卡斯導演的小成本喜劇電影。電影上映後備受推崇,並且創造了票房奇蹟,僅僅投資75萬美元,卻獲得了1.15億美元!獲得大量的好評!
在我看來。一部成功的商業電影就是看回報比,對於投資人來說只要回報大於投資那就是成功的!
《美國風情畫》是由盧卡斯導演的小成本喜劇電影。電影上映後備受推崇,並且創造了票房奇蹟,僅僅投資75萬美元,卻獲得了1.15億美元!獲得大量的好評!
在我看來。一部成功的商業電影就是看回報比,對於投資人來說只要回報大於投資那就是成功的!
今天看竟然睡著了,也許是我累了。
天吶,這部電影,看完之後滿腦子都是黃色的車子和各色車子上的油漆反光。
不能說它不好,也不能說很好。
不過,就製作的七十年代而言,很優秀了。
票房高卻不是很好的商業電影,那就意味著它不完全是商業電影。
因為一部票房高的商業電影,必然是一部好的商業電影。
我想,除了它的商業特性以外,還有藝術電影的影子在。它的個性化比較強。
首先說說它為什麼具有商業特性。
七十年代的美國急需從經濟的低迷和戰爭動物陰霾中走出來,人們大概寧願一醉方休也不要再承受那種心理上的折磨。
如果是一部個人化的藝術電影,它大概會更內斂一些,會更多地展示社會的陰暗面,藉以批判現實,抒發情感。
可是《美國風情畫》沒有,它展現的是整個國家最鮮活的人群最鮮活的夜生活。
還記得各色車子上油漆的反光,放佛在告訴所有人,我們的日子欣欣向榮很有質感。
快餐店成為地標性的地點,是眾多小夥子小妞的聚集地,一切都顯得平淡卻又活潑,夜已深,卻沒有人甘心就這樣平淡地睡去,不得不去找點樂子找點刺激。
影片的娛樂因素是它的商業特性。
只有在商業電影裡,娛樂才能做真正的自己。否則,它總得承擔些反映反諷現實的作用。
其次,就是非商業特性。
雖然,銀幕上充滿了青春期的荷爾蒙,但是隻要看過的人都能感受到一些淡淡的憂傷。
他們充滿希望,擁有青春的活力,但也是一群對未來一無所知,不知何去何從的少年,他們真正的人生還未拉開序幕。
所以,在娛樂背後的迷茫與對未知的恐懼,其實是導演喬治·盧卡斯的個人想要抒發的情感。
一部分是他對過去青春時代的懷念,一部分是現下的迷茫和恐懼的表達。
不過,未來如何這種問題是無解,是一個傻問題,沒人知道,除非穿越。
所以,科特最終都沒有與金髮女郎見上面,但他還是想通了。
有時候,有些事情不是因為你沒有決斷而猶豫,而是你有了決斷,但又害怕因此而來的代價自己承受不起。
恐懼每個人都有,但是它是無窮盡的,只有接近它進入它穿透它才能獲得答案。
所以,科特踏上了求學之路,那是他想要的,雖然不知前路何許,但想要已經足夠前往,其他的事就交給未知。
其實,科特的整個思想變化的過程和喬治·盧卡斯拍這部電影的曲折很像。
喬治·盧卡斯帶著提綱被多家大電影公司拒絕投資,直到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願意擔當製做人。但經費有限時間緊張,一切都要在極短的時間內作決定。
科特也是,在臨行的前夜還在猶豫的他,必須在早晨做出決定,而這決定將會是轉折性的。特別是若隱若現的金髮女郎,她的縹緲和神秘,她的迷人和虛幻,都是個人化的抒情表達,是詩化的電影語言,與露骨娛樂至死的商業電影還是有大差別的。
把商業電影等同於票房高,也不是沒有道理的,畢竟商業電影為了圈錢可沒少研究觀眾的喜好,它追求的本就是票房,自然更容易得到票房。
但是票房也並非這一個因素決定。
從長遠來看,純商業電影只能在平均票房上相對吃香,但不可能成為最成功的票房電影。
對於票房來說,口碑和時機也是相當重要的。
《美國風情畫》一來符合七八十年代人們懷念越戰前美好平淡的日子,一來在暑期檔上映,正好遇上一大波度假的年輕人。
在主觀上並非絕對的商業電影,但是又具有一定的商業特性。
其實,商業也好票房也罷,只有真正讀懂觀眾,才能拍出好電影。
商業片是一錘子買賣,現在的市場也正在走向疲軟,人們開始討厭那種肉慾橫流炫富幻想不切實際的錢味濃厚的電影。
這一點我們從中國產電影的票房裡可以看出。
“囧”系列的一蹶不振,和“藥神”“好戲”的異軍突起,隨著觀眾認知水準的提高,越來越希望看到更有質感和現實感的電影。
《美國風情畫》的成功讓我想起了,費穆先生的《小城之春》,他們的誕生和爆火實在太相似了。
他們都不是噱頭吸睛的商業電影,都是在短時間內倉促拍就,但卻取得了意料之外的好成績。
所以,有時事情也不完全按照慣例來,真正重要的是有沒有打動人心的核心,電影有沒有關注社會和社會中的人。
商業片看中的是人的慾望,而真正的口碑電影,都或多或少關注的是人的困惑與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