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視角一線
-
2 # 歷史知事
南韓為何要把首都遷到12萬人口的小城市世宗?為何成了爛尾工程?
當今世界不少國家都有遷都的規劃,遠的有巴西從里約熱內盧遷都巴西利亞,近的有緬甸從仰光遷都內比都。不少國家為了長遠發展想要遷都,但是往往又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掣肘,要麼遷都無法成功,要麼遷都之後遇上各種問題。
目前,世界上還在把全國最大城市當成首都的國家,已經不多了。
澳洲建國,悉尼和墨爾本互不相讓,最終選了中間地帶堪培拉當首都。
就連德國,如今也打算把首都從波昂遷到柏林。
世界主要國家中,英國、法國、俄羅斯、印度都是在特大城市中定都,問題都不小。最典型的是莫斯科,世界上最地廣人稀的國家卻有一個世界上最擁堵的城市,普京上班,都只能開著直升機去。
南韓1948年成立,定都漢城,結果不幾年就被抗美援朝志願軍佔領。所以,南韓一直就想遷都。
最早提出遷都建議的,是南韓軍人總統朴正熙,就是朴槿惠的父親。
朴正熙的想法很簡單,漢城距離三八線太近了。三八線那邊丟過來一個導彈,不管是打得準或者打的不準,對漢城來說都是不能承受之重。
不過,當時南韓不富裕,就暫時沒有考慮遷都問題。
南韓首都再加上幾個衛星城,集中了全國半數的人口和七成的經濟力量。這對於其他地區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同時漢城內部,也出現了人口密集、地價飛漲、交通擁擠、環境汙染等城市化惡象。
所以,現在很多南韓遷都論的持有者,相當多的人打出瞭解決城市病,促進南北方共同發展的議題。
最早把這種想法付諸實施的,是2002年競選總統的盧武鉉。
盧武鉉的競選口號中,就有遷都的內容,因此獲得了中部地區選民的支援。
但是,盧武鉉的政治地位,南韓總統的一貫的倒黴屬性,註定了這場遷都很難實行下去。
南韓國會於2003年底通過《新行政首都特別法》,決定將南韓行政首都從首爾南遷至南韓中部地區。2004年南韓政府正式將首都設在忠清南道的燕歧郡與公州市的交界處,新城市被命名為世宗市,新首都距離首爾120公里。
營建新首都,意味著大量的財政撥款,大量的金融貸款支援,到時候,世宗市會是怎樣的政治經濟格局,恐怕這是南韓各方面無法確定的。
願意面對不確定性的,始終是平民百姓,因為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了。而最不願意面對不確定性的,是大財團、大官僚,離開首爾,意味著原有的政治和經濟紐帶就此切斷,南韓財團恐怕再也無法控制南韓政壇大局。
而盧武鉉,一直就以平民總統自居,反對財閥是他的主要政治訴求。也正因如此,盧武鉉在任5年期間,一直受到來自於財閥的各種打擊,有糖衣炮彈,也有明槍暗箭。盧武鉉卸任後,李明博指示的檢察官一再騷擾,最終不堪其辱跳崖自盡。
盧武鉉的反對者,李明博和朴槿惠兩任總統,都是堅決戰爭財閥這邊,遷都的事情,就暫時擱置了。
2010年,南韓總理鄭雲燦公佈《世宗市建設規劃修正案》,連盧武鉉退而求其次的"行政城市"目標也廢除了。到此為止,世宗的建設基本上成了爛尾工程。
如今,盧武鉉的好朋友文在寅在位,也不再提遷都問題了。因為,比遷都更重要的是,如何解決好財閥問題,讓南韓實現可持續增長。
如果把已經遷到世宗的國家機關遷回首爾,意味著最近十幾年的努力就白費了,意味著世宗城會變成一座死城。所以,南韓歷屆總統不敢這樣說這樣做,中部地區的選民會拉他們下馬。
如果繼續向世宗遷移,南韓的財閥也不同意。沒有錢,世宗市就建不起來。沒有政策,企業和高校不願意往那邊搬遷。最終結果是,世宗居住的全是公務員,一到週末,他們就回到了首爾。
-
3 # 汗青正浩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起,南韓經濟高速發展,從1962年到1996年的短短三十幾年時間,南韓國民生產總值翻了120多倍,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漢江奇蹟”。
這個人口僅有5100萬的國家,卻用全國之力營造了一個兩千萬級的超大規模城市——首爾。
首先,首爾的地理位置太差,距離與北韓停戰的邊界“三八線”實在是太近了。
朝韓關係一直以來都是劍拔弩張,隨時都有開戰的趨勢。而一旦開戰,首爾就將置於北韓幾千萬門火炮的炮口之下。
這將相當於南韓千萬民眾天天都在捧著炸彈睡覺,不論是誰,都不會睡得安心。
首爾面積僅佔南韓總面積0.6%,卻有兩千多萬人生活,人口密度甚至已經超過世界知名的大城市東京、倫敦了,所造成的交通擁堵,高昂房價,環境汙染,讓首爾的老百姓生活得苦不堪言,他們需要官方拿出可行性的方案緩解這些問題。
最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讓南韓中部地區的老百姓怨言很多。
在北部的首爾地區以及南部的釜山地區,經濟發展得都很不錯,而中部地區的人民生活則相對貧困,經濟落後導致地區人口少,就產生了大片的荒地。
南韓本來面積就不大,如此大規模的荒廢土地可謂極大的浪費。如果好好開發,那麼南韓農牧業產品全部依賴進口的局面也將會得以改變,中部地區經濟將會得到發展。
盧武鉉能夠贏得2002年的總統選舉,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他覺察到了南韓民眾心中對於遷都的渴望。
生活於南韓中部的忠清道和江原道的選民聽說盧武鉉有意把首都遷到中部地區,都排著隊去給盧武鉉投票,畢竟,從貧困落後地區到首都百姓,這一變化會讓中部地區的居民生活發生本質性的變化。
“世宗”是南韓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君主,是促進北韓半島南北交往的開明之君,盧武鉉上臺之時,巨集圖大志,渴望在自己的任內完成朝韓之間關係的緩和,取名“世宗”,正是盧武鉉心頭對於南北之間和平統一的渴望。
另外,世宗這座城市具有著很多的地理優勢,多條河流經過,可以為新城市提供充足的水源和便捷的交通,並且這裡與北韓相距150多公里,算是安全了不少。
盧武鉉還有著一個深埋於心裡的想法,就是將首都搬到世宗,可以很大限度地削弱財閥的勢力,三星等南韓財閥的大本營都在首爾,盧武鉉想要讓南韓政府脫離財閥掌控,就必須離開首爾,所以遷都世宗,盧武鉉勢在必行。
南韓憲法法院最終判決盧武鉉的遷都計劃違反憲法,應該立即停止。
這一停止遷都,南韓中部地區的老百姓又不幹了,都已經商量得好好的,把地賣給南韓政府,自己就要成為新首都的居民了,這轉眼之間就不做數了,怎麼能行?
最終,無奈之下的南韓政府重新頒佈特別法,將世宗定為行政中心城市,負責分擔南韓首都的部分政治職能,才算平息了南韓中部老百姓心中的怒火。而遷都計劃也算是終於有了點眉目。
到目前為止,南韓除總統、國會和國防部以外,全部的政府機構已經遷往了世宗,而現任總統文在寅也提出了將世宗建設成為智慧型城市的目標,但願南韓能夠儘快解決遷都的問題。
-
4 # 史頌
提起南韓大家最先想到的是哪個城市?應該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會最先想到首爾吧,沒錯,首爾可以說是最能代表南韓的城市,而且首爾一直以來發展的也特別好,甚至一躍成為了世界第四大城市。
首爾發展得如此之好卻也是有弊端的,因為首爾差不多集中了南韓近一半的人口及產業,而且還不能帶動周邊產業的發展,這樣一來就導致了南韓各地區的發展嚴重不平衡。首爾固然很好但也不能把所有的資源都集中在此,只有各地區均衡發展才更有利於國家的發展,出於多方面的考量南韓決定進行遷都,那遷都的原因具體是什麼?選中世宗作為新的首都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首先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南韓之所以遷都的原因,第一就是因為之前提到的,首爾集中了南韓一半的人口及產業。如果這時候北韓要是向首爾發射一顆炮彈的話那對於南韓的打擊可以說是致命性的,一旦首爾遭到了攻擊且陷入癱瘓就相當於動了南韓的根基。而且首爾和北韓離得又很近,所以發生這種攻擊性事件的可能性國家不能不考慮。這時候要做的就是把首爾的人口和產業分散到其他的城市,這樣一來就算北韓攻擊首爾那麼南韓也不至於舉國動盪,看來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在此處也是適用的。
再有就是首爾雖然自己發展得特別好但是它不能夠帶動周邊其他城市的發展,所以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南韓各城市發展嚴重不平衡。既然首爾不能夠起到一個帶動周邊產業發展的作用,那麼就得發展一個新的城市不至於讓首爾一家獨大。這樣的情況不管是對首爾還是對其他城市甚至於對整個國家的發展都是極其不利的,因此遷都勢在必行,那麼為什麼遷都不遷到濟州島反而要去中部的世宗呢?
遷到世宗的第一個原因就是要平衡南韓各個地區的發展,南韓南部有首爾北部有釜山,這兩個城市都屬於比較發達的,但中部地區的發展一直都很落後,因此把首都遷到中部城市世宗就可以帶動中部地區經濟的發展。還有就是當初盧武鉉總統參加競選的時候是中部地區的選民幫助他當上總統的,所以把首都遷到中部地區就又多了一個原因。
遷到中部地區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害怕北韓的攻擊,要知道首爾距離和北韓的三八線就只有40公里,如果北韓想要對首爾搞什麼小動作的話可是很容易的。所以就算是要躲著北韓也必須要把首都從首爾遷移到世宗了,到時候就算是發生了戰爭也不至於讓南韓一夜回到上世紀。
其實遷都這種事情南韓也不是第一例了,而所有遷都的原因最終都是為了國家的發展。要知道一個國家的首都對於這個國家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是到了非遷不可的地步可能也不會耗費時間、精力以及財力去遷。重新選擇一個地方作為一國的首都去發展是很難的一件事情也是很漫長的一個過程,但只要是對國家的發展有利就值得去做。
-
5 # 牛皮社
南韓之所以要將行政首都從首爾遷到小城市世宗,個人認為應該是基於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是安全考慮。首爾距離朝韓南北邊境線的距離其實不到40公里,近的不能再近了。開車半個小時足夠了,如果換成導彈,那就是分分鐘的事情了。很不巧,北方鄰居的導彈技術這些年發展迅速。有這個不按套路出牌的鄰居在,南韓安全部門根本睡不好覺。
偏偏這些年來,南韓所抱的大腿派出的駐韓美軍也不讓人省心。雖然南韓全國可能都在鄰居導彈的射程內,但是離得遠一點,起碼反應的時間可以多幾秒啊。
第二平衡發展考慮。南韓的人口、經濟、文化什麼的,都集中在在以首爾為中心的首都圈,南北發展很不平衡。可以說,泛南部地區除了有個釜山廣域市,就基本上沒有拿得出手的城市了。作為一個資源匱乏的半島,如何實現南北平衡發展,是每一任總統都要考慮的問題。所以,南韓把行政首都搬到中部的世宗市,既把一些政府部門和工作人員遷過去了,也能吸引更多的投資者把目光從首爾移到中部乃至南部去。長遠來看,對於南北均衡發展是很有利的。
第四個原因不好明說。我想,在每一任的南韓總統心裡,都有一個打破“青瓦臺魔咒”的願望。因為到目前為止的每一任南韓總統,都沒有好下場,不是入獄,就是非正常死亡。前總統朴槿惠,大概率要一輩子把牢底坐穿了。民間都認為,是青瓦臺的風水不好。把行政首都遷到世宗市去,再造一座總統府,“青瓦臺魔咒”自然就沒有了啊。
-
6 # 書雄
二十一世界初,時任總統盧武鉉率先提出遷都計劃,擬定將忠清道與江原道交界之處確立為新首都,寄以美好寓意,將其命名為“世宗”,這個遷都方案一出,世代居於此地的貧苦居民便紛紛將選票投向盧武鉉,為盧武鉉贏得珍貴選票。
那我們不禁好奇為什麼南韓迫切想把行政首都從首爾遷到世宗?
遷都原因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從政治、經濟、文化這三方面得到解答。
首先是政治考慮,原離三八線,保衛首都安全。
先說個插曲,1951年第三次漢城戰役,志願軍39軍116師攻入其中。
這是歷史舊事,曾經帶著一群人去過他們首都打招呼,我們提的少,但是南韓人一直記著。
首爾是南韓首都,但是在地理位置上來講,首爾的戰略地位受到的威脅太大,距離北方邊境太近了,離“三八線”只有40公里,這就使得首爾長期以來暴露在北部勢力的射程之內。而南北素來不合,長久以來劍拔弩張,加上北部地區由於核問題,以及試射導彈問題,加劇了半島的緊張局勢,而美韓的聯合軍事演習,又對北方構成了刺激,這些威脅因素好像達摩克里斯之劍時刻懸在頭頂,未雨綢繆,不能把首爾釜山經濟圈全部暴露在對手的炮火之中,南韓承受不起這樣的損失,因此政治安全上的考量太多了,韓政府不得不考慮把首都遷到安全的地方去。
2.解決城市發展問題,給首爾減負,均衡地區發展
首爾發展是不錯,但是最為超級城市,首爾的城市病也日益嚴重,房價奇高,交通堵塞, 環境汙染...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分散首爾的城市職能,遷都就成了分散首爾行政職能的手段,將首都遷到世宗也有利於世宗的發展。
3.制約財閥
我認為制約大財閥在首爾的影響力也是遷都的重要原因之一。
想當年宋太祖像遷都洛陽,結果被熙陵以“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險。”反駁。但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熙陵就是捨不得在開封的利益。首爾遷都同樣的道理。
遷都事宜,難搞啊
-
7 # 澹奕
二戰之後,世界上很多國家都進行過都城遷移,其中既有成功的,自然也有非常失敗的,成功的就好像哈薩克遷都努爾蘇丹(原名阿斯塔納)、奈及利亞遷都阿布賈、巴基斯坦遷都伊斯蘭堡那樣,而失敗的比方緬甸遷都內比都、阿根廷遷都別德瑪,還有就是南韓遷都世宗。南韓遷都計劃實際上已經進行多年,新都也都建設得差不多了,但始終都沒能正式遷成。
由於首爾聚集了過多的資源,另一方面就造成了南韓除首爾都市圈之外的其他地區發展就相對滯後了。雖然南韓是個發達國家,各個地方總來來看發展其實也還好,可要是跟首爾相比那就是根本沒得比了,就算是相對發達的釜山也跟首爾差得遠。南韓希望將都城搬離首爾,一方面是為了給首爾減輕負擔,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過遷都來拉動南韓地方上的發展。
理論上來說,南韓進行遷都的主要幾個目的都還好,唯獨安全形度來說,其實南韓本身縱深就小,說實在的就算把都城搬去濟州島其實還是不安全。南韓在自己本來就不大的地盤上挑來選去,也沒看中哪個原有的城市作為新都。於是就乾脆在忠清南道燕岐郡跟公州市交界之處,重新規劃建設一座新的城市,取名“世宗”,作為將來的都城。
-
8 # 世界人文通史
南韓自1948年建國開始,行政首都和經濟首都就一直是首爾市(漢城),這裡既是南韓的經濟中心,也是南韓的行政中心。不過近年來,南韓國內出現了一種聲音,那就是將行政中心從首爾遷至首爾市以南的世宗市。
從2012年開始,南韓政府已經正式宣佈世宗市成為南韓的行政首都。這樣一來,南韓的經濟中心雖然仍是首爾,但行政中心則轉移到了南部的世宗市。目前,除了南韓總統府和國會等重要機關外,其他政府機構已陸續遷往世宗。
那麼,南韓為什麼要把“行政首都”從大城市首爾遷往名不見經傳的小城市世宗市呢?
第一、南韓希望世宗市能夠帶動南部地區發展
第二、首爾市過於靠近三八線
首爾市作為南韓的首都,地位十分重要,可是距離三八線只有40公里。可以說,一旦開戰,首爾便暴露在了各種火炮的射程之下。因此,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南韓總統朴正熙就動過遷都的念頭,只不過由於各種原因沒有實現。
第三、風水不利說
-
9 # 襄遇阿雨
南韓是整個印太地區唯一有一國兩都的國家,除了首爾之外,在南韓本土中部還有一個世宗市,都具有行政首都的功能。南韓當年之所以要遷都還沒有充分建設的世宗市,主要考慮到了政治、軍事、社會因素,據說還有風水問題。
南韓遷都有助於強化政府安全防護現在的南韓首都首爾自從1948年獨立後就一直定都於此,當時首爾是中文名的漢城,直到2005年時任首爾市長李明博才正式改為首爾。
首爾作為南韓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如此重要的城市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離北韓太近。首爾距離朝韓軍事分界線“三八線”僅有40公里,相當於北京二環路的長度。
由於朝韓在1953年簽署了《北韓停戰協定》,只是象徵性地暫停軍事行動,並不是完全地結束軍事行動,某種程度上說,北韓半島仍舊處於“休克”性的戰爭狀態。這對首爾來說無時無刻都是一種隱形的威脅,況且當年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直接打進南韓首都漢城,開了近代以來中國首次攻進外國首都的先例。
而北韓的首都平壤距離“三八線”就有168公里,對於首爾的40公里來說,相差四倍的距離,別說北韓的導彈,就是普通的火炮也能把首爾控制在火力打擊範圍之內。
再者,去年駐韓美軍司令部從首爾附近的龍山基地南遷至南部京畿道的平澤基地,這是美軍在全世界範圍內規模最大、軍事設施最完善的海外基地,結束了駐韓美軍駐紮首爾龍山基地61年的歷史。
駐韓美軍司令部留在首爾,實際上就形成了一種威懾,間接地為首都首爾提供了一層硬核保護傘,現在這把“傘”收起來了,首爾的安全風險係數瞬間拉大,或許遷都也是一種必要之舉。
南韓遷都有助於緩解首爾社會壓力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時,南韓經濟突飛猛進,創造了漢江奇蹟,躋身為亞洲四小龍之一,而首爾就是帶動南韓經濟發展的龍頭,之所以是首爾,因為首爾擁有優越的地形地勢,體現出絕佳的區位優勢。
首爾市距離北韓半島西部海域僅有30公里,某種程度上說就是沿海沿邊,整體處於北韓半島的中部位置,還是盆地,加上漢江水穿越而過,非常適宜居住、種植、生產生活。
這樣一來,首爾就成了南韓人聚集的最佳選擇地,久而久之各種社會問題開始凸顯。
21世紀後,南韓成了亞洲少有的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而首爾面積只有南韓總面積的0.6%,卻佔有了南韓約25%的人口,其人口密度遠超過了日本東京、英國倫敦、美國紐約這樣的國際大都市。
更為關鍵的是以首爾為首,與仁川、京畿道等地組成的“首都圈”,卻集中了全國80%的中央機關、91%的大企業和近50%的國民人口。
本來首爾地盤都不大,行政資源、經濟資源一下子都擠進首爾,帶來的卻是嚴重的道路擁堵、居高不下的房價和日趨嚴峻的環境汙染等問題。
所以南韓從首爾遷都確實有助於緩解當前首爾面臨的巨大社會壓力,並且對遷都地也是一種發展機遇。
南韓遷都有助於實現南北均衡發展最早提出遷都世宗市的南韓已故總統盧武鉉,是現任總統文在寅的恩師,在2002年底的總統大選中盧武鉉將遷都作為政治口號順利當選,贏得了中部選民的支援,而反對遷都的總統候選人落敗。
遷都南韓中部的忠清道的世宗從側面說明了遷都是有民意支援的,尤其是像忠清道和江原道這樣南韓較為貧困的地區,一旦遷都於此必然會帶來政治和經濟效應。
因此盧武鉉在2003年推動國會通過了《新行政首都特別法》,決定將南韓行政首都從首爾遷往南韓中部地區。2004年南韓政府正式確定忠清南道的燕歧郡與公州市交界處成為南韓新行政首都的選址。
而盧武鉉做出要遷都的決定時,還沒有世宗市這個名字,直到2006年時任南韓總理韓明淑才正式宣佈,把新首都名稱定為“世宗”。
根據盧武鉉總統對新首都“世宗”定下的目標,要提高世宗市的人口規模、辦公機構數量,繼而促進以世宗為中心,發展新一代的商業圈,實現縮小中部地區與南北兩地的經濟差異的巨集圖。
不過,後來由於南韓政黨利益的爭奪,世宗並未成為取代首爾的真正首都,只能降格為行政中心城市,2012年7月1日,南韓“行政中心城市”世宗市正式誕生,成為南韓最年輕的道(省)級城市。
如今在首爾辦公的只有南韓總統府、國防和外交等重要部門。而世宗市,在南韓國務總理室帶頭帶動下,已有36箇中央機關、19個政府研究中心進駐到當地,使得當地人口也得到迅猛增長,不久的將來,或許世宗市也會發展成為像首爾、釜山這樣的大城市。
南韓遷都避嫌首爾的風水太差之說據說,南韓遷都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總統府青瓦臺的風水不好,南韓成立至今已有70多年,歷任總統鮮有成功著陸的,絕大部分總統不是自殺就是被槍殺亦或被逮捕。
尤其是總統府青瓦臺身後的那座山,山頂尖聳,還有怪石裸露,像“癩痢頭”風水中是山多作怪。但這畢竟只是傳說,遷都是否真有風水問題,還有待官方考證。
總之南韓從首爾遷都世宗市,整體來說有一定的積極影響,既是對首爾市的解壓,也是對新興城市世宗市的完美再造。
-
10 # 孤客生
從面積上來說,首爾市雖然只有600平方公里的面積,但是如果附帶上圍繞著首爾所組成的一大部分都市圈,那麼首爾的面積可以達到將近12000平方公里的龐大規模。
這個資料在南韓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值,畢竟南韓整個國家才1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一個首爾就佔據到了南韓國家面積的十分之一,想想就知道首爾在南韓的重要性。
另外,首爾都市圈的人口也非常多,有2600萬的龐大人口,這個資料在南韓同樣有著很非比尋常的意義,因為南韓的總人口也才5000萬出頭,一個首爾經濟圈就佔據到了南韓總人口的一半左右,可見首爾的不凡。
從一個首爾都市圈就佔據到了南韓GDP48%的狀況,我們更是可以清楚認識到首爾都市圈在整個南韓的核心地位。
首爾規模過大的利蔽對於身在首爾的人來說,這樣的城市規模、這樣的城市地位會讓他們心生出一種有別於其他地區人的高貴感,同時,這個城市給他們帶來的經濟、教育、政治利好也讓他們深深沉浸其中、無法自拔。
但如果是其他首爾之外的人就不一樣了,在南韓其他地區的人看來,首爾就是一座靠南韓全國輸送血液才崛起起來的城市。
這座城市在輝煌的同時,極大壓迫到了南韓其他地區的經濟狀況、使得南韓其他地區一直無法得到多麼有效的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首爾以外的人就產生了希望首都職責遷移出首爾的想法。
覺得應該把凝聚在首爾的大多數經濟力量轉移到其他地區,讓大多數南韓人都能享受時代變化下帶來的經濟好處,而不是隻讓首爾人成為這個新時代的寵兒。
遷都失敗為了解決這個經濟高度集中在某一個地區的問題,從朴正熙時期開始,南韓就出現了遷都的計劃。
只不過由於受到種種原因的限制,南韓的遷都一直無法真正地展開。
後來,一直到21世紀初的時候,遷都的提議才再度被擺到的檯面上。
在21世紀初的時候,南韓總統競選人盧武鉉為了能獲取那些首爾以外之人的選票,他就向那些地區的選民們做出了會把首都遷移到其他城市的承諾。
在當上總統後,盧武鉉讓人制定出了一個計劃,計劃在2012年的時候把首都職責遷移到位於南韓中部地區的小城市世宗市。
只是由於受到多方勢力的阻撓,盧武鉉最終只能改變了計劃,那就是不轉移大部分的首都職責,只轉移少部分的行政職責、把一些政府部門遷移到世宗。
在他們看來,這樣退而求其次的做法會更加容易通過、會更加容易實行。
但是他們終究還是小瞧了一些勢力的阻撓,因為南韓的一些人不希望首爾政治首都的職責被轉移,所以在新總統上位,遷都的計劃就完全被終止了。
-
11 # 生活不凡
大家都知道南韓其實是北韓半島的一個國家,在起初,南韓其實是北韓的領土,但是因為戰爭的原因,變成了南韓和北韓。而南韓首爾遷都到世宗市,其實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害怕北韓。現在的首爾其實離“三八線”很近,只有40公里,可以說現在的武器的射程都能達到。若是北韓哪天想要試試武器,那麼首爾則很有可能第一個被涉及到,所以想要遷到世宗市也是有原因的。
第二點就是怕一鍋端,首爾這個地方聚集了差不斷半個南韓的人口以及其他產業,有很明顯的大城市的弊端,並且人口產業太過於集中,一旦北韓在哪天又想試試炮彈,這傷害的也就不只是一座城市這麼簡單了。並且遷到世宗市也是為了能夠把人口和產業分散開來,達到紓解的目的。
最後一點就是因為總統個人的票選原因,很多人認為既然是不想喝北韓抗衡,那為何不直接遷到濟州島,而是遷到離首爾只有120公里的世宗市呢?就是因為總統很多的票數都是中部人民的功勞,而北部有首爾,南部有釜山和濟州島,就中部比較荒涼,這樣做說不定還可以帶動中部地區的發展,就像中國的先富帶動後富一樣。並且這個世宗市也是和韓。國曆史上十分有名的世宗大王有聯絡,這個大王除了打敗過日本,還發明瞭南韓的文字,可以說是南韓的標榜。
-
12 # 木春山談天下
或許很多人還不知道南韓早就有遷都的計劃了,而且十多年來一直在營建新都吧!
8月17日印尼決定遷都,算是一個國際新鮮事。正好就著這個問題,木叔可以來談談南韓遷都的情況。
其實南韓遷都主要是三個原因——
第一個是完善國家整體佈局。南韓在16年前的2003年,通過了新首都特別法,就已經決定把首都從首爾搬遷到中部的一個新建城市。
2004年選擇瞭如今的世宗市的地區作為首都。不過這個地方其實叫行政首都,也就是一些政府的功能會被遷移到這裡,並不是所有的功能都會跟著過來。
所以,所謂的遷都其實更多的是舒緩南韓政府職能的作用,當然原因是首爾太龐大了,這一個城市竟然佔南韓人口的四分之一。所以需要給首爾“減負”。
隨著行政部門遷移,當然帶動大量公務員跟著搬遷,政府的相關產業也會跟著往南部最佳化,所以這有利於南韓整體經濟的佈局和發展。
這是南韓遷都的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是安全。因為首爾距離南北分界線只有40公里,換句話說,距離敵人的軍事部署只有40公里,這當然是很危險的。
而世宗這個地方就相對安全多了,既在南韓的中部,顯得四通八達,又遠離危險地帶,能夠更安全有效地管理國家。
很多國家遷都都有安全考慮,比如中亞的哈薩克從阿拉木圖遷到了如今的努爾蘇丹,就是從邊境城市遷到了相對腹地的城市。
(首爾)
南韓遷都的第三個原因是南韓化。首爾雖然是南韓歷史上的首都和名城,但是帶有很強的外國烙印。
而要遷都的城市被定為世宗市,這完全就是南韓化的名字。世宗是他們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創造了屬於他們民族自己的文字並流傳至今。所以南韓的很多紀念名稱都有世宗。
(世宗)
比如南韓的軍艦也命名世宗大王號。
遷都選擇這個歷史人物的名字當然比首爾或者漢城更有南韓特色。
還是拿哈薩克來比,首都努爾蘇丹的名字之前叫阿斯塔納,在當地語言就是首都的意思,類似首爾。幾個月前改為努爾蘇丹,是該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的名字。這和世宗市的意思異曲同工吧!
-
13 # 老狼48440790
南韓1948年8月成立,首都漢城,2005年改名首爾。首爾城市圈佔地2000平方公里,人口2200萬,約佔南韓總人口5100萬的43%,GDP產值約佔全國總值的70%,是全國的經濟中心和政治中心。
遷都計劃始於盧武鉉。2020年,南韓舉行總統大選,總統候選人盧武鉉提出了遷都計劃,將首爾的行政功能遷入南韓中部的世宗市一帶。
迀都的理由:
①首爾太擁擠,制約南韓發展;
②離北韓太近,不利首都安全:
等等。
盧武鉉的遷都計劃,得到南韓中部選民的強烈支援,也遭到部分首爾市民的激烈反對。支持者認為,利益均沾,有利南韓均衡發展;反對者認為,分散國家投資,不利於南韓的國際影響。
(盧武鉉跳巖身亡,南韓萬人空巷送“總統")
20O3年,盧武鉉如願當選總統,為兌現競選諾言,開始落實遷都計劃,遭到最大在野黨大國家黨的反對,南韓憲法法院釋憲,盧武鉉遷都計劃違法,遷都計劃擱淺。盧武炫政府為了平息中部輿論,將遷都改在2012年前,在世宗市一帶建設一個“政治首都",將國家“九部二廳二處"及部分公營企事業單位,遷入新首都(簡稱“原案")。2007年盧武鉉任滿,將遷都計劃扔給了下一屆。遷都計劃是挾私產物。盧武炫總統競選提出遷都計劃,當時考慮的是獲得中部選民支援,結果不出所料,果然得到中部選民的高票支援。
2007年,李明博參加總統競選,他不敢公開反對遷都計劃,仍然打了遷都牌,獲得了中部選民的高支援率。
爭議突起源於鄭文燦。2008年,李明博競選成功接任總統,鄭文燦任總理。鄭文燦上臺頻頻反對遷都“原案",認為原案的內容實質是遷都。
鄭文燦最突出的理由,遷都沒有考慮到南北北韓的統一,如果統一,首爾才是國家的最中心地帶。而新首都世宗則不是半島的中心。鄭文燦還有很多理由,如建立“政治首都"造血功能不足,不能充分吸引內資丶外資投入;兩個首都辦事效率低,不利國家建設;提高國家競爭力水平比國家均衡發展更重要”等等,實際上他的觀點就是李明博的意見,鄭文燦只不過是傳聲筒罷了。
(鄭文燦)
南韓遷都政治人物的政治牌。南韓遷都計劃,實際上是政治人物打的政治牌,為的是獲得南韓中部選民的支援。每一屆總統選舉都會利用這張牌,誰也不敢去觸及支援率這根高壓線。
南韓的遷都胎死腹中是意料之中的事,如今不再被人提及,所謂遷都純屬政治把戲。
-
14 # 大國縱橫
最早提出遷都並付諸實踐的南韓總統是盧武鉉,他的設想是在南韓150公里外選一個地方作為新首都。在盧武鉉的推動下,南南韓會2003年通過了《新行政首都特別法》,遷都行動正式付諸實踐。2004年,南韓宣佈新首都的選址地點在忠清南道的燕歧郡與公州市的交界處,也就是現在的世宗市所在的位置。但盧武鉉的這一決定遭到了反對派的強烈反對,南韓法院裁定《新行政首都特別法》違憲,最終遷都計劃遭到擱淺。之後,南韓歷屆總統都有這個想法,也都這方面付出了努力,比如說,先遷一些不太重要的機關,最後再遷青瓦臺總統府等。現在,南韓除了青瓦臺和南南韓會,基本上大部分南南韓家機關都已經遷到世宗市了,應該講,南韓的遷都雖然沒有完全成功,但是已經取得了部分成果。
南韓歷屆總統為什麼都對遷都這麼重視?
首先,南韓南北經濟發展不平衡,以首爾為中心的首都圈,人口占到了南韓總人口的四分之一,經濟佔到了南韓經濟的70%,南韓南、北、中經濟的巨大差異,導致南韓經濟發展十分不平衡,由此還導致資源配置上的不平衡,進而導致各個地區之間的矛盾不斷。因此,如何更好的解決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是是南韓政府遷都的最大動力。
其次,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南韓首都首爾距離南北邊境線距離十分近,而最近,北方鄰居的導彈技術發展迅速,南韓首爾已經完全處於北方導彈的覆蓋範圍,這對南韓政治中心的安全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除此之外,駐韓美軍已經先前一步遷到了南韓中部,沒有了駐韓美軍這個護身符,讓首都的安全保護顯得更加脆弱。
再次,首爾大城市病很嚴重。每個城市當人口發展到2000萬人後,就成為了世界超大城市,隨著城市的急劇擴充套件,這座城市就像一頭巨獸一樣,在無情的吞噬周圍的人口、資源、金錢。大量的人流、物流、現金流源源不斷湧入大城市,這對周圍的小城市產生了一個很大的擠壓效應。同時,城市的快速發展會帶來嚴重的城市病,如人口過量,交通擁堵,汙染嚴重,房價過高等等,巨量的人口讓這個城市和這個城市的市民都苦不堪言,而遷都可以帶動和轉移很多人口,對解決城市頑疾,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
15 # 銘蘇先生
首都往往是一個國家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但是隨著首都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很多城市病就會出現。比如用地緊張、交通擁堵、環境汙染、人口過於集中、城市規模過於龐大等問題。遷都對於解決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不均衡問題是比較好的選擇,在世界上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比如,巴西將首都從沿海的里約熱內盧遷到中部的巴西高原上,既分散了里約熱內盧的政治職能,也帶動了廣大的中西部內陸經濟的發展。哈薩克將首都從南部的阿拉木圖遷到北部的阿斯塔納,既解決了阿拉木圖的城市發展問題,也鞏固了中央政府對北部地區的控制,帶動了北部地區的發展。
一、南韓遷都的原因第一、首爾在發展方面出現“城市病”。
(首爾)
南韓建國以後定都漢城,2005年改名為首爾,首爾是南韓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和金融中心,人口規模達到1000萬,約佔南韓的五分之一,經濟總量約佔南韓的四分之一,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超大城市。
作為世界超大城市,首爾都市圈集中了全國近五成的人口,大都市病問題日益嚴重,房價奇高,交通擁堵,環境汙染等問題日益突出。為了解決城市發展問題,南韓需要分散首爾的城市職能,遷都就成為分散首爾政治職能的首選。因此南韓早就有遷都的計劃,南南韓會還於2003年12月通過了《新行政首都特別法》,為南韓遷都提供法律保障。
第二、出於首都安全考慮。
南韓首都首爾地處漢江,距離“三八線”只有40公里遠,而朝韓長期處於對抗狀態,這就使首爾長期處於北部的威脅之下。首爾靠近“三八線”如此之近,很顯然不利於首都的安全防衛,而且北部地區由於核問題,以及試射導彈問題,加劇了半島的緊張局勢,而美韓的聯合軍事演習,又對北方構成了刺激。所以,南韓與北韓長期的緊張關係,這也是促使南韓遷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帶動地區均衡發展的需要。
(釜山)
南南韓土面積雖然只有10萬平方公里,但是南韓形成南北兩個經濟中心,北部的首爾和南部的釜山,這兩個地區經濟較發達,但是對於這兩個經濟中心的中間地帶,經濟發展就比較落後。南韓為了實現全國經濟的均衡發展,需要遷都中部地區,分散首爾一部分職能,刺激中部地區的經濟發展。
為了保障行政權力(新首都)和經濟首都(首爾)分離,可以減少對首爾的過分依賴,南南韓會通過了《地方分權特別法》和《國家均衡發展特別法》,旨在配合行政首都遷移,解決中央與地方的權力分配和協調,促進地區經濟和社會的均衡發展。
二、南韓遷都存在哪些障礙南韓真正將遷都付諸行動的是盧武鉉,當年他將遷都作為自己的競選承諾,使其獲得更多選眾的青睞。所以,盧武鉉當選總統以後,大力推動南韓遷都。南南韓會於2003年底透過《新行政首都特別法》,決定將南韓行政首都從首爾南遷至南韓中部地區。2004年南韓政府正式將首都設在忠清南道的燕歧郡與公州市的交界處,新城市被命名為世宗市,新首都距離首爾120公里。
但是,南韓的遷都也遭到了部分民眾和在野黨的反對。他們反對遷都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漢城(首爾)充滿歷史文化底蘊,是南韓的符號。
早在1394年北南韓王李成桂遷都漢陽,將其改稱漢城,漢城就成為南韓歷史上的古都。南韓建國以後,將首都設在漢城,直到2005年南韓將漢城改名為首爾。漢城在南韓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比較厚,民眾對於漢城充滿感情,而世宗只不過是新建的一座城市,並不能夠代表南韓的形象和內涵。
第二、南韓夢想南北終有一天會統一,首爾將是統一後的最佳首都。
在中國歷史上有天子守國門一說,在南韓同樣有這樣的影響。南韓首都首爾雖然距離“三八線”只有40公里,南韓不遷都,就會使自己時刻有危機感,保持居安思危,奮發圖強。
半島南北統一一直是南韓的夢想,8月15日文在寅在南韓光復節上的演講中提出半島和平構想,文在寅首次“大膽”設想了半島統一的具體時間是2045年,即光復節100週年之際。如果半島真的實現統一,那麼首爾無疑將是新國家首都的最佳選擇。如果現在南韓將首都遷往中部地區,那麼世宗作為新的首都將缺乏歷史文化底蘊。
南韓在遷都問題上遇到比較大的阻力,後來不得不採取折中方案,只把部分政府機構遷入新建的首都,這才使遷都工作得以繼續推進。從2012年到2014年,國務總理室等16個政府部門和20個附屬機關陸續搬遷到了位於中部的世宗市,但是青瓦臺總統府、國防部和外交通商、統一、法務、國防、行政安全、女性等部門與國會、大法院則留在了首爾。
(世宗市)
南韓雖然只將部分政府部門遷往中部的世宗市,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但是對於南韓的遷都來說,卻是一直未能全部完成,實際上南韓目前有兩個首都,一個是首爾,一個是世宗市。
-
16 # 飛狼
近日,印尼政府宣佈,新首都將遷移到加里曼丹島的東加里曼丹省,但選址該省的哪個城市,什麼時候遷都等等都是未知數。印尼遷都的拖沓、艱難,並不是獨此一家,南韓也是如此。17年過去了,南韓遷都仍然是八字沒一撇,幾近失敗。除了南韓人的辦事效率與慘烈的政治鬥爭外,既得利益集團的強烈反對是南韓遷都處於夭折狀態的根本原因,對立,力主遷都的盧武鉉、文在寅都無能為力。
在中國周邊,有多個國家已經遷都,正在遷都與準備遷都,已經遷都的國家分別是哈薩克、巴基斯坦與緬甸,這其中,哈薩克、巴基斯坦遷都極為成功,緬甸遷都不能說失敗,更準確地講屬於不及格。
1947年巴基斯坦建國,定都第一大城市,位於阿拉伯海岸的卡拉奇,但由於卡拉奇的大城市病非常突出,不再適合繼續扮演首都的角色,以及不利於對該國北部地區的治理,尤其是與印度爭奪克什米爾地區,於是決定遷都北方。
巴基斯坦決定在靠近把控自由克什米爾地區,西北重鎮拉瓦爾品第東北部10公里處的地方修建一座新城市,命名為伊斯蘭堡,作為巴基斯坦的新首都。伊斯蘭堡1960年興建,1970年基本建成,但巴基斯坦1967年就正式將首都從卡拉奇遷移到伊斯蘭堡了。
現如今,伊斯蘭堡的市區面積90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90萬以上,而伊斯蘭堡都會區的總人口超過了500萬,是巴基斯坦的第三大都會區。可以說,巴基斯坦的遷都極為成功。
哈薩克的遷都也非常成功。1991年12月16日,哈薩克獨立建國,首都設在了第一大城市,也是邊境城市,伊犁隔壁的阿拉木圖市。6年之後,哈薩克將首都遷至該國中北部的努爾蘇丹(原名阿斯塔納)。
22年之後,努爾蘇丹的城區面積為300平方公里(城市面積為952平方公里),人口150萬,僅次於原首都阿拉木圖,現已發展成哈薩克的工業、農業中心,全國鐵路交通樞紐,並崛起為中亞的新的大都市。
緬甸原先的首都是該國的第一大城市仰光。仰光是一座濱海城市,面積為598平方公里,人口高達761萬,是緬甸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但是,緬甸為了強化對北部地區的統治,以及擔心美國的潛在入侵等等的原因,於2005年將首都遷至內陸地區的內比都(原名彬馬那)。
內比都是緬甸的第三大城市,城市面積6450平方公里,是仰光的9倍多,可以容納二三千萬的人口,現有人口只有92萬,地大人少,非常空曠,被許多緬甸人稱之為鬼城。緬甸將首都從仰光遷至內比都不能說失敗,但至少是不成功的。
那南韓將行政首都從首爾遷至小城市世宗市,會成功嗎?目前來看,基本失敗,什麼時候能起死回生仍是巨大的問號。2002年,南韓總統文在寅的執政恩師與摯友盧武鉉,當時還是國會議員,把遷都世宗市作為競選總統的一大主張,受到了民眾的普遍歡迎,助力他當選總統。
盧武鉉的主張是效仿南非將首都的政治、經濟功能分拆,搞多個首都,即將南韓首都遷至首爾以南120公里的小城市世宗市,作為南韓的行政首都,第一大城市首爾則保留經濟首都的地位。
南韓為什麼要遷都?盧武鉉給出的理由是:世界第四大城市的首爾大城市病特別嚴重,已經嚴重阻礙了南韓經濟的發展;設立新首都,強化新首都的輻射功能,使全國均衡發展等等。但他沒有公開給出的另一個理由是隨著駐韓美軍的不斷南遷,南韓自己無力保護自己的首都首爾——首爾全境都在北方兄弟的火炮叢集的射程之內,一旦發生戰爭,首都都會區無法倖存,對南韓將是不可承受的災難:南韓將被打成第三世界國家。
這是由於首爾的人口超過了1000萬,而首爾都會區的總人口高達2600萬,超過南韓總人口(5100萬人)的一半。南韓70%的經濟集中在首爾都會區。南韓以舉國之力成就了首爾都會區,嚴重導致全國各地的發展極為不均衡。南南韓會議員崔仁昊對此憂心忡忡,稱以目前的首都圈人口與經濟的集中體制,大韓民國將沒有未來。
這就能很好地理解盧武鉉當選為南韓總統後為何大力推動遷都的原因。他不僅將世宗這個小城鎮升格為特別自治市,還陸續把總理辦公室、國土海洋部、環境部等36個行政機構遷至世宗市,希望實現他的遷都構想。
但在在野黨與既得利益集團的強烈反對下,盧武鉉的遷都計劃半途而廢。盧武鉉卸任後,在野黨搖身一變成為執政黨,其兩任總統李明博、朴槿惠都對遷都世宗缺乏興趣——這是政敵共同民主黨的主張,怎麼可能去推波助瀾,成就政敵呢?
朴槿惠被趕下臺後,共同民主黨的領袖,也是盧武鉉的政治學生兼摯友文在寅當選為總統,重拾盧武鉉的遷都計劃,2017年初,文在寅宣佈,打算將行政首都正式從首爾遷至世宗市,他將此舉上升到關乎南南韓家安全的大事的高度。
然而,文在寅並不是一個實幹家,遷都的口號喊得無比響亮,卻沒有什麼實際的動作,遷都世宗市的動靜實乃雷聲大,雨點小,世宗仍然是一個只有20萬人口的小縣城,離南韓行政首都的定位、角色還有十萬八千里,什麼時候完成遷都依舊是南韓的一宗謎案。
-
17 # 薩沙
原因如下:
第一,軍事原因。
這是最為主要的原因。
漢城距離三八線太近,只有40公里。
而北韓在三八線部署了大量重炮和火箭炮,對漢城有著極大的威脅。
比如北韓的北韓谷山大炮,沒有戰術價值,完全是用於戰略威脅的。
170毫米火炮射程達到了43千米,兩枚炮彈偏差能夠達到1公里以上,不可能擊中戰術目標,就是威脅漢城的。
這種火炮連續發射,落入漢城這種人口密度極高的城市,會導致重大破壞。
另外,北韓還有大量射程在40多公里火箭炮,也是一個用途。
目前南韓對於這些戰略威脅,沒有好的解決方法。
尤其是北韓的火箭炮,一次性就可以發射大量火箭彈。
如果北韓先發制人,第一輪火箭彈齊射,已經可以給漢城造成慘重打擊,哪怕稍後被南韓空軍戰機摧毀也賺了。
第二,漢城快爆了。
南韓人口只有4000多萬,然而其中2000多萬生活在漢城,這裡也是南韓7成經濟的中心。
目前漢城人口密度高達8800/平方公里,比東京的4500/平方公里還要高,也高於上海的6000、北京的5000、紐約的1700。
在所有發達國家的大城市中,漢城人口密度是最大的。
由此的代價是:人口密集、地價飛漲、交通擁擠、環境汙染等城市化惡象,阻礙可持續發展。
所以,遷都以後新首都距離三八線有160公里以上,超越了北韓遠端火炮的威脅。
同時,這個城市目前只有50萬人口,成為政治首都也可以緩解漢城的人口壓力,還可以讓漢城經濟出現一定程度的分散。
-
18 # 小約翰
南韓是個非常悲催的國家,誕生後就面臨北方的威脅,靠著美軍庇護才能生存。
但是大和民族又是個非常有骨氣的民族,他們將南韓建設得欣欣向榮,在短短几十年裡,讓南韓的GDP翻了100多倍,成為亞洲四小龍,創造了叫人瞠目結舌的“漢江奇蹟”;也建造了一個人口超過千萬的城市首爾。
如今的首爾繁花似錦,前程燦爛,是亞洲金融中心之一,也是南韓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中心。
可是,南韓總統文在寅近日宣佈,韓打算將行政首都正式由首爾南遷到世宗市。
首都搬遷可不比百姓搬家,給搬家公司打個電話,24小時不到就搞定了。首都搬遷是一件驚天動地的事!
世界各國這樣做的不多,南韓為什麼要勞民傷財遷都?一、應對北方威脅
南韓經濟非常強大,但國防力量卻非常薄弱。自從成立之後就面臨北方的威脅,首都(當時叫漢城)一度被北韓軍隊佔領。
即使有美軍庇護,北韓還一直對南韓揮舞拳頭進行威脅。
2010年3月26日,南韓載有104名官兵的天安號護衛艦被擊沉,南韓聲稱是北韓幹的,這就是震驚世界的天安號事件。
2010年11月23日,南北雙方在延坪島爆發了炮擊事件。
北韓經濟非常糟,國家非常窮,但是北韓實行先軍政策,軍事力量非常強大。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北方一直對南方進行戰爭威脅,說要在分分鐘之內把漢城“變成一片焦土”,讓南韓人坐臥不寧,膽戰心驚。
北韓的威脅絕不是危言聳聽,他們完全可以做到;因為南韓首都首爾距離南北分界線三八線只有40公里左右 ,離北韓首都平壤168公里。
北韓一旦對南韓發動襲擊,即使不用核彈,也能在幾分鐘之內將漢城從地圖上抹去。
一個國家的首都,距離邊境這麼近,而且鄰國又富有極強的進攻性,還有吊打、欺負自己的歷史,換誰也要遷都。而計劃遷都的地址在世宗,在首爾以南120公里;如果遷都,等於離死亡線又遠了100多公里,保險係數又提高了很多,何樂不為?
二、經濟和環境的考慮
首爾經濟圈面積只佔全國總面積的百分之十左右,卻擁有超過百分之五十的人口,GDP更是佔全國的百分七十,經濟結構很不平衡。
隨著首爾經濟高速發展,人口過於密集、土地資源緊張,地價飛漲、交通擁擠不堪、治理環境壓力增大、影響首爾的可持續發展。
三、人心所向,爭取選民的手段
由於很多首爾市民懼怕北韓威脅,首爾市民盼望搬遷,世宗市民希望那裡成為新首都;因此遷都就成為爭取首爾市民和世宗市民的一種競選手段。
所以遷都一直是新千年民主黨(現在的共同民主黨)的競選口號,盧武鉉在2002年底總統大選期間就將遷都作為競選口號之一,從而贏得中部選民的選票問鼎總統寶座。文在寅作為共同民主黨的骨幹,自然要繼承這一衣缽,將遷都進行到底,為2022進行的總統大選鋪路,給本黨的總統競選人加分。
四、世宗有遷都基礎
事實上南韓政府早就有遷都世宗的意向,從2012年就開始運作,將政府機關向世宗搬遷。
2012年世宗特別自治市成立,南韓首都的政府機關開始向該市搬遷。
目前除了總統府、國會、國防等重要機構還在原地,已有36箇中央機關、19個政府研究中心搬遷到世宗,包括總理辦公室。
遷都談何容易?遷都是件非常重大的事情,有人擁護就有人反對。
反對者認為,建新首都花費巨大,糟蹋納稅人的錢,得不償失。
據初步估算,建設和搬遷政府機關的費用達45多萬億韓元(摺合美元是391.7億),民主國家政府都是窮得叮噹響,需要向民間籌資34.3萬億韓元,會讓國家財政背上沉重包袱,給南韓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同時如果首都從首爾撤走,會讓原來看好首爾的投資者失去信心,動搖首爾國際大都市的地位。
因此,非但反對黨為了政治需要反對遷都,很多財閥為了經濟利益,也強烈反對遷都,這就給南韓的遷都增加了不小阻力,蒙上一層陰影。
-
19 # 千佛山車神
作為世界上少有的發達國家,南韓首都首爾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大型城市之一,該市面積雖然僅佔南韓面積的0.6%,但人口卻佔到了全國的1/5,GDP也佔全國GDP的21%。
在2005年之前,首爾正式名稱是漢城,從1394年起這裡就是半島政權的首都,其重要地位一直持續至今。
(南韓首都首爾)
但是受限於地理環境,首爾城內多山,交通擁堵,環境汙染嚴重。
並且距離三八線太近了,北方用大炮就能抹平首爾,實在是嚇人,於是遷都話題便慢慢浮出水面。
2003年12月,南南韓會透過《新行政首都特別法》,決定將南韓行政首都從首爾遷往南韓中部地區,2004年8月,南韓政府宣佈新行政首都將設在忠清南道的燕歧郡與公州市交界處,距離大田市以北偏西30公里處錦江岸,取名世宗特別自治市。
(世宗地理位置)
“世宗”是中國封建王朝皇帝的的廟號之一,中國歷史上比較有名的世宗有:
漢世宗劉徹,諡號孝武皇帝,後世尊稱漢武大帝
周世宗柴榮,諡號睿武孝文皇帝
明世宗嘉靖,諡號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
清世宗雍正,諡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
除了中國皇帝以外,李氏北韓和越南國王也有以世宗為廟號的,例如北韓王朝第四代君主李祹的廟號就是世宗。
李祹在位時期創立了北韓民族自己的文字諺文,也就是今天的韓文,對日後的南韓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此被後世尊稱為世宗大王,而南韓的新首都也以他的廟號世宗命名。
世宗特別自治市於2007年開工建設,到2012年世宗市初具規模,南韓中央政府部門也開始陸續遷入世宗。
(世宗市現狀)
不過對於遷都世宗的問題,南南韓內的反對之聲也一直不絕於耳。畢竟首爾作為首都已經有五六百年的歷史了,是南韓絕對的經濟中心和政治中心,即便強行把政府部門遷走,也不能緩解首爾現有的城市問題,反而還增加了行政負擔。
由於反對聲音巨大,南韓遷都一事在李明博時期有所停滯,但南韓政府仍舊錶示不會放棄遷都的計劃。
目前南韓已有36箇中央部門遷往世宗,但總統府和國會等核心機關仍舊待在首爾。
-
20 # 兵器世界
中國周邊有很多國家遷都,但像南韓這樣四十多年還沒有達成目標的非常少見,南韓遷都的目的從始至終一直在變!從最早的安全因素,到今天的經濟因素,變化之大絕無僅有。
(世宗市景觀)
最早提出遷都的是金大中,而最早付之實施的卻是朴正熙,他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為了躲避北邊兄弟的軍事壓力,為自己建設南韓創造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以便吸納外資實現他工業化、現代化南韓的目標。
(個人認為,朴正熙才是英明的人,他看到了一個國家的未來)
首爾(當時還叫做漢城)距離三八軍事線不足50公里,北邊的坦克加滿油一個衝鋒就能兵臨首爾城下,1950年6月末北軍大舉南下,只用了3天就攻佔了漢城,為了阻擋北軍南下,韓軍不得不炸燬漢江大橋,利用漢江天塹重建防線,也許從這時起,韓軍軍官朴正熙就意識到,必須把首都遷到漢江以南。
(漢江是個不錯的軍事防線)
朴正熙回答記者疑問時說:近在咫尺的漢城對北鄰來說是個難以忍住的誘惑,漢城距離停火線實在太近了,新首都應遠離停火線至少70公里(漢江以南)、遠離海岸線40公里、距離漢城最好有140公里,以確保有效的安全緩衝。這個說法在上世紀70年代或許合理,但在21世紀的今天似乎沒什麼用了,因為如今的軍事技術讓百餘公里的緩衝形同虛設,當然這些是朴正熙意識不到的。
(世宗市距離漢城約120公里)
當然了,朴正熙不是個單純的軍人,為了給自己的遷都計劃掃清障礙,他提出行政首都的概念,就是將政府機關遷出漢城,確保戰爭狀態下的政府正常運轉,且強調一旦統一必須把首都遷回漢城,這明顯是為了迎合國內守舊派的心裡。
為了遷都朴正熙甚至跑到國外去考察其它國家的首都,還動用大量人力物力勘探規劃,從70年代末提出計劃開始,真正完工需要等到1996年,且要申報這一年的奧運會,建設奧運設施的土地都被預留出來。可見,朴正熙的遷都絕不僅僅是躲避兵禍那麼簡單,他是有長遠安排的。
(朴正熙遇刺)
朴正熙的遷都計劃隨著他遇刺戛然而止,但他帶來的經濟騰飛無人能阻擋,經濟成就又讓漢城人滿為患,隨之而來的城市病讓遷都問題再次被公眾關注!為了順應民意,全斗煥總統將一部分政府部門遷往大田(南韓中部城市),算是有限繼承了朴正熙的思路。
經濟騰飛又給遷都工作增加了一道障礙,這就是快速崛起的財閥和中產,他們在漢城地區積累的地產財富需要首都來保值,但凡是個在漢城站住腳的人都不希望遷都,這關係到他們的財富安全。
(如今的首爾聚集了南韓絕大部分的財富)
本世紀初,極富傳奇色彩的盧武鉉上臺,雖然他曾激烈反抗朴正熙,但對他的貢獻是持肯定態度的!剛剛掌握權力他就開始遷都,而且首次提出遷都“世宗”,說幹就幹的盧武鉉開始將議會和青瓦臺之外的政府機關搬到世宗。盧武鉉時代,漢城已經深陷大城市的漩渦,人口突破1200萬,各種問題層出不窮!且南韓南北發展差距也越來越明顯,遷都達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世宗市的衛星圖)
但盧武鉉的結局同樣悲慘!儘管國會通過了他的計劃,但反對黨不肯放過他!眾多理由筆者都懶得列舉,在我看來,唯一的理由就是不能讓盧武鉉和他的政黨獲得遷都這個功績!為了將對手趕下臺,李明博的陣營極力阻止遷都計劃,反對的人甚至包括朴正熙的女兒朴槿惠,這只是政治鬥爭的需要罷了。
為了展示出不一樣,李明博上臺後選擇將高校和科研機構以及一些經濟團體遷到世宗市,廢除了將政府機構前往世宗的計劃!李明博的做法是保守的,可能他也不打算改變南韓心臟躺在刀刃上的現狀!能夠握緊權力才是他的追求,然而這種遷都計劃遭到了自己人“朴槿惠”的反對。
盧武鉉的好兄弟文在寅也接過了遷都的接力棒,他提出了得罪很多人的行政、經濟雙首都計劃,假如說筆者是生活在首爾的中產,肯定會反對這種遷都計劃,因為我可不想自己家的資產貶值,不管是住房、地皮還是工廠,都會隨著首都更變而貶值,尤其是在南韓經濟整體上不景氣的大背景下。
(首爾聚集了南韓絕大部分的財富和中產,想傷害他們的利益非常困難)
如今,文在寅已經接過權力3年之久,不得不說這是個很有抱負的總統,他提出的政策都非常大膽,甚至給出了全國統一的具體時間軸(2045年),在2018年與北邊的兄弟會晤,還把統一後的國家比喻成帶動亞洲經濟的火車頭,當時筆者都差點以為沒必要遷都了!
總的來看,南韓遷都到小城世宗,有經濟、軍事等多方面的考量,但隨著時代的進步、軍事技術的革新,地小人稠的南韓在哪裡建都都一樣了。
回覆列表
大家好,非常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點選一波關注。
我們都知道一國之都對整個國家的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而南韓卻在遷都一事上頗費周折,前前後後經歷了好幾代總統將近20年,始終都沒有把遷都一事真正落實。南韓現總統文在寅指出,要把世宗建設為智慧型城市。為什麼南韓執著的要將世宗變成行政首都呢?
1.國外虎視眈眈下的自保措施。我們知道早在二戰後期,同為北韓民族但政治體制不同的大韓民國(南北韓)和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北韓)兩個政權劃定了一條臨時分界線, “三八線”就是這麼來的。但南韓傳統的首都漢城,距離國界線只有40公里,一般的導彈甚至高射炮等北韓都能打到。因為政治體制等問題,兩國分歧甚大如今對峙激烈,而南韓首都正處於處於對方威脅之下,這對韓方來說必定不利。南韓將首都從首爾遷到世宗,從很大程度上,減小了威脅壓力,更利於南韓與北韓的對峙。世宗處於安全距離,將首爾的首都職能分散到世宗,是應對國家危機的自保措施。
2.國內危機四伏、經濟發展不均衡的應對之策。南韓是一個財閥掌控經濟的國家,而這些財閥以及他們的主要財富都集中在首爾。再加上首爾又是南韓的首都,雙重城市職能疊加在一起,實在是不利於國家領導人直接有力的掌握國家大權。而如果南韓將行政首都遷到世宗,政治經濟相分離,南韓的大門閥不動產貶值,財富大幅度縮水,就能削弱南韓大財閥的實力,更有利於南韓政界對國家政權的掌控。
經過近代長期不斷的發展,首爾已經變成東亞大陸之內鼎鼎有名的大都市,當然也存在著世界各大都市圈都有的各種都市病。而且由於政治經濟資源過多集中在首都,南韓南北經濟的實際發展水平差異較大,整個社會暗藏著種種危機,社會矛盾一觸即發。遷都到世宗,不僅可以大大緩解首爾的社會、經濟壓力,減少人口壓力,同時又帶動小城市的發展,產生新的經濟圈,推動全國經濟發展,縮小南北經濟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