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糊tu
-
2 # 筱原123
歷史人物是複雜的。我覺得的我們評價歷史人物更應該關注公德而非私德,不應該站在道德至高點上要求歷史人物做完人,無數事實證明,好人做不了好領導,更做不了好皇帝。城頭變幻大王旗,普通百姓又如何懂得關心這些,他們更關注於過好自己的小日子,閒時聊聊皇室小八卦。 從開明理政方面,李世民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出現了大唐盛世,稱得上明君,從親情私德方面,玄武門之變是他的汙點。
-
3 # 苟或
當然不是,兄弟相殘對於李世民來講是相當重要的事情,否則他就不會再上位之後為了給自己洗白將原本屬於李建成、李淵功勞的事情安在自己身上。甚至不惜篡改史書只為得一個名正言順的名號。
1、李建成當時是太子,如無意外唐朝未來的皇帝必定是他。李世民發動宣武門之變目的是奪取皇位,雖然李建成尚未登上皇位。但性質而言這跟謀反並沒有什麼兩樣。2、李建成沒有任何的過錯,李世民謀反缺乏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李建成跟李世民誰的功勞最大這很難去說得清,不過唐朝之所以能夠一統天下離不開李建成在後方支援,包括網路人才和糧草器械的補給。有稍微看過唐初歷史的就會發現,李世民在當上皇帝之後許多名將明相都是太子府的人比如:魏徵,馬三寶,薛萬徹等。3、李世民還屠殺了李建成所以的子嗣,這是極其殘忍的表現。即使是雍正、隋文帝這種狠人也不會去做屠殺自己親侄子的事情,雍正頂多是將他們軟禁,隋文帝也不過是誅殺父輩而已,可李世民竟然將李建成、李元吉一家全部誅殺,所謂虎毒不食子,罪不及妻兒可李世民面對自己的親侄兒仍舊殘忍下手。雖然兄弟相殘在古代皇室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屠殺兄弟一家還霸佔人家妻妾的普天之下除了李世民無第二人。李世民雖然是中國歷史上相當偉大的皇帝,但他的私德確實不怎麼樣,況且李建成登上皇位之後並不一定的做的比李世民差,甚至是更好。貞觀之治的盛世並不能給宣武門之變洗白。
-
4 # 踏雪尋梅498
縱觀中國歷史上大多數的皇帝,不論明君昏君,其手段大多血腥殘酷,其人生經歷大多都充滿陰謀詭計。在這種環境下,皇族之中,兄弟反目、父子相殘的事情比比皆是。基本上,每個朝代的興亡,都伴隨著你死我活的鬥爭。
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聲名卓著的君主,被認為是大唐盛世的開創者。但他上位的過程極其不光彩——玄武門之變,殺兄殺弟,踩著兄弟們的人頭登了上皇位。
其實,仔細研究歷史,我們會發現,歷史上這種踩人頭上位的事情並不罕見。漢文帝劉恆是踩著呂氏一族的人頭登上皇位的;宋太宗趙光義據說是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哥哥;隋煬帝楊廣用陰謀詭計算計死了自己的哥哥;明成祖朱棣起兵造了自己侄子的反;明朝中後期的內閣首輔基本上都是先幹掉前任然後再上位的……
這些人的上位過程都充滿了血腥。不同的是,有的人名垂千古,有的人遺臭萬年。
那麼,究竟為什麼會這樣呢?
讓我們再回到玄武門之變這件事。其實玄武門之變,只是李世民和李建成相互鬥爭的最終結局,兩人的矛盾其實由來已久。簡單的說,李建成是太子,理應繼承皇位,太子黨也應該是朝中最大的勢力。但在朝堂上,李世民的勢力遠遠超過了太子黨。李世民本身又有帝皇之志。於是,李建成深感威脅,開始想辦法限制李世民。李世民並不甘心受兄長的限制,因此開始對兄長進行反抗。由此開始,兩人的矛盾不可調和,升級到不死不休的程度。最終,玄武門之變爆發,李建成被殺。
縱觀事情的發展,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間的一系列事情,其實早已註定。那麼有人會問,如果李建成不限制李世民,李世民會殺兄嗎?很可能會。畢竟李世民胸懷帝皇之志,總有一天他會不滿於現狀,與兄長走向對立面。同樣,假如李世民乖乖接受李建成的限制,李建成也很難放過李世民。畢竟當時的李世民大權在握,不真正擺平李世民,李建成也很難安心的當太子。說到底,這兩位也是貪戀權勢的人。
但是,歷史的評價,往往比人們想的更簡單。酈食其說:“王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對普通老百姓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誰當皇帝誰當官,而是能不能填飽肚子。因此,只要能讓老百姓吃飽穿暖,皇帝就能得到相對正面的評價。
那麼,那些死於權力鬥爭的人呢?
在我看來,他們死的一點不冤,他們不死,怎麼會有如此的歷史呢?就像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建成不死,大唐還會有盛世嗎?
-
5 # 舜日堯天
萬民之安樂當然比一己之私利重要,對比於玄武門之變的兄弟相殘,貞觀盛世的意義當然更大,它只不過是犧牲了太子李建成的皇位和生命,卻換來了大唐的國泰民安,當然是最好的結局了!
-
6 # 超電磁炮1
至少無法證明李建成一定會當個好皇帝。其實可以預見,李建成是跟李元吉這個惡弟結盟,若成功則李元吉地位必然極高,而李元吉是難以管束也不服李建成的,新生大唐面臨的是權鬥、兵變、叛亂、災禍,甚至可能只是一個過渡短命王朝,最終成就一個新朝。引用李密的觀點,非李世民此等人物無法平定亂世,歷史選擇了李世民是那段歷史和那個時期華人民的幸運,也為歷代創造了治世典範和治世文化。跑偏一下,大家看《知否知否》,是桓王和顧廷燁保趙宗全登上帝位,如果成功後趙宗全不傳桓王,要傳另一個兒子,觀眾高不高興,桓王答應不答應?而李世民的功勞十倍於桓王,且起兵時李淵就承諾若成功將來傳位李世民,後來那麼搞將士們高興不高興,李世民答應不答應?其實是李淵搞事,裴寂誤國,責任是李淵的!是不是可以這麼解讀,李世民在絕境中瀕死反擊,沒有責任,威逼李淵更是冤有頭債有主呢
-
7 # 史談歷史
天下太平是最終的目標,兄弟殘殺屬於政治鬥爭的過程,無論是誰當了皇帝,只要能達到盛世的水平,都是好樣的。
人都有兩面性,都有優點和缺點,人無完人亦是如此。
李世民在三個兄弟中間脫穎而出,如果沒有過人的手段、勇武的膽魄是沒法成為繼位者的,為了政治生命的延續,兄弟殘殺、骨肉相爭的事情歷代都有,成為帝王的最終目的是天下太平,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而李世民登基後,重用人才,勵精圖治,才有的貞觀之治,為後來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總體來說,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是功大於過的,
回覆列表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古代王朝更迭起決於統治者與底層人民的矛盾升級。扶蘇,曹植是聖明的君子,但都死於弟兄迫害。胡亥亡國,曹丕也亡國。天下之治,在古代看是否有明君,在今天來看是否有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