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Bean蠶豆

    現在我們的生活都在被人工智慧所包圍,人工智慧的一個最重要應用是機器人。從前些年的ApphaGo到無人駕駛,都在給人類一種暗示,機器人會替代人類。

    AlphaGo是第一個擊敗人類職業圍棋選手的機器人

    16年3月,阿爾法與圍棋世界冠軍李在石進行人機大戰,最終以4比1獲勝。17年在烏鎮上,也世界排名第一的柯潔對戰,3比0獲勝。至此,圍棋界公認阿爾法圍棋的水平超過了人類的認知水平,之後阿爾法團隊宣佈再也不參加類似的比賽。

    機器人-日本的研究團隊在模擬人類,研究機器人女友

    日本在機器人方面在國際上都處於領先的位置,研究機器人女友當然就由日本開先河,從下圖看確實挺逼真的。

    百度的無人駕駛,百度透過與汽車廠商使用製造無人駕駛汽車

    百度的無人駕駛專案在2013年起步,由百度研究院主導研發,其核心是百度汽車大腦,包括精度地圖、定位、感知、智慧決策與控制四大模組。百度自主採集和製作的高精度地圖記錄完整的三維道路資訊,能夠在釐米級精度實現車輛的定位。

    雖然,我們看到人工智慧在日常生活中的眾多應用,我認為電腦不會取代人腦,取代的只是透過人能夠機械完成的動作,其實是解放生產力的一個過程,只會讓人更加的懶會創造更高階的行為。

  • 2 # 137億年前的氫二氧一

    題主提出了一個很引人注目的問題。這裡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來討論,第一方面是“在許多當前由人腦占主導地位的領域,電腦(計算機/人工智慧)可不可以取代人腦的主導地位?”,第二方面是“在未來,電腦會‘徹底’取代、“徹底”淘汰人腦麼?”。下面,我們就這兩個方面分別做一些討論。

    第一方面,在現在人腦佔據主導地位的領域,電腦可不可以取代人腦?這個問題很有爭議性。不過,隨著科技,特別是計算機和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許多現在由人,由人腦佔據主導地位的領域,未來恐怕都會被計算機和人工智慧取代和顛覆。

    事實上,熟悉歷史,特別是科技史的朋友都知道,科技(造物)取代人類(人腦)(的勞動和價值)並不是近期才發生的事情,人類的工作、人類擅長的領域被機器等取代和顛覆,這種事情在工業革命之前就初露端倪了,而隨著工業革命的崛起,更是成了浩浩蕩蕩的歷史大趨勢。於是,那個時候,在歷史上就有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叫做“生機論”,也叫有機論。這個思想具體說起來千變萬化,但都認為人類(作為上帝/造物主的寵兒)是有某種其他一切東西都沒有的,都不具備的特質的,這個特質就叫做“生機”,或者叫做“靈性”,或者叫做“靈魂”,或者叫做“有機”,等等,總之就是說,人類是超脫於萬物之上的(只在造物主上帝之下,而在世界萬物之上),機器再聰明再厲害再了不起,也不可能替代我們人!因為機器(計算機/人工智慧)沒有“生機”,沒有“靈性”,沒有“靈魂”等等等等,所以機器永遠也不可能替代人類。

    但我們都知道,生機論在歷史上已經被科學和事實證偽了許多許多遍了,只不過因為我們是人類,難免有人類的傲慢與偏見,所以,不管生機論被打倒多少次,總能在我們人類需要的呵護下再站起來。

    在今天,說某個具體領域裡,機器、電腦不能取代人腦/人類,其實就是另一個版本的生機論。生機論已經被事實和科學打擊的千瘡百孔了。我們真的沒信心說有那個領域裡,人類/人腦永遠不會被電腦/機器人取代和顛覆。

    這是第一個方面,第二個方面,電腦能“徹底”淘汰人腦,人腦會被電腦“徹底”淘汰麼?這裡的要點是“徹底”,不是一行一地一事一時的淘汰,而是徹底淘汰掉人腦。

    這個“徹底淘汰”的問題的答案是,短期內(幾百年內是)不會的,除非我們的知識體系發生飛躍,飛躍到我們今天的人不可理解,很多基本原理都失效的地步,要不然電腦徹底淘汰掉人腦就是不可能的。

    為什麼?

    很簡單,首先因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人腦和電腦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物理模式,彼此各有特點,這就像波音飛機再好用也代替不了潛水艇一樣,人腦和電腦在不同的情況下是可以各自發揮各自的先天和必然優勢的。

    再一個更重要的是所謂“歷史的先機和歷史的延續性”。今天的人類在智慧和能力上,比兩千多萬年前的類人猿祖先強大和先進多了。但我們仍然繼承著兩千萬年前的祖們的特徵,比如說哺乳,比如說長著“四肢”,比如說群居生活等等。在這裡,兩千多萬年前的祖先們雖然弱小,但佔據著歷史的“先機”,我們雖然和它們(他們)相比強大的多,但我們仍然是他們的歷史延續,是他們的繼承者。

    一樣的,人腦和電腦相比,就算比較弱小,但人腦佔據著歷史的先機,(未來的)電腦再強大,也是今天的人腦在未來的歷史延續。所以,未來的電腦可能會在越來越多的方面替代人腦,但卻不可能徹底淘汰人腦(這種智慧的物理模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漢唐時期到底有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