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中之舟11
-
2 # 老炮說財經
肯定不行,如果全部交給消費者會出現另外一個極端。
第一、所有的定價都應該交給市場確定,這個無可厚非,但是要知道,市場既包括消費者也包括服務提供者。每一個群體的立場不一樣,必然會按照有利於自己的一方來定價,而利潤的蛋糕就是那麼大,如果給消費者切的多了之後,就沒有服務提供者的生存空間,那麼這個行業就有可能會消亡。
第二、有了立場就很難公正
當有了立場就很難做到公平公正,所以定價一定是需要三方達成共識才能成行的,只不過現在我們好多服務都是處於賣方市場,而且彼此資訊不對稱。
第三、沒有行業標準
沒有標準就會出現亂要價的現象,如果每一個服務行業都有一套標準,而且是眾人皆知的,這樣就會形成價格競爭優勢和服務競爭優勢,市場會向好的方向發展。
第四、消費者順從
就像前一段時間非常火的賓士事件,只有在賓士發動機漏油的情況下,經過15天等待才出現了那樣一幕,才爆出交金融服務費等等一些服務問題。消費者在非常不情願的情況下還是交了服務費,還是預設這種行為出現,而且也接受。如果沒有後來的事情發生,估計金融服務費這個事情永遠不會被世人所認知,覺得這是個事兒。
-
3 # 趙大忽悠
首先謝謝你的邀請!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是可以的,因為現在市場上所有的的商品定價都是有賣方壟斷的,賣方定什麼價,買方就得乖乖掏多少錢買,我覺得這太缺劃公平.感覺消費者就是待宰的羔羊,特別是醫院的藥物收你多少錢你還不能還價!讓人感覺被宰了還得對其道謝!覺得毫無公平可言!如果讓消費者有權利定價感覺就會公平很多,最起碼會根據廣大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作為參考,定出的價格也相對比較公平公證!我的回答就到這裡,這只是個人的看法,謝謝!
-
4 # 小羽芮
理論上是可行的,但是在實際上是不可行的,就像路邊攤上的蛋炒飯,一般飯店的蛋炒飯,星級飯店的蛋炒飯,同樣的食材,不同的場合,附加值不一樣,一份飯賦予的價格就不一樣,同一地段,物不二價是對消費者好,不同地段,也採用物不二價的話,對經營者和消費者都不公平了。
-
5 # 大道有李
這個問題中的關鍵詞不是“定價權讓渡給顧客”,而是“所有”。所以,我的答案是:不行。
從企業的角度來說,價格策略是雙刃劍,會有連鎖反應。如果漲價,可能會造成產品滯銷;如果降價,可能會虧本。我們常說的薄利多銷,有時候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等價格確實降了,銷量沒什麼起色,最後一算賬,還是賠了。
定價是企業營銷的核心戰略。反對調整價格的人是把宏觀經濟學理論用在了微觀經濟學中。沒有哪種價格策略是無風險的,關鍵看如何使用。
在市場營銷學中,成本加成法是以成本為導向定價的經典策略。顧名思義,即以成本為基礎,加上企業的目標利潤,得出價格。
比如,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早年經營橡膠廠的時候,就使用這種方法。把產品利潤限定在15%,並且對外公佈這一指標。市場反響非常好。
以成本為導向定價,有時也會遇到問題。成本與銷量成反比,銷量下降的時候,單位成本會增加。利潤也會隨之波動。
那以競爭對手為導向定價呢?比如隨行就市定價法。
這種方法雖然不會落入“槍打出頭鳥”的陷井,但畢竟太過被動,對行業格局沒有觸動。
羅胖的2019年跨年演講就提到了“價格千人千面”的問題。像天貓、京東這樣的大平臺,都會執行千人千面的價格策略,即針對同一件商品,每個人看到的價格是不一樣的。
這倒不是商家無良,而是一種“價格歧視”。
價格歧視,不是貶義詞,只是一箇中性經濟學名詞。通常指商品或服務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採購者提供相同等級、相同質量的商品或服務時,在採購者之間實行不同的銷售價格或收費標準。
價格歧視產生的背景是隨著經濟發展,顧客群體的核心需求和消費模式出現分化,以往的生活需求導向向價值導向過度。顧客更加註重體驗,而非實際用途。
從顧客的角度出發,是改變企業看待市場的一種方式。
-
6 # 憂之聲
實際上中國自從改革開放,放開定價權以後,除了關係國計民生的大宗商品由國家定價處,大部分商品的價格均由市埸決定。這裡需要解決的是打破企業壟斷。對一些特殊行業如醫院則應改革體制,並非由消費者定價所能解決的。再說,消費者也不可能對每個行業,每個品種的價格形成都熟悉內在情況,且意見不可能統一。商家與消費者的角色有時也互換,因此所有服務行業的價格由消費者決定既不合理,也不可能。
回覆列表
服務行業給大家帶來的問題都是沒有享受到所謂的優質服務,確收取了高額的服務費,比如賓士車事件的汽車金融服務費。如果你需求的服務人員可根據你的滿意度支付相關費用,你覺得這樣合適嗎?如果你是消費者你願意嗎?如果你是服務業你願意嗎?說說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