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手有話說
-
2 # 歷史隆中對
二戰時期,法國的確有可能擋住德國的攻勢,不過前提是德國像愣頭青一樣往馬奇洛防線上撞。
法國之所以在德國的攻勢之下毫無還手之力,就是因為法國依然沉浸在一戰之中,迷信陣地戰和消耗戰。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前,各國都意識到德國已然是一隻野獸,但是由於對一戰的恐懼,擔心出現更大的傷亡,各國採取綏靖政策,放任德國四處吞併以防範蘇聯。
但是對德國,周邊各國其實都有所戒備。英國主要是為了保證自己的海軍地位,畢竟只要海軍不敗,本土就不會被登陸。所以在當初《凡爾賽》裡就規定德國不準有成規模的海軍,這就導致德國無法在海上力量上與英國抗衡。而法國的應對措施,就是馬奇洛防線。
用時十餘年,耗資五十億法郎,馬奇洛防線堪稱堅不可摧。為了能在馬奇洛防線進行持久的陣地戰,防線工事內還配有醫院,發電廠,甚至有軌電車,宛如一座地下城堡。
但是時代已經變化了,摩托化機械化步兵和坦克的出現使得戰場節奏大大加快。德國也意識到,自己雖然戰爭實力強大,但是國內資源匱乏,一旦挑起陣地戰進行資源消耗,那自己一定打不過總有廣大海外殖民地和海外市場的英法兩國。
德國在英法兩國以及荷蘭盧森堡比利時等同盟國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何為沒有準備,法國裝備老化嚴重,戰後一個月才購置士官手槍,六十個師近半數沒有滿員),閃擊荷蘭比利時等國。英法聯軍節節潰敗,被迫從敦刻爾克進行戰略撤退。
此時,法國已經無險可守。法國地勢東南高西北低,一旦阿登高地被突破,巴黎面前就是一覽無餘的廣袤平原,德國坦克以每天20~40公里的速度快速推進。而法國五十萬軍隊現在還在馬奇洛防線抗擊德國的佯攻,本土軍隊也都在前線消耗殆盡。德國就這樣毫無抵抗地順利進入巴黎城區。
法國就是因為迷信陣地戰,沒有做好備戰準備和戰爭思想的更新,才落得如此下場。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願各國引以為戒吧。
-
3 # 紅三哥紅三鐮
絕無可能!一戰到二戰與其說是德國的民族社會主義(納粹)與資本主義的矛盾升級,還不如說是國與國間工業技術水準、軍事綜合實力的PK。
戰爭打的是經濟,世界近代史的經濟依託的是工業,工業實力和技術水平決定了戰爭中戰術上的成敗(戰略上,反人類的納粹主義和軍國主義註定是失敗的,結果如此)。
一戰以來到二戰,以法國為代表的歐洲協約陣營輕視國防軍事工業的發展,以德國、日本為代表的納粹、軍國主義卻在軍事工業上舉全國之力得到輝煌振興,這就決定了二戰初期,日德勢如破竹,被佔領國全無招架之力!
再則,法國馬奇諾防線盲目克隆一戰經驗,採用陣地戰、防守戰的保守思維,加之又沒有一個像隆美爾那樣的綜合型軍事奇才的領導,註定了其戰術上迅速失敗投降的厄運!
回覆列表
二戰時,法國陸軍的部分技術裝備要好於德國的。
其實,如果是單純的按國防資料來比的話陸軍德國比不上法國,但德國強在戰術的革新、裝備的運用以及軍隊的執行力上。法國當時坦克的數量比德國多,另外要糾正一點,閃電戰的主力與核心在於依賴中型和輕型坦克的機動性上,所以除非是坦克群對轟,否則坦克的先程序度不能直接影響軍隊的戰鬥力。補充一點:當時法國在國防工業上比德國要強,僅僅是因為馬奇諾防線的存在才促使法國沒能發揮優勢,另外德國有一群戰爭天才,龍德施泰特,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爾,保盧斯,博克等。
我們具體說說,為什麼德國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打垮了號稱“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
首先,法國在二戰初期採取的綏靖政策,一戰時雖然法國是戰勝國,得到了一定的利益,但是是以損失了國家十分之一的人口為代價的,他從心底裡不願再次捲入戰爭,所以對德國採取“宣而不戰”的態度。
其次,因循守舊,不願意創新。在二戰之前,德國就已經對自身的軍事戰術進行了巨大改革,逐步形成了以機械化部隊為主力的“閃擊戰”模式。而同期的法國,卻仍然固守一戰時代的步兵進攻戰術,不願意在此基礎上進行升級與改革。因此,當德軍機械化部隊發起突然性的猛烈攻勢後,各地駐守的法軍部隊倉促應戰、無所適從,號稱“固若金湯”的馬其諾防線也形同虛設。法軍抵擋不住德軍強大的進攻,而逐漸敗退下來。同時,德軍還出其不意的從幾個偏僻地點發起攻擊(如阿登森林),從而加速了法軍防線的瓦解。
再就是,當二戰臨近之時,法國社會各界並沒有齊心協力應對戰爭,而仍然是“一盤散沙”、“各自為政”。其中,法國富人沉湎於歌舞昇平之中,對即將到來的戰爭缺乏必要的概念,法國農民也只希望過好當下的日子,亦對戰爭缺乏意識。
最後再加上法國國土情況不具備戰線上的縱深,沒有迂迴的餘地,反觀蘇聯就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