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面南吃
-
2 # 錢海微視覺
一個人有沒有出息,跟他是創業還是打工沒啥關係,但跟他有沒有創業心態,很有關係。獵豹移動 CEO 傅盛說,打工得有創業的心態,不然浪費的是自己。
打工者要有創業心態。到底如何理解這句話?如何在平時的工作中應用呢?
1. 培養自己目標和思維高度
作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創業者,知道自己最終想要什麼,要達到目標需要經過哪些過程,具備長遠眼光,擁有戰略意識。而作為就業者,著眼點也就是當前這兩三年,往往第一考慮是如何保住現有的飯碗,自然不會想到太遠。而且,很少有就業者能進行換位思考,站到老闆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因此,打工的時候要培養自己目標和思維高度,多站在老闆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2. 完成工作的習慣
創業者對一件工作的完成定義是指把某件事徹底解決,今天能搞定的一定不拖到明天。而就業者會習慣性地把工作按照天數來分解,下班時間一到心裡就習慣性地想閃人,剩下的工作明天再做。很多人都抱怨老闆苛刻,加班很頻繁,其實這是從創業時期就建立起來的習慣,事業就是生命,工作就是生活。因此打工的時候,如果能理解這一點,就不會抱怨什麼加班了,因為自己創業可能就是心甘情願的24小時加班,而且沒有人付給你工資!
3. 明白單個環節與整個系統
就業者接受到一個指派工作任務後,進行處理或是分解後轉交給其他同事,然後在他看來,這事就差不多算完了,至於轉交出去的工作任務是否被保質保量按時間完成了,那就不是他所要操心的範圍之內了。
長此以往,許多就業者已經習慣只管自己的二畝三分地,轉交給別人的事就讓別人操心去吧。嚴重缺少整體系統概念。因此打工的時候一定要培養自己的單個環節與整個系統的全域性觀念,為有朝一日自己做老闆做好準備。
4. 培養責任意識
在一個企業或是公司裡,我們最常見到的就是在出現事故後,老闆要追查責任,大家異常統一、步調一致地互相推卸責任,極少有人會站出來承認自己工作的不足,反而都強調自己肯定是把屬於自己那個環節做好了,至於前後銜接人員所出的問題,和我一點關係也沒有。其實,創業者們的成長也就是從一個個自己承擔的失敗中總結分析了問題原因所在,積累了經驗。因此,打工的時候一定要培養自己明確理性的責任意識。
5. 個人意識與聯合力量
很多的就業者腦海中都存在著個人英雄主義,總希望在一些事情上表露一下,在上司面前表表功,為了不被其他同事分攤去一些功勞,所以有時候就會冒著一定的風險一個人單槍匹馬乾點什麼出來,當然,要是出了漏子,最後還得是公司承擔,很少有就業者會從降低成本及風險或是提高效率的角度出來,去主動聯合其他同事,共同完成某項任務,這個個人英雄主義有時候是要害死人的。所以在打工工作中,要培養自己雙贏的思維模式,將來才能靠團隊、靠朋友、靠合作伙伴來贏得勝利,而不是單打獨鬥。
6. 培養成本概念
作為創業者,每一分錢的支出都會算作是成本,省下來的就是利潤,所以,精打細算是許多老闆的習慣性思維和動作,這是從創業過程中養成的習慣,絕對不是一個"摳"字能概括得了的。而就業們卻是大方得很,以至於許多就業者在自己創業的時候,還改變不了在就業時養成的大手大腳的習慣。因此,打工的時候多為老闆想想,如何節省成本,如何提高效率?
7. 辦事一條線
條條大路通羅馬,完成工作一定不止一種方法,但就業者長期工作生涯下來,已經習慣了用單一思維去考慮問題,A事就用A類解決辦法,B事就用B類解決辦法,很少會去用超越性的思維從多角度多方向來考慮問題的解決思路。因此,打工的時候應該多培養自己多角度,多維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可以看看《六頂思考帽》一書,培養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回覆列表
私企老闆的目的就是賺錢,全國有幾個老闆有遠大目標和宏偉藍圖,一個公司不可能養活員工一輩子,一個人也不可能一輩子為一個公司服務。當公司業務下降,務必要裁撤一部分人員,因為在老闆看來,人工是短期降低成本最有效的辦法,當有工資更高的工作吸引員工時,員工跳槽的可能性就增大了,畢竟誰都要養家餬口。所以站在打工者的角度,要有雖時被炒的心裡準備,而不是創業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