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半畝仙客
-
2 # 歷史百川
漢武帝時期,漢武帝聽從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獨尊儒術是當時的政治需要漢初,剛剛經歷楚漢之爭,在內,經濟蕭條,在外,匈奴侵犯,漢高祖不得已實行了與民生息的無為之治,帶來了社會經濟的繁榮發展。然而,弊端也是明顯的,黃老之術既不能解決化民易俗,建立統一的封建倫常觀念的問題,也不能使分散的小農經濟與政權凝聚為一體,更為有害的是這種放任政策,聽憑富賈豪族掠奪民財,兼併土地,農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到了漢武帝時期,國家暮氣沉沉,想有一番大作為的漢武帝,迫切需要一種思想改變這種狀態。
獨尊儒術的好處第一、漢初實行無為之治,國家暮氣沉沉。獨尊儒術首先第一點就是使國家的朝氣重新煥發。
第二、設計出了以家族為基本單位的宗法制度。以宗法制度和宗法思想駕馭天下(在西周的宗法制基礎之上升級),建立起了以家族為單位的小農經濟,進一步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第三、加強中央集權。以天道人情教化百姓。藉助宗教神學的力量來加強統治,對儒學進行了神學化的改造,儒化百姓思想,使倫理道德神學化了、為君主專制的合理性提供了神學的論證。
第四、主張推行仁政,將德治與法制結合起來。以德為主,以刑為輔,重視道德教化,較妥善地處置了德與法的關係,緩和階級矛盾,提高吏治水平。
第五、思想的大一統,鞏固了華人的國民意識,增強了華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從而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的政治統一、民族統一,使得中國在歷經兩千年發展後依然能夠保持秦皇漢武開疆時的基本版圖。
-
3 # 墨語書談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可以從兩個方面分析:
從歷史角度來看:漢武帝作為中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專制帝王,其在思想文化界首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政策,在國家內部確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統與主導地位,使得專制“大一統”的思想作為一種主流意識形態成為定型,而作為一種成熟的制度亦同樣成為定型;思想的統一,政治制度的不斷完善,在對內對外的手段上剛柔相濟,也是因為他,專制社會有了一套完備的仕進制度;國家內最穩定,外部勢力迫於壓力不敢進犯,宣揚了漢的威名。
從國家統治角度來看:是最大的功效便是穩固封建統治。春秋戰國,因舊制度崩潰而戰亂四起,各種救世學說也是百家爭鳴。秦滅六國,建立第一個封建王朝,要想國家穩定,必使民心歸一,要使民心歸一,必解決各種學術對人民造成的影響。孔儒學說比其他學說對封建統治者更有利,獨尊儒術不僅能夠統一國內民眾思想,同時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大一統的國家,有利於穩定社會秩序。對儒學成為主流的傳統文化起了積極作用。
-
4 # 纖筆如椽
獨尊儒術是中國在近現代落後於世界的根本原因!何好之有。
孔子搞儒學,鼓吹列國,都是為了迎合統治者的需求。儒道要義在禮,即君臣有道,因而要求每一個人找準自己位置,老實待在自己的位置,不要有格外之想,不可跨越階層,強調穩定有序,反對變化多彩。這顯然有利於鞏固統治者地位,有利於鞏固上級領導。所以,各級官員都擁護儒道,官越大越擁護。-整個國家的核心不是為了發展,而是為了鞏固權力!上上下下思考的都是權術謀略!誰還在乎自然科學?二千年來,在科技方面,除了為滿足戰爭和生活富足者驕奢淫逸的需要,有一些出自於經驗積累的技巧性發明創造外,直接為生產勞動需要而產生的發明創造少之又少。
獨尊儒術還是套在人民脖子上的鎖鏈,要求人民做順民,不問國事,不思改革,安貧樂道,莫求進取,讓人民逐漸形成了自私丶狹隘丶封閉的國民精神。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在近現代落後於世界,雖在情理之外,卻在意料之中!五四以來,仁人志士喊出砸爛孔家店的口號,就是要改造國民精神!一百年來,有很大的效果,但,任仍重道仍遠。
回覆列表
漢武帝時期,漢武帝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實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統治思想。並且這個思想延續千年未曾改變。
這裡先講一講儒家思想與其他思想的不同之處。儒家思想雖然是以“仁”“禮”為核心,但是要求的是鼓勵人積極入世。奮發圖強,努力上進,做一個好官兒是儒家思想的最理想結果。要求人們拿的起。是很積極向上的統治思想。
秦朝實行的是法家統治思想,嚴苛律法,說做就做,頗有雷厲風行之意,當然這也是秦始皇自己的風格。西漢初期實行的黃老統治思想就不是如此,它主張的是休養生息,不參農政。當然這是長期戰亂後很好的選擇,到了漢武帝時期,國家已經從戰亂中恢復過來,所以漢武帝才改變了統治思想。儒家思想也比較符合漢武帝心中所想象的,很利於統治。
其實這種思想真的很利於統治,無論古今。如果不自己奮鬥國家就會陷入停滯狀態。鼓勵人們積極奮鬥,就可以使國家強盛。很利於思想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