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奈雪臺蓋

    烏梅是夏天的一種美食,很多人喜歡喝烏梅汁,酸酸甜甜的味道讓人流連忘返。烏梅不僅味道好,還是上好的保健食材,更可以讓人在這容易厭食的季節裡開胃大吃。那麼你知道烏梅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嗎?又該怎麼吃烏梅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一)烏梅的功效

    烏梅是藥食同源的製品,是青梅經過加工後的中藥材之一。味酸、微澀,性平。歸肝、脾、肺、胃、大腸經。質潤斂澀。 收斂生津,安蛔驅蟲。治久咳,虛熱煩渴,久瘧,久瀉,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嘔吐,鉤蟲病,牛皮癬,胬肉。

    斂肺止咳。用於肺氣虛所致的久咳、乾咳。

    澀腸止瀉。治療脾氣虛弱、久瀉久痢。

    生津止渴。適用於虛熱引起的消渴、熱病傷津的口乾渴。

    安蛔止痛。治療蛔蟲引起的膽絞痛。

    《隨息居飲食譜》中講:“梅,酸溫,溫膽生津,孕婦多嗜之。”《本草新編》提及“烏梅止痢斷瘧,每有速效”。

    《本經》:“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惡肉。”

    《別錄》:“止下痢,好唾口乾。”“利筋脈,去痺。”

    (二)烏梅的作用

    保護腸胃

    烏梅有消毒的功能,也防止食物在腸胃裡腐化。

    止血

    烏梅炒炭可療便血、崩漏屬虛證者。治療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可重用炒烏梅至30克配人參、茯苓、木瓜、赤石脂、禹餘糧等煎服;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所致血尿、蛋白尿經久不消者,在辨證方中加入烏梅炭、蟬蛻各6——10克功效顯著,這與實驗證明烏梅可助腎小管上皮細胞增生,增強腎小管重吸收精微物質的能力等功能有關。

    止渴,止咳

    烏梅的酸味可刺激唾液分泌,生津止渴。常用來治療口渴多飲的消渴(如糖尿病)以及熱病口渴、咽乾等。夏天可用烏梅煎湯作飲品,能去暑解渴。烏梅酸澀收斂,能斂肺止咳而用於肺虛久咳少痰或乾咳無痰之症,常配半夏、杏仁等。但對實證要慎用。

    防老化

    若要真正的享受長壽,就不應該受老化病的折磨。吃烏梅會刺激腮腺荷爾蒙的分泌,而這種荷爾蒙能預防老化。所以從今天開始就每天吃一個烏梅吧。

    清血

    現代人喜歡吃的食物不外是精製食品如精白穀類、精白麵包、精白麵條、精白糖、化學調味料及動物性食物。吃了這些食物會致使血液裡的毒素劇增,日子久了,血液迴圈惡化而產生酸素。每天吃一個烏梅可幫助清掃血液,使血液流動量正常化,排除過量的酸素。

    孕婦止吐

    很多孕婦想要吃酸味的食物而不碰油膩食物及甜食,這是一個自然的反應。婦女懷孕時,血液偏酸了,胃及肝臟功能及能量也減少了。當身體偏酸時,鈣質會流失,所以有些孕婦的牙齒會變的松的,更有一些孕婦的情緒會上下波動不已,建議孕婦每日吃一個烏梅來調和。

    解酒

    烏梅對治口臭及宿醉的效果也很好,在興高采烈歡慶佳節時,難免會喝多幾杯,睡醒時頭痛欲裂時,可嘗試喝一杯烏梅番茶。做法是這樣的:用一個烏梅,泡在一杯溫水裡約5分鐘,然後加入一茶匙番茶葉,慢慢地喝完。

    增加能量,消除疲勞

    當血液淨化時,新陳代謝就增強,身體自然會恢復能量。烏梅里的檸檬酸酸幫助吸收維他命及酵素,還有能預防疾病及消除疲勞。當你覺得疲倦時,在身理上只是因為身體裡過多的酸素致使。所以當你下班被困在車陣裡,好不容易回到家裡時,覺得累斃了,建議你吃一個烏梅,倦意很快就會消除。

    保護消化系統

    烏梅有消毒的功能,也防止食物在腸胃裡腐化。

    消除便秘

    烏梅里的蘋果酸把適量的水分導引到大腸,形成糞便而排出體外。

  • 2 # 賣早點的小姐姐

    作者說的“烏梅鳥”應該是“烏眉鳥”。這種鳥通常也是一種好多朋友喜愛的觀賞鳥,生活於中國長江以南的山林地區,喜在灌叢中穿飛和棲息。

    它屬於雜食性鳥類,但全年食物以昆蟲為主,尤其在繁殖季節,其中大部分是農林害蟲,包括蝗蟲、椿象、松毛蟲、金龜甲、鱗翅目的天社蛾幼蟲和其他蛾類的幼蟲等,植物性食物主要為種子、果實、草籽、野果、草莓等。在繁殖季節,親鳥為了餵養雛鳥,大量捕捉昆蟲,在非繁殖季節,昆蟲漸少,就以各種植物果實、雜草種子或嫩菜為食。

    如果想把它放在家裡養的話,一般分為雛眉跟成眉。

    雛眉:綠豆麵、黃鱔糊、西紅柿、熟雞蛋,適量混合一起加水調勻,用木棍喂,每日喂5次,或採用活蟲或軟水果誘食,當畫眉開始啄食後,逐漸增加蛋黃粉,並轉喂常喂飼料。

    2、成眉:成畫眉主要喂蛋、米、肉,將小米放入鍋內用紋火炒到黃而不焦後倒入盆中,趁熱將事先攪勻的生雞蛋拌入炒米中,用手揉搓拌勻,待冷卻後掰開搓散即可。比例一般為米00.5千克,摻雞蛋2~3個。摻喂牛肉要將牛肉切成兩個小米粒大,曬乾後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95後是應該先創業,還是應該先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