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邂逅在全世界

    你說的這種社交狀態,很多人都存在。一對一交往,大家都比較瞭解,當然沒問題,但在人比較多的場合,大家暢所欲言。你都說了是比較敏感,容易誤解別人隨意而出的言行舉動,做出來的反應會造成僵局,甚至會讓人難堪。所以,再到類似場合,不妨冷靜一下,不要急著做出反應。

    也不必急著想要改變吧。人的性情有很多是天生的,刻意了反會變形。我倒覺得,既然人多,也不缺你一個。你可以讓自己成為那個不被注目的角色,可以微笑以對。實在不行,起身上個廁所,都有助於你冷靜。

    再一個途徑是增加修養見識。但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了。

  • 2 # 平易心理研究

    我的心理學信條是:能真正解決問題和經過實踐檢驗的才是好的心理學。

    其實我在20多年前也有和你類似的心理, 當年我也曾把自己的問題歸結為自己太內向、太敏感。當然,過了20多年之後,因為比自己年輕時有了豐富的人生經驗和社會閱歷,再加上學習了各領域的很多知識,其中也包括心理學的。使我真正明白了當年的自己為什麼會這樣。

    實際上,你自己已經給出答案了,正如你所說“飯桌上交際不擅長”,才是你內向敏感、比較在意自己感受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說,在我看來,所謂的“內向、敏感”的本質是不懂社交、不會社交。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你說你一對一沒問題,而在飯桌上就有問題。非常明顯,這兩者的社交情境和社交難度都是不同的,這正是我們認識自己問題的切入點。

    人是社會化動物,一個成熟的社會人,會根據不同的社交場合、不同的交往物件、以及不同的時機,表現出得體適宜的言行舉止等社交行為。當一個缺少社交方面的認知和經驗的人,在面對社交場合時,由於不懂相應的社交禮儀、社交規範,還有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等,就會擔心在社交場合當中說錯話、做錯事兒。一來怕自己得罪別人,傷害別人;二來連基本的社交都不懂,這會顯得自己太無知、太沒水平。

    我們可以用考試來比喻社交:不同的社交情境,就像不同的考試,考試卷有的時候會很難,有的時候則比較容易。

    比如,當我們跟一個很熟悉的人一對一交往的時候,這張“社交考卷”就比較容易;而另外一些一對一交往的情境,可能就會相對來說難一些,比如第一次約會,再比如,第一次約見一個客戶見。

    最難的“社交考卷”,恐怕就是在酒桌上了,中國的酒桌文化,是中國特有的社會文化現象。在中國,我們生活中許多重要的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辦成的:比如求別人辦事兒幫忙,比如商場上談生意,比如婚宴、生日宴、謝師宴等等。在中國的酒桌上,也最能考驗一個人的社交經驗和水平,反過來,一個社交經驗不足和社交能力差的人,將在“酒桌”這個最難的“社交考卷”下暴露無遺。

    酒桌上有許多規則、規矩,並且還存在著地域差異,那些“酒精沙場”的老將,由於平日裡來社交應酬特別多,所以他們在酒桌上的見識和經驗非常豐富,由於酒桌上那套規則規矩他們懂、他們會,所以,他們在酒桌上的實力讓他們展現出“大將風範”——自信、從容、遊刃有餘。相反,一個沒有太多酒桌上經驗和見識的人,由於實踐太少,所以不太懂得酒桌上的套路、規則、規範,這就會使他在酒桌上顯得內向低調、沉默寡言、謹小慎微,還可能緊張、焦慮放不開、不自在,之所以有這一系列的表現,根本原因是怕自己表現的不得體不適宜,怕由於說錯話、做錯事兒而傷害別人、得罪別人,並且還出盡洋相、丟盡了醜。其實,內向敏感的本質是我們的一種自我保護。

    這就是為什麼你一對一交流還好,但是在酒桌上就會變得更內向更敏感更在乎自己的感受的根本原因。因為“一對一交流”這張“社交考卷”比較容易,所以你會感覺自己沒問題;而“酒桌上”的這張“社交考卷”則難度很大,所以在酒桌上,你就會變的內向敏感,很在乎自己的感受和表現。

    此外,內向敏感的人,在不同社交場合的表現是有很大不同的,有時候會表現的外向一些,放得開一些;而有的時候,則心門緊閉,表現的非常內向,低調,沉默寡言,而這一切這主要取決於“社交考卷”的難易程度。

    其實我當年和你是一樣的,不過,現在因為有了社會經驗,比以前好多了。但由於我並不喜歡喝酒,甚至覺得喝酒喝多了很痛苦,所以酒場上的經歷也不是很多,但在生活中,這種場合有時候也是免不了的,所以雖然並不愛好,但如有需要,還是可以應付一下的。

    相反,我會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在看書、學習、成長和思考上。所以,酒桌上雖然不是很擅長,不是我的強項,但我會寫東西,我還能用自己的所學和實踐經驗幫助他人成長,這是我的擅長和強項。由於我找到了自己核心價值的支撐,所以我不苛求自己在酒桌上,非要像人家似的,表現的多麼自信、多麼從容、多麼厲害。

    人,當你有一個核心價值支撐自己的時候,就不會在其他方面過多苛求自己,難為自己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卜姓的歷史名人立功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