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操爺4

    不會的,實際上在上半年我就預測到養殖小龍蝦會有周期效應,明年會有一部分養殖戶會放棄這一產業的,所以說看誰能挺住,誰會成為贏家。

  • 2 # 彩雪飄飄1

    頹勢不可能。只不過價格適當的下降一點,但降幅不會太大。另外,小龍蝦具有一定的季節性,最暢銷的時間段是在秋季螃蟹上市之前。還有一種情況還需要說明,非州豬瘟依現在情形看來,一時半會可能難以徹底根除,對明年春夏小龍蝦的市場都是利好。

  • 3 # 壞男人的農村觀

    今年下半年小龍蝦銷售出現疲軟,2019年小龍蝦市場會不會出現頹勢?這個問題我來說說。

    今年下半年小龍蝦銷售出現疲軟,這個主要是受季節性影響較大,大閘蟹的集中上市,每年都會對小龍蝦的產量銷量,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這個是很正常的現象。不能因為這幾個月銷量不行,就否定了全年,我們要觀察大閘蟹收尾後的市場真實情況,才能做個總結,必竟現在還是屬於階段性的。

    19年小龍蝦市場會不會出現頹勢?這個市場的風向標,很難看準。17年的時候許多人估計18年小龍蝦市場會開始衰退,但是結果呢!18年在17年的基礎上還是創了新高。依我個人來看,19年的行情估計也不會太差,從目前的市場需求來說,中國的小龍蝦產業,具相關報告說還有20億斤缺口,要想在未來幾年完全達到市場飽和狀態,還是不現實,不可能的。

    總之,不管市場怎麼變化,出好蝦、出大蝦,才是出路,必將是以後市場的主流。而養殖出來的蝦達不到相關質量標準的話,遲早是會被淘汰的。懂技術,肯鑽研的人,一定會是將來整個行業的佼佼者。優勝劣汰,這個千古定律在哪個行業都適應。

  • 4 # 養龍蝦的小哥哥

    提問者可能之前從前對沒有對小龍蝦行業的關注並不多,對這個行業的瞭解也僅僅停留於表面。

    每一年的下半年小龍蝦的銷售都會出現斷帶,不只是今年。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類似於:2018年冬季冷飲產品市場出現疲軟,2019年冷飲市場會不會繼續出現頹勢?

    所以,我們怎麼回答?

    8月至3月,是小龍蝦苗種繁育期,主要集中於苗種交易,大部分在養殖戶之間進行流轉,少量進入高階消費市場。整體產量較少,價格較高,所以不具備全民消費的基礎。

    4-7月,才是小龍蝦美食全民狂歡的季節。

    不只是2018年,每一年都是如此。

  • 5 # 孤狼169988142

    中國十四億人每頓吃的大米都不值錢,都盲目發展小龍蝦,到時候產能過剩,或供不應求,都是對良田的一種傷害,因為不到產能過剩時,挖良田養蝦是不會停止,到時候挖了的良田真的又能退蝦池而還田嗎?

  • 6 # 灣塘谷

    針對題者的問題描述,只能說題者對小龍蝦產業還不是很瞭解。沒有接觸或從事過小龍蝦相關產業,如果根據看到的表面(比如小龍蝦餐廳客流量等)來判斷,會得到不實結論。

    出現上半年紅火下半年疲軟幻象的原因

    1. 小龍蝦產品屬性;

    小龍蝦屬於典型季節性產品,主要出產及消費季節集中在每年上半年的4-7月。

    2. 主要養殖模式;

    目前小龍蝦養殖主要模式為蝦稻混養,蝦稻混養模式佔整個小龍蝦養殖總面積的70%以上。由於水稻栽種時節影響,稻田出產小龍蝦主要集中在每年4-6月,7月份之後稻田蝦基本結束。對於小龍蝦供應端來說,是致命的,會導致蝦源嚴重緊缺,蝦價格飆升,到消費者手裡就更貴了。所在每年7-8月份也是小龍蝦餐館關門或轉行的高峰期。

    3. 種蝦投放時節;

    小龍蝦養殖每年會選擇在7-9月進行種蝦投放。種蝦投放會導致即便此時有小龍蝦供應也直接消耗在田間塘口,很難流轉到市場去。因此加劇小龍蝦供應量的短缺,小龍蝦越少,價Grand SantaFe貴,消費量就會銳減。

    4. 大閘蟹上市因素;

    每年下半年都是大閘蟹上市的季節,鮮美的大閘蟹會搶佔小龍蝦大部分市場,造成市場上全是大閘蟹,沒有小龍蝦。

    5. 養殖階段性需求;

    每年下半年是小龍蝦交配、產籽的主要階段,養殖戶不捨得進行捕撈。待10-11月份之後小龍蝦產籽完畢,氣溫有比較低,小龍蝦捕撈困難,另外就是剛產完籽小龍蝦肉質不飽滿,市場認可度低。

    以上五點因素,造成每年小龍蝦下半年出現交易量銳減,銷售疲軟現象。這是正常市場現象,並不能證明小龍蝦行情不好。小龍蝦出產量銳減、價格過高,導致消費者不採購或者向其替代產品大閘蟹市場轉移,這都是正常的市場行情規律,因此也不會造成或影響2019年小龍蝦市場行情。如果題者感興趣也可以檢視每年由國家水產漁業局釋出的小龍蝦年度產業發展報告,從其中就能看出市場消費與供應規律。

    | 我是小河農業創始人 | 作為蝦蟹產業技術體系淮安綜合試驗站 | 我們專注於蝦蟹養殖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巴黎聖母院大火,是該幸災樂禍還是冷眼旁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