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的英傑

    與動員體制有關,部落分散遊牧,機動性極強,可隨時集合征戰;掠奪的效率極高,能夠以成果及時回報部眾從而達到良性迴圈;走一路殺一路,完全肉體消滅反抗者,同時利用叛變者來統治降服的順民,對征服領土的消化速度非常快;善於分化和瓦解抵抗力量,從而各個擊破等等。不過可惜,太野蠻了。成也野蠻,敗也野蠻,沒有一個核心思想

  • 2 # 華蒙星

    至於說為什麼能這麼快,個人認為與動員體制有關,部落分散遊牧,機動性極強,可隨時集合征戰;掠奪的效率極高,能夠以成果及時回報部眾從而達到良性迴圈;走一路殺一路,完全肉體消滅反抗者,同時利用叛變者來統治降服的順民,對征服領土的消化速度非常快;善於分化和瓦解抵抗力量,從而各個擊破等等等等。

  • 3 # A仰望天空

    任何組織、國家、政府、部落,都需要一個偉大的領袖,成吉思汗無疑就是這樣的人在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成為擁有四海的可汗的時候,蒙古國的崛起就已經深刻影響著中國、亞洲,乃至整合世界的歷史,無疑蒙古部落把冷兵器發展到了頂峰,蒙古從滅了金、西夏、花剌子模成為歷史上版圖最大的大帝國,就足可見其戰鬥力,再加上蒙古部落人人皆兵,能征善戰。並且這個時代不論歐洲、亞洲都是四分五裂!衰落是因為蒙古人野蠻,被遼和夏壓迫太久,從而厭惡除本組意外的各個民族,嗜殺成性。不會吸納、學習亞歐各國的文明。野蠻治國,野蠻征服,導致所征服過的所有國家的反抗

  • 4 # 歷史爆破手

    蒙古帝國之所以能成為橫跨歐亞大陸的超級帝國,在短短的時間內迅速擴張,其原因有以下3點。

    軍事能力

    因為蒙古人的生活環境艱苦,這樣的環境不僅磨練了他們的意志,更使得他們的騎射技術堪稱獨步。而且,他們的環境,也適合養戰馬,解決了戰馬數量的問題。騎射水平高超,戰鬥意志頑強,當這樣一群人被組織起來的時候,在古代冷兵器時代,幾乎就是橫掃對手了。

    騎。因為解決了戰馬的問題,所以蒙古人在行軍的時候,可以一人雙馬或者一人三馬。更厲害的是,蒙古人甚至可以在馬上吃飯和睡覺。這樣的一支隊伍,在冷兵器時代,簡直就像鋼鐵洪流,其行軍速度,是步兵萬萬不敢奢望的。戰鬥時騎兵的衝擊力,對步兵來說也是災難的。

    射。雖然蒙古人不可能人人都是神箭手,但因為他們遊牧打獵的生活方式,箭術水平比其他農耕民族強了不止一個檔次。三連發甚至更多,對於蒙古人來所,並不是那麼難。他們這是從小練就的本領,是深刻在骨子裡的技能,其他民族萬難模仿的。

    從小就被培養騎射,他們的信念就是崇尚武力。如果騎射不好,男子在部族中是抬不起頭的。如果這樣的技能用在打獵上,自然人人是個好獵手。但一旦這樣的技能用在戰爭上,那麼每個蒙古戰士,就是一臺瘋狂的戰爭機器,直到對手倒下或者自己倒下。

    軍事組織

    蒙古人既然有這麼大的本事,但如果沒有合適的制度相配合,這樣的戰鬥力也是發揮不出來的,成吉思汗就是把蒙古人戰力發揮出來的那個人。成吉思汗崛起後,改革了原來以氏族為單位的傳統,而是採用十戶、百戶、千戶、萬戶這樣的新制度。千戶長、萬戶長均有大汗委派,這樣就可以使得大汗的命令可以迅速下達給每個人。15歲到70歲的男丁,都是屬於戰鬥人員,平時打獵放牧,戰時聚集為兵。可以說,蒙古當時全民為兵。

    而且,蒙古人的食物主要是羊肉和乳酪,他們的補給是隨軍一同前行。這樣既保證了他們充足的體力,也使得他們有旺盛的戰鬥力。因為一旦失敗,他們的補給亦同時失掉。而且,蒙古人信奉武力,對於安撫人民這一塊,確實乏善可陳。他們到了某地之後,也可以大肆搶掠,以獲得補給。這樣的軍事組織,再加上蒙古人的軍事能力,使得蒙古人彷彿天生就是為戰爭而生。

    擴張的目的

    如果按照王朝更替的經驗,佔領了一地之後,接下來自然便會想辦法設定牧守,撫育人民。但蒙古人卻不是這樣,他們是赤裸裸地掠奪財富,對於如何統治所征服的地方,蒙古人是沒有多大興趣的。他們是“馬上得天下”,亦“馬上治天下”。比如他們打敗中原政權後,把治下人民分為四等,每等人民的權力和待遇都是不一樣的。

    蒙元時期的“武功”超絕天下,但是文治卻是乏善可陳,就是他們這種對征服地區,是直接掠奪財富為主,而不是統治為主。他們大肆圈佔土地,蓄養大量奴隸,直接把草原上的那一套又搬了過來。破懷總比建設要來得快,這也是蒙元擴張如此迅速的一個重要原因。

    綜上所述,蒙古帝國之所以能快速擴張,除了他們超高的軍事能力和配套的軍事組織之外,其擴張、征服的目的也很重要。蒙古帝國對於佔領的地區,只是簡單掠奪被征服者的財富,而不必勞心於規章、制度等等方面的建設。這樣的舉動,自然是粗暴而又高效的,使得他們可以迅速抽身,去佔領新的地區。但同時,也註定了蒙古帝國所能維持的時間,也不會長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婆婆有矛盾,丈夫應該站在哪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