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捕心行動

    都一樣有著各自的辛苦和幸福。隨著時代的變化,不同年代的人承受的壓力和痛苦是不同的,沒有辦法橫向對比哪個年代更苦。

  • 2 # 皮皮的美麗傳說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如果你有夢想,去實現它,再多的苦,也會覺得甘之如飴,如果你沒有夢想,渾渾噩噩,再多的蜜也是苦行僧。看你怎麼給這個人生下定義了。80年代的人現在已經步入中年了吧,更多需要考量的是他人去,而90,00 後的人,可以盡力實現夢想。才能不遺憾

  • 3 # 聽聽白話

    如果90後認為自己不幸福,那他們就是真的不幸福!

    幸福本來就是一種感覺,不能用他人的感覺來評價自己是否幸福。但是,幸福又是一種奇怪的感覺,它往往要與別人的幸福比較一下,往往在比較中感知它的有無和多寡。

    如果能穿越時空,讓孔子來到現世,你可以想象一下,聖人是願意生活在現代,還是留在春秋時代。我想,他老人家,大概會回去的,因為他不會玩微信啊。但是,因為他是聖人啊,他學琴時曾三月不知肉味呢。他虛心好學,勤奮努力,堅持不懈,忽然一天,他學會了上網,他要利用一切現代化的手段,實現他仁的理想,他不願回春秋了。因為在奮鬥中,他感覺到幸福了。

    我想,如果只是看重物質上的發展變化,貪戀物慾的享受,幸福感往往就漸行漸遠。如果追求中多一些精神上的滿足,去實現個人價值,帶著一顆感恩的心,追隨時代,回報社會,幸福感就會愈來愈多。老是把目光盯在個人幸福的籃子裡,幸福就如抓在手裡的沙子,攥得越緊,流失得越快。

    魯迅先生說過這樣兩句話:“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無數先烈不畏生死,那是因為他們把為子孫後代謀幸福看作倖福,把自己能身心投入其中看作倖福。

    如果90後說不幸福,那隻能是社會的不幸,是一些人的幸福觀出現了偏差。幸福一定不在懶惰裡,更不在頹廢中。幸福往往與理想為伴,奮鬥為友。幸福也不在畏縮怯懦裡,不在庸俗無為中,更不在偏執狂妄和自私貪婪中。

    我們可以靜下心來問問自己,自己想要的幸福是什麼?如果你能定義自己的幸福,就沒有找不到的理由。如果說快樂是一種心情,那幸福更偏重於是一種態度。沒有正確幸福觀,就很難找到幸福。

    其實,我們平時並不老是談論幸福不幸福,談論或者感覺到的都是高興不高興,心情好不好。或許我們會因為身邊的瑣事不高興一陣子,或許一句笑話就讓我們手舞足蹈。這和幸福不幸福往往不在同一個頻道。如果90後說感覺不到幸福,是不是他們說的就是不快樂呢。如果他們不幸福,60後、70後、80後,誰能說自己幸福呢?

    90後感覺不幸福,這是個大問題。為了讓他們幸福,80後、70後、60後們,都要反思了。雖然說,有人身在福中不知福,但是,讓90後、00後們幸福,確實是需要我們社會中每個人共同努力的。怎麼讓後輩們幸福快樂,前輩們都應該好好想一想。90、00後們,怎麼讓自己幸福快樂,不更應該想一想嗎?

  • 4 # Yaesiop

    我覺得,80後的人,應該是最辛苦的一代。

    70後的人,正值改革開放初期,那是打拼創業的最佳時期,那個年代,只要有拼搏精神,肯動腦筋,努力的人最終都能成功打造自己的事業。

    90後剛好是60後70後的下一代,父輩給他們創造了穩定的生活環境,而生於90後,社會發展一日千里,優越的學習條件,新潮的思想觀念,都成為這代人立足於社會的先決條件。

    只有80後的人,需要渡過幾個轉折點。他們的父輩一般都是五六十年代的人,那一代人遺留下來許多傳統保守的觀念,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透過言傳身教,如今已是中年的80後,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思想迂腐守舊的現象;小時候,還處於缺吃少穿的狀態,許許多多80後從上小學開始就幹活幫家裡賺錢,很多人因為經濟原因輟學;長大後,社會發展時代變遷,人們的思想觀念變得前衛新潮,原本迂腐守舊的80後,想讓生活變得美好,就需要不斷學習和接受觀念的轉變,這個過程是艱難的。然而,80後還沒有完全融入這個社會,事業沒什麼建樹,就要面對父母年邁、孩子年幼的窘境。

    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小時候,父母灌輸的思想,是葉落歸根,創業儘量不遠離家鄉,要學會滿足現狀,要勤儉節約老成持重,儘量規避風險,有些理念可能是對的,卻也扼殺了80後正值青年應有的拼搏幹勁;80後的學生時代,上中專國家還分配工作,那是所有人眼裡的“鐵飯碗”,好像不在政府機關或事業單位上班的,都屬於不務正業,所以在求學的路上,大多數人都是按照父母的意願選擇人生路線,想改變的時候已無能為力;今天,80後已經奔四了,人們思想觀念不斷更新,80後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腳步,不得不努力學習爭取不被社會淘汰,生活所迫,也不得不堅持從事著微薄收入的工作,養家餬口的責任太重,事業有大成的卻很少。

  • 5 # 熊窩時光

    最慘不過九零後,我覺得沒說錯。

    因為現在的情況是70後掌控世界,80後貢獻,90後橫掙扎。

    對於九零後而言,生存本就不易,獨生子女的壓力,就業的壓力,房貸的壓力,生活的壓力,重重重壓每一個都讓九零後疲於奔命。

    而八零後,大多是感受到政策利好的一代,是現在產業程序中的中流砥柱,具有一定的話語權。70後就更不用說了,論資排輩也排到了他們說話做主的時候,可是九零後呢?壓力大不說,一直被前後夾擊,還遭受著零零後的衝擊,舉步維艱不足為國。

    如果不是90後舉步維艱,生存之苦,又怎麼能讓70、80愜意生活。

  • 6 # 中原幸福一家人

    對於70,80,90後那個幸福這個問題,我也想了好久,可能每一個人的經歷不一樣。中國在1983年開始計劃生育的,那事一對夫妻只能生1個孩子,第二個就是超生了,像90後的人,一個家裡如果一胎是男孩的話,那就是寶貝啊,最起碼吃喝不愁的。70和80後的,那一定是最小的,哥哥姐姐一大群,吃不飽穿不暖,面黃肌瘦營養不良,永遠是穿哥哥姐姐穿掉下的衣服,一本作業兩面寫,一根鉛筆用到頭,同事我們也是最快樂的,曾經上山打獵,下河摸鱉,放牛拾材火,兩樣不耽擱。艱苦的年代成就我們堅韌的性格,在走出校門的那一刻,我們就決定了一切只能靠自己打拼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農村的孩子出來第一個工作很多就是幹建築的,那真是夏幹三伏,冬幹三九,一步一步熬過來。成年後,父母給我們最大的幫助是蓋房子結婚,以後過好過賴就靠自己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有母乳,如何餵養剛出生沒幾天的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