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鄉村奇緣
-
2 # 王定隆
稻草全程覆蓋種植馬鈴薯技術,可以有效地減輕因雨水沖刷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可有效地抑制雜草的生長,減少農藥的使用量,確保產品食用安全,省工、降本,具有良好的社會、生態效益。其栽培技術要點如下:
(1)選地整畦 選擇中性或微酸性稻田。水稻收割時以留樁15~20釐米為好。開溝時挖起來的泥土要均勻地拋在畦中間,畦面要整成弓背形,以利於排水。
(2)種薯處理 選擇無病蟲害、表皮光滑新鮮、單個重量在20克以上的脫毒薯種。切好的薯塊在多菌靈溶液中浸3~5分鐘,撈出後攤開將表面水分晾乾,用草木灰拌種。
(3)播種及施肥 一般每畦擺種4~5行,行距30~40釐米,株距20~30釐米,每公頃播67500~82500株。播種時把種薯稍微用力壓一下,使芽眼與土壤充分接觸。
(4)蓋草與水分管理 播種後用稻草均勻覆蓋畦面,厚度一般以8~10釐米為好。蓋草後進行清溝,將泥土均勻地壓在稻草上。在馬鈴薯生長髮育期必須保證有足夠的水分。乾旱時應採取小水順畦溝灌溉,使水分慢慢滲入畦內,不可用大水漫灌。多雨季節或低窪地塊應注意排水防漬。
(5)病蟲害防治 馬鈴薯易發生晚疫病、青枯病、環腐病、早疫病和蚜蟲等病蟲害,應注意防治。
(6)適時收穫 當莖葉呈現黃色時,表明薯塊成熟,即可收穫。撥開稻草,揀起馬鈴薯。
-
3 # 鄉記
土豆是重要的農產品,它的食用與營養價值都比較高,土豆種植也為農民朋友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稻草覆蓋栽種土豆方式的興起,很重要的一個因素還是得益於稻草的來源廣、成本低。稻草對於土壤的降溫、保溼都具有重要意義,用稻草覆蓋栽種土豆的技術要點,一起探討一下吧。
1、對土壤效能的要求。種植土豆需要以土層深厚、土質疏鬆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為宜,並且要不積水和排灌性良好,以利於土豆根系的延伸發育和土豆的膨大。相反,如果土壤貧瘠、板結或是溼度過大,也就失去了覆蓋稻草的意義。
2、對稻草的要求。覆蓋稻草的意義在於降低地表問題並提高儲水能力,有個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不捂苗。稻草不宜太長太亂,覆蓋的厚度也應該在1公分左右,並且是沒有發生黴變腐爛的稻草。這樣覆蓋稻草才可以保障土豆的通透性,減少病蟲害,提高出苗效率和數量。
3、對肥水的要求。用稻草覆蓋種植土豆在幼苗出土之前並不適合追施任何肥料,否則容易導致稻草腐化造成肥害。這就對一次性施足基肥有一定的要求,土壤做好畦面以後,以熟腐的稀薄肥分水澆施,在畦面施以少量的農家肥或複合肥。在土豆栽種以後再覆蓋稻草,邊緣以細土壓住,過30天左右土地就出苗了。
回覆列表
這種技術由於省去了傳統種植馬鈴薯土地需要翻耕,開溝整畦、開穴下種、蓋膜破膜,中耕除草,追肥培土和挖薯等複雜工序,減少了化肥和農藥的用量,有利於節省農業生產成本,減輕農民的體力消耗,生產無公害綠色食品;同時解決了稻草在田間焚燒帶來的汙染和火災,保護了生態環境,有利於稻草資源的綜合利用,促進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施肥播種
馬鈴薯是需肥較多的高產作物。在肥料三要素中需鉀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省。三者比約為4:2:1。種薯 播種完畢,可灑上一層細土,以利於提早出苗,然後在種苗上覆蓋腐熟欄肥或焦泥灰、垃圾等肥料,施肥前先將種薯直接擺放在畦面一般每畦擺種4-5行,株距20-30釐米,行距30-40釐米。每畝播種薯4500-5500株為好。以2月上旬播種較好,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可採收。
二、蓋草和灌溉
播種後應立即就地取材,用稻草均勻、全程覆蓋在畦面上,厚度一般為8-10釐米。若稻草充足時可適當加厚(一般不超過15釐米),然後進行清溝將溝中挖起來的泥土均勻地壓在稻草上,以防稻草被大風喬跑,造成種薯外露。用稻草覆蓋後一般不現蓋地膜,以防畦內過分乾燥影響出苗。播種過早的馬鈴薯覆蓋稻草後,若需要加蓋地膜防寒,在寒潮過後也要立即將地膜揭去。稻草覆蓋要求整個畦面都要鋪滿,不能留空。同時,覆蓋物也不能太薄,會影響產量,而且還會形成綠薯,影響塊莖的商品利用率。
三、適時收穫
利用稻草覆蓋種植馬鈴薯,70%的塊莖都生長在地面上,塊莖很少入土,收穫時,只要將稻草撥天,將馬鈴薯揀起來即可,非常方便,省工省力。但從實踐來看,馬鈴薯適時收穫也是提高產量和品質的重要保證。春馬鈴薯在正常情況下,當莖葉呈現黃色,即為薯塊成熟的牲,就可收穫。有些遲熟品種在肥水條件較好時,容易發生徒長“返青”現象,即薯 塊已成熟,但地上部莖葉仍呈綠色,這時可根據常年生育期來確定其收穫時間。並要求在高溫來臨前收完,以免馬鈴薯種性變劣。種用薯宜適當提早採收,食用薯可稍推遲。農村一家一戶小面積種植時,還可先將大薯收穫,小薯留在地裡繼續生長。這樣既能選擇最佳薯形,及時上市,又能提高產量和種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