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anfengz3
-
2 # 笨笨潮爺1
其實抄書是很有好處的。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現在靜下心來抄書的人是越來越少了。當然,肯定還會有。一種是練字,一種是工作需要,還有真的是有這個愛好。
本人的確抄過書,抄整本的詩詞,抄古書。那時在七十年代,買不到什麼書看,在農村務農,雨雪天閒下來沒有什麼事。於是便決定抄書了。在一社員家見到了古書《幼學瓊林》,很是喜歡,肯定是不會給我的,我磨著向他借。先是不肯,後來答應借我三個月。我喜出望外,決定抄下來後再歸還他。這本《幼學瓊林》,解釋我就沒抄了,太多。只抄了主幹部分。
我還抄過《千家詩》,是在一親戚家借的。抄過《朱德詩選》。下放知青在我家住,他們有一本《魯迅詩抄》,這本《魯迅詩抄》很全,收集了魯迅各個時期的詩,還有譯文。抄這本《魯迅詩抄》,真費了我許多時間,時刻擔心知青會離開,知青是外鄉派來挑圩埂的,只是臨時住在我家。所以,我先抄了詩,後來才抄譯文。這譯文終於沒有抄完,知青他們挑圩埂的任務完成了,撤回生產隊了。我不捨得還也沒辦法。這本手抄本還在。
古人云:買書不如借書,借書不如抄書。是很有道理的。當你受了時間限制,借書來抄,逼著抓住點滴時間來抄,真的爭分奪秒呀。抄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比如,我還抄過《古文觀止》,選擇性地抄了一二十篇。《陳情表》,《五柳先生傳》,《前赤壁賦》等。後來當我在書店買回了《古文觀止》,書好買了,我就沒再抄了,興趣也就沒有了,失去了動力。
我常常想,我後來走上教師崗位。原來的抄詩,抄詞,抄古文,對我幫助的確很大的。我常常回憶當時抄書的時光,很佩服我自己當時的毅力。書店裡書多了,買起來方便,我也的確買了不少書,退休前,每年都花一千多元買書。有些書,看是看了,沒印象。不少書還是新的,只看了一半便放下了。遠不如抄書的收穫大。
-
3 # 魚兒波
(山西省張喜才老人手抄的小楷體四大名著)說到抄書,我想起了中學課本上的一片文言文,叫《送東陽馬生序》。大意是如此:書中的少年家境貧寒,但非常喜好讀書,自己又買不起,只能去向有書的人家借,抄寫完後還給人家,因為借書的時間有限,都是計算著日子按時歸還,因此有很多人都願意借書給他。天氣寒冷的時候,寫字的硯都結冰了,手指都不能屈伸,也都堅持抄寫。成年以後,更加仰慕聖賢學說,常常是到處跑數百里去求學。其中有一段讓我特別敬佩,他有一次去求學,踏著風雪走在路上,腳都凍僵了毫無知覺,到達旅館用熱水泡才暖和過來。他對師生和知識的態度非常誠懇,即使同輩的求學的人穿著華麗,他也不羨慕,依然把精力放在學習上。
雖然我們現在已經不用再抄書求學,但我們依然可以學習古人抄書的熱情和態度。這種精神是我們現在大多數人缺少的。我們生活條件不至於這麼差,更應該好好讀書來感謝這一切,感謝帶來幸福生活的父母,這個社會,我們的國家。在現代,我們可以把抄書理解為借書,每週或每月借閱一些書來看,一定會對自身有很大提高,並且堅持下去,也是一個良好的習慣。
-
4 # 國醫俏郎中
對於我們這些人到中年的80後來說,抄書我們好遠好遠,但我感覺抄書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老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再好的記性,不如抄寫,這樣,會更加,加深你的記憶。同時還鍛鍊了寫作風采。何樂不為
所以抄書,第一學到了習慣,第二,我們的字漂亮了。
-
5 # 大秦觀
古人的書,都可以抄。尤其作為經典的書,抄起來如沐春風,如飲茶香。書是用來讀的,但沐手抄經的活兒,也是人生快事。但是今天的印刷體失去了抄寫的動力,動輒百萬言,抄寫的意義就失去了。
抄書有哪些值得借鑑的人,我推蘇東坡。蘇子想象宏富,博聞強記,無所不通。有人曾問蘇軾,為什麼你的記憶力那麼強,難道從沒抄過書嗎?蘇子回答,我只是抄的少了,從前我和你一樣,我就不斷的抄不斷的寫,直到我寫一個字,就能背出全段全篇,我就不會抄寫了。
由此可見,抄書絕對是古人必經的過程,沒有什麼更好的方法。一來很多手抄本都是這樣流傳下來,手抄本的更大優點,在於書法藝術的體現,這也為後來者,有了手追心膜的基墊。
我還建議大家沐手抄經,學不學書法倒在其次,入不入沙門也不是什麼煩惱,重要是寧心靜氣,一本正經的做好一件事。
紅樓夢裡有抄寫書呀,詩呀,文呀的情節,如果能將書法應用其中,必定是賞心悅目,文雅至極,收穫良多。
-
6 # 輕描淡寫真人生
古人不識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我們所能學到的就是借鑑,以史鑑今則是每一個人都會的一項事情,但是能達到多大的深度則就要看個人對事情的理解了。
同樣不同的事情不同對待,因為時代不一樣了,故所以借鑑也許強烈的選擇性了,至於如何借鑑也看你個人對其的理解與所生活的環境了。
回覆列表
路溫舒編蒲抄書的故事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好學故事,給了後來人很多的鼓舞,我們可以從中認識到無論生活中有著什麼樣的艱難情況都應該努力學習,不放棄提升自己的機會